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民众的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10:25张慧忠
锦绣·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态民众对策

摘 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对影响创建的相关因子进行研究是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的。笔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民众的调查访问,了解到民众在创建过程中的3种心态:积极、冷漠、抵触,分析了产生几种心态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维持、感化、惩戒3种对策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创建文明城市;民众;心态;对策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一个城市所能获取的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荣誉,是每一个城市都梦想追求的。全国文明城市主要考核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有众多量化指标,每一项指标都需认真研究、认真对待,每一个有可能失分之处,都应提前研判,做好应对之策。

结合自身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笔者以为,除了加大创建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外,注重创建中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就包含民众的心态问题。

涉及到心态,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特别是消极的不良的心态,如何让相关民众转变,不会影响到整个创建大局,对当下正在创建的城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

(一)民众概念

之所以用民众而不用市民,是因为测评的是生活在该城的所有的人的文明程度,暗访测评者只给他们所看到的人对标打分,他们不会去区分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民工或是外地来此办事的过客,他们只看外显行为的文明程度。例如,暗访某些街道,查看是否有烟蒂以及有多少,测评者只看结果——细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烟蒂的数量,而不会辩识是市民扔的还是外地人扔的。基于此,就要研究所在地全体人员即民众,而不能仅仅是市民。

(二)心态概念

百度百科是如此界定的:通俗来讲就是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

何龙斌认为,所谓心态,指人们的看法、态度,就是人们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与相应的处事态度[1]。

因此,心态是可变的,可调整的。

二、民众心态

在去年做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时,以及今年二月份申报课题后,笔者通过对不特定人的随机调查访问,从逾500人的有限样本中了解到民众主要有以下三种心态:

(一)积极的心态。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态。他们主人翁意识强,热爱所在城市,对创建工作充满了热情,认为创建工作能提档改造硬件设施、美化周边环境、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真诚希望环境变得更好、更美,热情参与到创建工作中。

(二)是冷漠的心态。这是一小部分人的心态。他们认为创建工作是政府的事情,“肉食者谋之”,而自己是草根庶民,无足轻重,不想、不看、不问创建工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超然世外的态度,每天静心经营自己的小日子,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想被打扰。

(三)抵触的心态。极个别人如此,一副反社会的心态。他们不关心事物的是非曲直、来龙去脉,只要听说是政府提倡号召的,直觉反应就是抵触,甚至搗乱、破坏。他们偏执地认为,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就是折腾人[2],自己捞政绩,花纳税人的钱,自己弄好处。

三、心态分析

心态是个体心理隐性和显性层面的反映,与个人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脱离不了的关系。出现如上三种心态的原因可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三个层面来分析。

就宏观的社会层面而言,绝大多数人持积极的心态与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有密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显著进步出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而且从目前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因此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对于大部分民众而言,他们的生活水平基本已经达到了衣食无忧的水平。只不过是对于物质水平的追求有更高和较低之别。因此,他们普遍对于所处的社会有一种悦纳的心态,对于市政府“创文”的号召与行动,他们举双手支持,并自觉按照相应条文对照执行。有的还会督促身边的人积极践行。因此,一般而言,只要愿意落户在该地的人士,均不同程度地对于该地的文化和精神有一个认可。同时,支持与践行“创文”举措,也是为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和长远发展助力,一个城市文明了,品质提升了,身处这个城市中的民众才能更加安居乐业,才能更加使民众具有幸福感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就中观的组织和群体层面而言,即使目前大多数人支持和投身于“创文”行为和实践过程中,诸如捡垃圾、文明出行的志愿者执勤等等,仍有少部分群体秉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尤其是一些非党员人士,他们的这种思想可谓是与中国集体意识中过于重视实利的文化有着关系,需求利益获得感不强导致他们对于“创文”缺乏热情。中国商人向来有种“无利不起早”的心态,虽然“创文”不是一项商业行为,可以说是一项政治任务,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用是否能获利来评判值不值得做一件事情。因为“创文”行为无法给予这些人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他们又不看重“创文”可能成功所带来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导致小部分群体的“创文”信念不坚定,对于“创文”持敷衍的立场或者听之任之,缺乏社会价值共享心理,无法做到将自身角色代入到“创文”组织群体中,或者是即使勉强代入了,也是有着一种不甘不愿的心态。这一小部分群体一般思想政治觉悟也不高,因此导致始终与“创文”主流有着较远的距离。

