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高中人才培养的衔接研究

2019-09-10 07:22谷青青
新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衔接人才培养高中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的高考成绩是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实际上,社会的需要与否才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通过对高校与高中人才培养的衔接现状与趋势进行探究,改进人才培养的衔接策略,以增强高校与高中的联系,搭建两方对学生共同培养的平台,改变以往高中单向输送、高校单向接收的单一模式,为高校选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开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高校;人才培养;衔接

一、高校与高中人才培养的衔接现状与趋势

1.高校与高中人才培养的衔接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和高中教育缺少沟通。高校注重自身发展,把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作为参照,对高中的关注仅是如何招收到更多的优质生源,导致高中更关心如何提高自身升学率。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仍局限于输送和接收生源的关系,双方的系统化和生态化教育链条被人为隔断,在许多方面不能有效配合与衔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学招生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毛入学率的提高,高校的重心开始有意识下移,除了关注生源质量,还更加看重培养过程。这一趋势使得高校与高中的衔接问题成了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热点。

当前,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主要有如下五种形式:假期合作型、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课程合作,学分互认型、大学先修课程、附属学校型合作。

以上类型的衔接对高中学生的专业选择、职业定向以及创新性优秀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更侧重于知识、课程的衔接,并且衔接的课程范围较小。高校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储备,更要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积淀,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双方衔接不是以知识的传授学习掌握和再现为主,而是以问题的提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主。另外,高中和高校衔接的过于功利化。目前存在的衔接均是为了高考,只要是有利于高考的措施,家长和学生们都会去尝试。再者,许多人认为高考就是衔接,把高校对高中生的选拔作为双方衔接的途径,这一错误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衔接,使得考试绑架了高中的课程建设,无法完成真正的衔接,不能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从而使高中生在升入大学后容易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

2.高校与高中人才培养的衔接趋势

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建教授成立了一个团队,凭借师范院校的独特优势,开始探索高中与高校教育“双向对接、融合互动、交互共享”的协同创新途径,之后从江苏辐射到山东等20多个地市、100多个县区。

2013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推出“英才计划”,在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20所重点高校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工作。近年来,一些“地方版”的培养计划也层出不穷,如江苏省教育厅规划14所普通高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加强普高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陕西省教育厅开展“春笋计划”,选拔优秀高中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

如今,各地、各校仍在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二、高校与高中人才培养衔接的改进策略

探索高校与高中衔接通道的建立模式,使高校和高中在合作中实现提高高校生源质量和高中升学率的双赢。

1.为参加自主招生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对于自主招生方面,对有心想通过发表文章或申请专利来累积加分资本的学生来说,可以为其提供进实验室做研究的机会,使高中学生对于科研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增强学生与高校老师的联系。

2.高校加大专业宣传力度,高中进一步开放校园。

高校的专家学者走进高中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进行专业方面的介绍和宣传。与高校对接的合作高中能进一步开放校园,在招生时期对高校招生宣讲进校园、优秀生源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与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在非招生阶段做好日常联系,将高校的办学历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对学生们进行详细介绍,展现高校综合性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的关注。

3.在高中阶段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将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程前置,安排高校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进入高中授课,帮助高中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便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做好人生规划。

三、高中和大学衔接的共同愿景

高中和大学衔接的共同愿景是“超越高考”,能够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分享到平等、自由、理性、独立、担当国家使命这样的大学精神。在培养目标上除了需要关注学生在大学的学业成功,更要注重人格的完善、信息的交换和沟通、扩大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衔接,促进高中和大学教师的流动,共享大学的实验室,组建联合进行研究的教学团队,进行必要的资源保证和制度变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更好的准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现状反思與改进[J].当代教育科学,2016(6)

[2]余立.教育衔接的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64

[3]龚雪,余秀兰.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5(1)

作者简介:谷青青,女(1996.06——),汉族,籍贯,重庆,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衔接人才培养高中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