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作文讲评课

2019-09-10 04:46齐菲
关键词:蚂蚱优秀作品双手

齐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题目是《童年趣事》,习作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做了选材方面的指导:作文题目强调一个“趣”字,所谓“趣”,就是有趣好玩,那么什么事情让你们觉得好玩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童年做的傻事蠢事,闹出的种种笑话最能反映出童真童趣;有的说爱玩、寻开心、自由自在是童年时期的特点;有的则说童年时期的探索与发现,对什么事都爱追根究底,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很有趣的……我见同学们都打开了思路,看起来这个题目的选材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毕竟他们处于这个时期嘛!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写了。很快,作文收起来了。诚然如我所料,孩子们习作的选材都很符合要求,而且所选的事件本身也非常有趣味。乍看题材多样让人很欣喜,细细读起来却叫人很失望。孩子们写得干干巴巴,就像冬天的枯树枝,只有骨架没有肉,毫无趣味可言。问题出在哪儿呢?很明显缺乏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如我班赵培鑫同学的文章——《捉蚂蚱》:

远远地我发现了一只蚂蚱,可我还没走到那儿,蚂蚱就逃走了。终于又发现一只,我伸手一抓,可惜只抓到一手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到一只,放进瓶子之后,又去捉第二只,由于刚下了雨,草坪上有很多积水,一不留意就摔倒在草坪上,全身都湿了,“捉蚂蚱之旅”于是被终止了。

如何给孩子一个拐棍,引领一下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细化动作描写的方法,我茅塞顿开。

讲评课上,我依然采用同学之间互评的方法,先在小组内互评,评选出小组内最佳优秀作品,然后每组最优秀作品的小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台下的学生听完后评价,找出文章的“趣味”之处。很快,他们眼中的优秀作品出炉了。接下来那些小作者兴高采烈地登台朗读自己的得意之作。听:有一个学生写的和小伙伴们捉迷藏,藏得最隐蔽、最后没有被找到的,会得到一块巧克力吃,这个学生为了得到那块诱人的巧克力,捏着鼻子,忍着臭味藏在了厕所里,以至于憋得满脸通红,头晕脑胀,但却依然坚持;有个学生为了制造五光十色的泡泡,错把面粉当作洗衣粉来洗衣服,结果弄得衣服上粘满了面粉,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还有个学生写的是看到妈妈的白色面膜,心血来潮,要用大米饭自制面膜,给午睡的爷爷抹在脸上,学生们听了笑成了一团……这些学生的习作,本身的故事情节就很吸引人,再加上具体细致的描写,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欣赏完优秀作品,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难题:请同学们来当一次医生,给一些问题作文进行望诊,找到他们习作的病因在哪儿,并进行诊治。学生们听了一下子来了兴致。于是我把那篇《捉蚂蚱》出示在大屏幕上,请他们读,然后进行评价。学生读完以后,小组内开始会诊。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写作文要有细节描写”这一认知,所以很快从文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但“如何诊治”却把他们难住了。此时,我见火候已到,神秘地对大家说:“老师教给你们一个秘诀,你们先在脑海里回想自己捉蚂蚱的场景,然后再找个同学上台把捉蚂蚱的动作表演出来。你们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努力想象,待会儿再认真观察,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好不好?”孩子们最爱表演,也最爱看表演。大约一分钟时间,有同学自告奋勇举手了。

我找了一个最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我简单地给他创设了一个场景,他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只见他弯着腰,弓着背,高抬腿,轻放脚,双手在胸前张开,十个手指头微微地弯着,悄无声息地慢慢靠近“蚂蚱”,近了,更近了,此时同学们也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那位同学也是大气不敢出,生怕惊动了“蚂蚱”,紧接着身子向前一扑,双手向下一扣……整个过程表演得很连贯,也很到位。同学们看得都很投入,好像意犹未尽的样子。此时我忽然心生一念:何不让学生再观察一遍,于是我设置了一个悬念:“同学们说蚂蚱有没有被捉住?”“捉——住了”,同学们齐声回答。我却说:“蚂蚱灵敏着呢,哪儿那么容易就被捉住。就在他的双手往下捂的同时,那只蚂蚱一振翅膀,飞—走—了!怎么办呢?”“再捉一遍。”“好!”于是那位同学又重新表演了一遍。“同学们可要认真观察哟。”只见那位同学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只不过这一次动作更轻,双手往下捂得更迅速,就在大功将要告成的时候,谁知他脚下一滑,趴到了地上……原来地上有一块拳头大的石头绊倒了他,不用猜也知道“蚂蚱”再次逃之夭夭了。表演到此结束。

接下来我先让《捉蚂蚱》的小作者自己来描述整个过程,尤其注意一连串的动作,然后让其他同学再补充,直到把动作及整个过程说具体。最后我趁热打铁给学生简单地做了一个总结:要想把动作写具体,首先要在脑海里再现当时的情景,然后再把连贯的动作进行分解,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一个一个动作地写。捉蚂蚱是这样,打“枪战”,做游戏,捏泥人等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去做。然后我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去修改自己的文章。结果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如赵培鑫同学修改后的文章是这样的:

远远地我发现了一只蚂蚱,我赶紧弯下腰,弓着背,悄悄地靠近蚂蚱,近了,更近了,我终于到了蚂蚱的身后,蚂蚱还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我屏住呼吸,举起双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向下一捂,可就在同时,蚂蚱却一拍翅膀飞走了。我仰头望去,只见蚂蚱飞了不远,又落下了。我不死心,迅速跟过去,终于发现它了,心想:这次我一定要捉住你!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蚂蚱,再次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只不过动作比先前更轻,生怕蚂蚱再飞走,以免前功尽弃。可谁知就在我双手往下落,将要成功时,脚下却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草坪上,等我缓过神来,再去找蚂蚱时,蚂蚱早就飞得无影无踪了。这时我才注意脚下,原来地上有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绊倒了我。起身再看看衣服,上衣和裤子都湿了一大块。哎,蚂蚱没捉着反而弄了一身水,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 “捉蚂蚱之旅”不得不终止了。

看完孩子的修改,我的内心充满着喜悦。首先文章的字数由130个字增加到300多个字,再仔细看内容,较之前增添了很多细节描写,生动而形象,使原本干巴巴的枯树枝变成了富有生机的嫩柳条,并且写出了一波三折的效果,这都得益于我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教给了孩子如何把動作写具体的精准方法——再现情境法和动作分解法。我为自己的成功引导而感到高兴。

回味着自己的这堂课,再反思以前的习作讲评,我终于找到了孩子们习作水平难以提高的症结之所在:原先我对孩子的习作要求都是笼统概括模糊不清的,结果呢,孩子也是一片迷茫,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导致写作水平停滞不前。今天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习作讲评要有针对性;教给学生的习作知识必须小而细、精而准;要循序渐进,还得有方法引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每堂课都能学有所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从而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我将继续行走在这条路上!

猜你喜欢
蚂蚱优秀作品双手
双手罢工啦!
优秀作品展示
向上帝借一双手
风景月赛优秀作品
“双手”挽留
优秀作品选登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蚂蚁和蚂蚱
蚂蚱与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