李晓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参照安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安徽金融发展也经历改革初始及发展(1978—1997)、整合提升(1998—2012)、创新发展(2013—2017)、新时代发展(2018— )四个阶段。四十年来,安徽金融取得长足发展,金融资产总量增长迅速。实证显示,安徽金融发展、银行存贷额的增加与经济增长均是正向关系。安徽金融未来发展仍要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扩大信贷规模,完善普惠金融结构体系,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关键词:改革开放;安徽省;金融;经济增长
一、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发展及阶段回顾
(一)四十年安徽经济发展主要成就
40年前,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安徽,一个一产占比47.2%的传统农业大省改革开放的帷幕。从此,安徽经济同中国经济一般,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17年,安徽省GDP2.75万亿元,是1978年114亿元的241倍;GDP增长率8.46%,高于全国平均值,40年年均增长10.39%(见图1)。三产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1978年的47.2∶35.5∶17.3到2017年的9.56∶47.52∶42.92。工业经济规模增长迅速,2017年工业增加值10988.5亿元,是1978年36.3亿元的302倍。涌现一批如奇瑞、江淮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以及科大讯飞、凯盛等高科技企业。
(二)1978年以来安徽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由图1可见,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省经济增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6年,在此期间,安徽经济增长率年均10.6%。改革开放初期,生产百废待兴,制度不完善,发展具有波动性。第二阶段1987年-1997年,安徽省经济发展振幅较大,这个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1987年-1991年间,由于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全国范围内投资热、产业失衡、企业效益下滑、持续通货膨胀等多方面原因[1],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曲线一致,出现急剧下滑的情况,1991年-0.9%的增长率是40年内唯一一次的负增长。从1992年开始,安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长14.8%。1989年安徽三产比例36.6∶37∶26.5,二产首次超过一产,标志安徽从传统农业大省开始向工业大省迈进。第三阶段1998—2012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来出口抑制,安徽省在1999年出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口的首次下滑。安徽省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向型经济模式使得安徽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优势不明显。此时,安徽经济增长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年增长率11.25%。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安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虽然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但可以预见,中速增长将是安徽经济运行的中长期状态。
二、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金融发展历程
依据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基础[2]。参照安徽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并结合金融发展自身情况,安徽金融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改革初始及发展阶段(1978—1997年)
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皖南、皖北分行正式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开启了长期以来财政、金融不分家的“大一统”体系,人民银行既行使金融职能又行使财政职能。按照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人民银行从1978年开始剥离非银行职能,1983年开始分离非央行职能业务。1978年,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以国外业务处为基础组建中国银行合肥分行;1979年10月,以农村金融处为基础恢复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1985年1月,分设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从1985年1月起,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3]。1986年,恢复成立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1988年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开始开展业务。1979年,国务院开始恢复中国保险业务,同年11月,安徽省委同意设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1980年4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徽省分公司正式恢复成立。随后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纷纷在安徽设立机构[4]。1989年,蚌埠市城市信用社成立证券业务部,为全省首家开展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1991年设立的安徽省证券公司,是安徽省最早设立的专营证券机构。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住房制度进行探索性改革,1987年在烟台市、蚌埠市试办城市住房储蓄银行,信用社、信托等机构在此期间也开始发展。安徽省开始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整合提升阶段(1998-2012年)
面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安徽省银行系统不良率也在不断攀升。1999年,由财政部出资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口承接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1999年9月开始,信达、长城、华融、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陆续在安徽设立分公司。工农中建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转变,并着手准备上市。出于风险管理和运营成本等多重考虑,安徽省金融业开始整合,各大銀行在县及以下机构开始大量撤并。2003年起,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经营逐渐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期间,中信、招商、光大、兴业等多家股份制银行进入安徽,保险公司、证券机构也开始陆续进入安徽开展业务。安徽省设立两家辖内证券公司国元证券和华安证券。2008年东亚银行合肥分行开业,是进驻安徽的首家外资银行。
(三)创新发展阶段(2013-2017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创新成为这个期间金融发展的主要指导名词。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在内的新兴金融业态开始发展并迅速扩张。至2016年6月,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达到348家。2012年,安徽省融资租赁机构4家,2017年则达到55家。传统金融行业业务不断创新、壮大,“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使资本市场更加多元化。安徽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涌现,且为安徽本土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安徽首家民营银行新安银行于2017年成立。
(四)新时代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实体,防范金融风险”。安徽金融工作依此为方向,继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加大“税融通”、新型政银担业务、“劝耕贷”、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创新业务推广力度[5],大力发展小微、绿色金融,继续努力做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本职工作。
