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冬梅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领域之中也逐渐开始渗透互联网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对于高职生来说,历史教育创新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转变高职历史课堂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教育体系,完善相应的学习机制,从而开创高职历史教育工作新局面。作为高职历史教师要积极创新,探索信息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教学创新目标。
关键词:高职;历史;信息化资源;教学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资源逐渐在教育领域之中应用,并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资源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历史是高职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之一,借助信息化资源,可以将传统的历史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和具体,相对于之前的高职历史教学来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但是信息化资源在高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是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否则也达不到理想的教育作用。本文将对信息化资源在高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1]。
一、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高职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满堂灌的枯燥式课堂讲解几乎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在以应试为导向的高职历史教学理念之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确实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的让学生记住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更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趣味性较强的知识,学生接受的速度会比较快,学习的过程中也比较轻松。但是枯燥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抵触情绪,如果教師不施加一定的压力,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历史知识本身的枯燥性较强,而且多数都是理论内容[2]。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通过信息化资源的应用,赋予历史知识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在未来的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形式,采用信息化资源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式学习,逐渐向想学习,爱学习的方向转变,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领悟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实现高职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才会更加理想。除此之外,通过趣味性的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出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这对于高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3]。
比如说,在讲解“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多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整个知识体系相对也比较复杂,通过XMIND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有效梳理出来,并且对其中的经济政策变化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实现信息化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高职历史教学的针对性
尽管因材施教理论已经出现并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师虽然了解因材施教理论,但是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上,仍然会选择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愿意做出创新和改变。通常情况下,一成不变的统一教学模式在高职历史教学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不管学生的历史基础水平如何,教师都会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在相同的教学形式下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教学观念主要受到应试模式的影响,因为考试的标准是相同的,所以导致教学形式也是整齐划一的。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综合能力和成长环境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也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因此要想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这种统一的教学形式并不可取。对于高职历史教师来说,因材施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之下,应该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通过信息化资源的应用,采取差异化的教学形式,提高高职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具体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制定信息化资源教学方案的时候,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应该适当提高学习难度,拓宽知识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切实发挥信息化资源的积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提高历史综合能力[4]。
比如说,在讲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知识中,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微课”进行专题讲解,针对学生的困惑与学习难点,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创新目标[5]。
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近年来,“以学定教”逐渐成为教学实践中普遍遵循的教学规律。在以往的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以学定教”的概念虽然存在,但是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几乎没有在实践教学之中体现过,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以及一刀切的教学评价形式,这对于高职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学习习惯对于高职历史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过程,教师必须在规范的教学形式之下,将学习方式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强化,逐渐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学习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高效学习模式,进而不断延伸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大意义。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依赖于规范的学习过程,因此在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在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况下,探索出一个更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模式,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科学设置教学活动[6]。在多次的熏陶和影响下,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教学流程,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学习习惯也将逐步形成。所以在高职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这种教学形式,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明确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目标。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历史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将信息化资源有效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让高职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和想象,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转变教学思维模式,利用信息化资源提升高职历史教学的时代性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传统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问题,其中的很多因素也不符合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因此在当前的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势必会导致高职历史教学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使教学效果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率的。所以,不管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与时俱进,都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方法。对于在考试之中无法直接体现在成绩之上的综合能力等因素,很多教师并没有兼顾到,这也是应试教育观念下导致的必然结果。教学理念对于教学实践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之前的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观念根深蒂固[7]。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然后经过大量的做题训练,最终适应考试节奏,掌握考试的一般规律,从而在考试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从教师层面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自己的教学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被评价为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素质达不到要求。信息化资源教学在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信息化资源教学与传统教学观点有着本质性差别。所以在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优化历史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信息化资源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契合性,从而使高职历史更好的符合學生的学习要求[8]。
比如说,在讲解“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这部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当今经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学生相对也较为感情需,通过让学生自主搜集网络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对于其中的“新航路开辟”“英国工业革命”等历史专题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让历史教学内容体现出时代特征[9]。
五、应用信息化资源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应用。因此不管是哪个学科的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职历史学科更是如此。之所以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下,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主要是受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评价形式的束缚,因此似乎与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够消除新知识的陌生感,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和理解,但是很多教师似乎没有关注到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会运用生活化教学这种形式。进而学生学习的知识理论性较强,但是却缺少实用性,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但是,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该如何采用生活化教学,因此导致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过于僵硬。在高职历史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形式的运用,能够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而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把握教学内容,寻找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加工,使其与现实生活更加紧密,将生活与学习有机整合。同时,可以搜集整理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制作成信息化资源课件等形式,这样可以在说明教学问题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另外,用信息化资源形式展示的生活化教学实例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对于新知识学习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促进高职历史教育实现更好发展[10]。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资源在高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解决低效率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化资源,整合历史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强化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内容,消除学生对于知识的恐惧,最终实现高职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戴静.浅谈信息化资源在高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8):34.
[2]范潇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高职院校党建信息化工作[J].华章,2012(8):194.
[3]娄翠英.数字化校园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19(1):116-117,71.
[4]孟德欣,王静,叶鹏.信息化助推“有效课堂认证”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下旬),2019,18(5):23-28.
[5]钟葳.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7(12).
[6]马田兵.从信息化角度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功能与作用[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18).
[7]周玉芬.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历程——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信息化资源,2017(12):13-16.
[8]马田兵.从信息化角度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功能与作用[J].现代交际,2016(18):237-238.
[9]周怡岑.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11):54,81.
[10]孟学奇.基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