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
摘 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尤为如此。只有当学生能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之后,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对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所以能否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广为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但活动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会对其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开展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教学;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实际中,为了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班级中举办一些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调动,教学效果比单纯的知识讲解要强的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创建相应的互动情境,使学生可以参与进去。
一、结合实际内容,确立活动主题
小学阶段的教材是专家学者依据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发展规律而编撰出来的,其中节选了种类丰富的文学作品。而在其中不同的作品在进行讲解时,使用不同的方法也能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实时语文教学。而对于活动教学来说也是如此,由于文章形式的不同,在进行相应课文的学习时,教师要能根据文章类型的不同给学生选择不同的活动作为教学的设置。反映到教学实际中,在进行一些人物描写或者寓言故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话剧演练的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一些诗歌时,教师就应该举办朗诵比赛的活动,在学习一些对季节的描写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外界寻找相应的美景。
例如,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搜寻传统节日为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去搜集各种节日的信息,收集相应的节日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又比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话剧的方式来进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比如在《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走出教室,寻找季节之美,在回来之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体悟写下来。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同样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这一环节重视起来。若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这样即使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之中,其也是在教师的催促之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学生的主动性较差,不利于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实际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明确学生的心理。在设置相应的活动之后,要能采用有效的教学语言与信息展示,使学生对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在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就可以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举办朗诵大赛,为了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与课文乌鸦喝水的漫画图片,在教室中用多媒体进行放映。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去将乌鸦的行为表述出来。在学生开始朗诵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先展示一遍作为示范,再让学生开始参与。又比如,在进行关于对传统节日的搜集活动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几个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们进行探讨,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号召学生们自己去搜集与节日相关的故事和习俗。
三、进行深入反思,获得经验教训
活动教学在完成之后,教学反思同样是其重要的一环,若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就直接将其抛到脑后,那么活动教学也就很难将其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就要能将活动反思的重要性重视起来,给出几个指标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具体的评分,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找出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与出彩之处,保持优良的习惯,改变不佳的表现,利用活动所得出的经验与教训,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例如,在话剧《小蝌蚪找妈妈》的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让由其他任课教师组成的评分小组进行评分点评,选出其中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在同时,教师也要能帮学生发现在活动中自身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在进行表演时过于紧张,用语很僵硬。又有的学生则太过激动,吐词不清等。这样在学生明确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再让其进行调整练习,看能否实现快速改正。像这样,通过反思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不足,让活动教学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根据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同时教师还要明白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创建,给学生的活动参与打好基础。教师还要能将活动结束后的反思重视起来,提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慧丽,王梅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60.
[2]王芳.淺析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