三、安徽金融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一)安徽金融总体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金融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至今已有19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证券经营机构334家,法人和省级保险机构65家,法人银行机构总资产规模占比38.3%[5],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多层次的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组织体系。截止2019年1月末,安徽省本外币贷款余额40907.1亿元,同比增长13.94%[6]。安徽省金融资产总量增长迅速,2018年底,直接融资额5771.6亿元,居全国12位,中部第1位。上市公司数量从2007年的52家增长至2018年9月的104家,数量增长近一倍。2018年,安徽省原保险保费收入1209.73亿元,是2007年6倍,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2018年末,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88%,同比上涨0.83个百分点[6]。
(二)安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1. 指标数据选择和實证方法
根据前文安徽金融发展阶段划分,考虑银行市场化改革对贷款额度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7年安徽金融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数据来源WIND数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00—2018)。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指标,国际、国内学者多数采用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FIR),使用存款和贷款余额相加后与GDP的比值。本文采用原保险保费收入(INS)衡量保险业产值。由于债券融资有限、三板市场数据年度跨度较短等其他因素,本文用股票筹资额(SHA)衡量直接融资额。本文参考刘丽萍(2013)提出观点,将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保费收入、股票筹资额总和与GDP之比作为金融相关比率(FIR),衡量安徽省金融发展水平[7]。选取安徽省历年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为降低序列波动,对GDP取对数,得变量LNGDP和FIR。同时取得金融机构历年存贷款数据(BAN),并对保费收入(INS)、股票筹资额(SHA)及银行存贷总额(BAN)取对数进行处理,得变量LNINS、LNSHA、LNBAN,尝试测度各变量与LNGDP之间的关系。
2. 实证结果及分析
使用计量工具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可得回归方程(过程、图表略):
LNGDP=5.201+1.749FIR+ε,ε为随机项。R方数值0.860,初步判断模拟拟合效果良好;方差分析的显著性值0.000<0.01<0.05,表明由自变量LNGDP和因变量FIR建立的线性关系回归模型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模型通过残差独立性检验。FIR系数为1.749,说明安徽省金融总量占GDP的比值变动1%,对应的GDP将同向增加1.749%。
对变量LNGDP、LNBAN、LNINS、LNSHA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考察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由表1所示,解释变量与各因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980、0.998,结果显示各变量在0.01级别(1%显著水平)显著相关,sig值均小于0.05而具有显著意义。结果说明,股票筹资额、保费收入、银行存贷额与经济增长均是正向相关关系。取LNGDP为自变量,LNBAN、LNINS、LNSHA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软件自动排除变量LNSHA、LNINS,后得到回归方程(过程略):LNGDP=1.004+0.820LNBAN+ε,ε为随机项,并通过检验。表明,安徽省金融机构存贷总额上升1%,对应GDP将同向增长0.82%。
四、总结及对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金融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参照安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安徽金融发展也经历改革初始及发展(1978—1997)、整合提升(1998—2012)、创新发展(2013—2017)、新时代发展(2018— )四个阶段。安徽金融发展过程较好的拟合了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且通过实证分析显示,安徽金融发展与安徽经济增长呈正向变动,金融总体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存贷额度的提升正向促进安徽经济增长。但通过数据对比可知,安徽在中国东部省份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从GDP总量(2017)看,安徽仅有合肥、芜湖两城,高于邻近省份江苏的最低城市宿迁。相应的安徽金融发展,总体呈现银行信贷为主,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金融欠发达地区。2017年,安徽省股票筹资额仅占银行贷款的1.32%,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占主导地位。
(二)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转变[8]。刘玚,植率,王学龙(2017)通过数据模型分析,中国金融欠发达组相对于金融发达组,直接融资模式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要小得多,金融欠发达地区增加票据融资会对实体经济有抑制作用[9]。因此,下一步安徽金融发展仍要强调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主题,结合金融欠发达地区的客观情况,推动金融服务质量提升。
第一,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有效供给。前文实证分析显示,相对其他变量,安徽银行存贷变化对安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刘玚(2017)也发现金融欠发达地区间接融资方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增加信贷规模的建议,继续稳步增加信贷规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第二,强化服务实体,完善普惠金融结构体系。虽然近年来,资金普遍向小微、三农、民营等“弱经济体”下沉,但银行盈利性原则驱使银行信贷资金仍偏好于大企业、大项目等。金融服务实体的有效方式,则是扩大金融资金的覆盖面,让广大的小微、三农等经济体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则提示,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于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发展,针对微小经济体,有差别的发展微小金融机构,地方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私营银行、互联网微型金融的发展是提供普惠金融的主力。第三,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安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但作用有限。金融发展基于经济发展,结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指导和总体体量有限的实情,重点推进企业新三板上市和区域性四板市场建设。提高融资对接功能,降低安徽股权托管交易市场的市场进入门槛,强化综合服务水平,增强股交中心金融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 葛琳.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4-15.
[2] 邱兆祥.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研究[J].理论探索,2017,(4):28.
[3]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志 1949-1990[M]. 杨长增,汪斌,薛健文,韦太来,李伯良.合肥:1992.
[4] 李家明.21世纪的安徽保险市场构建与发展[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
[5] 安徽金融业基本情况[EB/OL].安徽省金融办部门网站http://www.ahjr.gov.cn/cn/about/index_37.aspx.
[6] 全省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四万亿元[EB/OL].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9/2/24/3825238889008.html.
[7] 刘丽萍.安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6):47-51.
[8] 习近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2/23/c_1124153936.htm.
[9] 刘玚,植率,王学龙.融资规模、融资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基于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5):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