就微观层面即个体的性格和特质而言,在这个社会,有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度或严重扭曲,心理学上称其具有反社会人格。这种类型的人,每个国家都有,但是极端的反社会人格的个案相对较少。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时有发生,那些长年处于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人群,诸如农民工、农民以及无职业者,这些群体对于社会的感知度和认同度普遍较低[3],换言之他们的社会心理预期完全无法到达与大部分社会群体相接轨的层面[4],导致他们对政府的满意感、信任度以及对于社会公平度的认知远远低于那些拥有正常职业的群体及学生。同时他们又缺少这方面的政治文化意识补养,导致长年累月下来,对于政府的一切号召与口号都唱反调,不和谐的举动往往就此而生。更有甚者,反社会情绪高涨,直接作出一些有损于城市文明的行为,拖累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

四、对策

(一)对积极心态者,进行维持

创建文明城市,接受国家测评需三年。这三年需维持积极心态者的创建热情,如不能维持,就会在创建的第二年、第三年出现大滑坡,进而影响到创建目标的实现。

那如何维持呢?

首先,始终要有细化阶段目标。一个阶段的创建活动结束,实现了先前的既定目标后,创建办需立即定好下一个具体目标,让所有创建民众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懈怠、不松劲,齐心协力、热火朝天地接着干下去。

其次,及时表彰创建典型。民众身旁的典型是最容易被模仿学习的。一个阶段的创建活动结束后,及时表彰在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人物,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创建民众中树立标杆,让大家向先进学习,维持好你追我赶的创建氛围。

最后,及时反馈。创建工作在自测、省测、国测以后,都要及时向民众通告,明确哪些地方近乎完美需要保持,哪些地方尚有不足需要改进,让积极创建者始终清晰地了解到每过一段时间所取得的进步,增强工作的成就感。

(二)对冷漠心态者,进行感化

依据社会心理学中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关系,对冷漠心态者进行感化。

在认知方面,虽然冷漠心态者不愿主动了解创建文明城市的益处。但我们可以通过全方位的主动宣传[5],让他们无法回避地了解创建工作。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方便老年人接收到信息,通过QQ、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转等现代传媒方便年轻人接收到信息,通过政府部门、各工作单位、行业协会、学校等全员发动、广泛宣传,让生活在金华的所有民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情感方面,全社会树立起“金华创建我参与我光荣”的良好氛围,工作单位、生活社区里的同事、邻居推一把、拉一把,暖心贴心地把他们拉入创建大家庭中。

在行为方面,通过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触动他们冷漠的心态。如改善小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6],感化他们的心,让他们主动加入到积极创建的民众中来。

(三)对抵触心态者,进行惩戒。

对于那些怀有抵触心态的,甚至搞捣乱、破坏的民众,必须进行惩戒。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 [7],一个人在实施一个行为前,一定会比较投入成本和实际收益:当投入成本较低,而实际收益较大时,他会实施行为;当投入成本较高,而实际收益较低甚至无收益时,他们就会停止实施。那些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心怀抵触,意欲捣乱破坏的人,其自身是没有收益的,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如果事先明确被告知,参与捣乱破坏将付出高昂的金钱、声誉、甚至人身自由的代价时,他就会望而却步、不敢实施。虽然在内心里,他不是我们创建积极分子的“同志”,但他依然是我们创建过程中的同路人和跟随者,在外显行为方面不会拖创建工作的后腿。

参考文献

[1]何龙斌.员工心态培训:企业重要的培训[J].现代企业,2005(10):40- 41.

[2]刘向阳.心态的结构以及心态调整的途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67- 170.

[3]曹军辉.社会转型期的民众社会心态对其心理和谐影响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4- 71.

[4]袁建勤.社会转型期民众社会心态问题分析及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2):63- 68.

[5]劉洁.浅谈市民素质的提升[J].文化论坛,2014(11):263.

[6]韦露.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素质提升策略探究——以宁波市为例[J].世纪桥,2017(6):83- 84.

[7]陈宁.S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践研究[D].东北大学,2014:7- 9.

作者简介:

张慧忠,(1971-)男,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课题: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金华民众的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编号:YB2019134)

猜你喜欢
心态民众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