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荣
摘 要:自从教育改革发生之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等先进教育理念成为了支撑我国教育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受先进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言堂”悄悄地变成了“翻转课堂”,“教数学”走向了“学数学”。何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又如何运转?本文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教学为例,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
关键词:高中;数学;翻转课堂
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教育模式,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清除疑问、内化知识。至于基础知识的获取,翻转课堂将其放在了课下,变成了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这样,课下学习主要知识,课堂解决疑难问题,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以“学”为主导、以“教”为辅导的翻转课堂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增强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故而,在倡导“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学以致用”的新教育时代,翻转课堂自然而然地走进了高中数学讲堂,成为了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由于翻转课堂分为课下和课上两部分,我认为: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按三步走:
一、课前,自主预习
翻转课堂又叫颠倒课堂,它将传统课堂的“教”搬到了课下,变成了新时代的“自学”;将传统课堂的“学”搬到了课上,变成了新时代的“教学互动”。根据这一特点,数学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课前自主预习,利用微课、微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思考中主动分离出不懂、不会的知识点,构建出清晰的数学框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浪费,又培养了自学习惯。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教学为例,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前阶段,我制作了学习任务卡和学习微课,并以此为线索,指引学生获取相关基础知识。
1.学习任务卡:①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②探究公式间的内在关系;③区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④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
2.学习微课:①探究两角和的余弦公式;②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③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通过任务卡的指导和微课的观看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为课堂的深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中,探究释疑
在翻转课堂上,课前的自主学习是一部分,课中的释疑细究是另一部分,释疑细究是对自主学习的深化,有益于学生探得数学的本质、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增强解决问题能力。所以,数学翻转课堂的第二步是课中的探究释疑,学生在总结课前学习成果之后,发出不解的“声音”,和教师就不解之处共同探究,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度学习知识。
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教学为例,课前学习之后,学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根据诱导公式sina=cos(-a),无法推导出sin(a+β)和sin(a-β);sin(-a)=cos(+a),不知道是否对于任意的角a都成立……面对这些问题,我组织了合作探究。如,针对“sin(-a)=cos(+a),是否对于任意的角a都成立?”这一问题,首先,要求学生组内讨论,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指点迷津,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演绎脱离,解决问题,深刻认知知识点。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仅消除了相关知识的疑问,而且完成了知识内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课后,反馈修正
由于课前是学习,课中是内化,一般情况下,翻转课堂会忽视课后反馈。实际上,课后反馈也应该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翻转课堂中,课上阶段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消除了知识障碍,但是,缺乏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由于反思的缺失,翻转课堂中一些隐藏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久而久之,小问题就会酝酿出大祸端,直接打击教学品质。故而,翻转课堂上,课后阶段,教师要不忘反馈修正,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教学为例,虽然学生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知识框架,但是,知识掌握还不熟练、牢固。为此,在课后阶段,我组织了小测试,即,提供一些测试题,如,化简cosx-√3sinx,sin20°cos40°+cos20°cos50°等,发现学习问题并加以修正。通过测试,我发现学生并没有掌握化归转化思想方法,化简能力普遍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系统地化规转化思想的培训,以弥补学生的弱项,全面提升学习能力。由于课后反馈修正的到位,再遇到与三角和差公式有关的问题,学生基本可以做到零失误。故而,翻转课堂不能忘课后反馈修正。
总之,伴随着“以学为本”的各种教育思想理念的涌入,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了数学教学的主趋势。教师不仅要掌握翻转理论,而且要善用翻转理论,构建“学为先、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声明.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科學中国人,2017,0(8X).
[2]李中会.浅析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考试周刊,2017,(5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