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慈善文化,落实核心素养

2019-09-10 07:22:44李凤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4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慈善

李凤美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为了校本化实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校结合学校实际,主动联合慈善会、公民教育委员会、教育局、家长和社区,以培养学生“懂爱、会爱”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慈善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培养“爱心少年”。

一、学校实施家校共育“爱心少年”的背景

1.培养“懂爱、会爱”的“爱心少年”,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培养目标,是校本化实施核心素养的需要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成就每一位孩子的精彩”,培養目标是“培养精彩生活的创造者”。“精彩生活的创造者”最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呢?这是我校必须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的问题。为此,学校进行了大量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精彩生活的创造者”核心的素养应该包括: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会创造。做事先做人,会做人是所有素养的基础。会做人的核心就是要“懂爱、会爱”,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一定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一定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一定是一个“诚信友善”的人。“诚信友善”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懂爱、会爱”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校校本化实施国家核心素养的突破口既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也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2.培养“懂爱、会爱”的“爱心少年”,符合我校学生实际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外来民工子女占70%以上。不少孩子上学前在内地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长大,隔代抚养往往会出现过分溺爱的现象。过分溺爱的结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不会与人相处,不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来这里上学后,很多家长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还有不少孩子来自单亲家庭,问题家庭,家庭的爱不够完整。同时,学生年龄还小,心智不够成熟,孩子往往心中有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不知如何分享。我们以“懂爱、会爱”为突破口进行品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如何去与人相处,在“懂爱、会爱”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3.培养“懂爱、会爱”的“爱心少年”,符合孩子未来发展的需要

如今,科技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世界、未来的生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个性化的学习、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来临。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必将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不管世界如何变化,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组成的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是社会的永恒主题。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就是要懂得爱他人,爱自己,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这是孩子未来人生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

4.培养“懂爱、会爱”的“爱心少年”,符合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约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重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理想的生活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学校生活应是儿童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不是一种不顾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成人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学校生活应密切联系学校以外的生活,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组织开展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是密切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爱、感受爱,从而懂得爱、分享爱、学会爱。这种教育方式符合杜威“注重生活体验,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二、家校共育“爱心少年”的实施过程

1.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家校共育活动以“培养孩子‘懂爱、会爱’”为核心,以“家校共育爱心大使,人人传播慈善文化”为整个系列活动主题,以“争‘爱心章’,做‘爱心大使’”为活动的主线,以“体验爱、感受爱、分享爱、学会爱”为主要内容,每学期安排一系列爱心教育活动。

2.做好充分的准备。(1)设计并制作学校慈善文化的活动的标识,标识用可撕贴做成,参加活动时,全部人员需贴在衣服胸前;(2)创作慈善活动主题曲,采用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由学校师生一起填词改编而成;(3)制作专用横幅,清晰标注学校活动主题;(4)创作并制作“爱心章”,分发给大队部负责老师和班主任;(5)制作“爱心卡”(每个爱心卡可以盖40个“爱心”章)。每学期开学初,每一位学生发一张“爱心卡”。学生每做一件好事或者参与一次爱心实践活动,就可以在大队部或者班主任处盖一个或者多个“爱心”章。期末,以学生获得“爱心章”的多少来评选“爱心大使”,通过“爱心大使”的评比,引领孩子献爱心,做善事,成为“爱心少年”。

3.向家长发出家校共育“爱心少年”倡议书

为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心”种子,共同营造“家校共育‘爱心少年’,人人传播慈善文化”的良好氛围,学校向家长出以下倡议:

(1)希望家长能多与孩子交流慈善方面的知识,让孩子更多了解慈善文化,逐步培养孩子的慈善意识。

(2)希望家长能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争章活动,努力做“爱心大使”,努力成为“爱心少年”。

(3)希望家长能亲自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形成“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良好育人环境。

(4)希望家长能言传身教,积极投身其他更多的慈善事业,做孩子的表率,做孩子的引路人。

鼓励家长和学校一起从点滴善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形成家校合力,引导和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成为一名懂得知恩、感恩,施恩的人。

4.开展“点滴做善事,人人传爱心”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以班(大队部)或者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孩子到敬老院、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家庭等地方开展献爱心、做慈善活动,每次活动每人奖励一个“爱心章”(由班主任负责盖章)。为了便于组织,学校和年级组分别创建了爱心社会实践联系QQ群、微信群。

多年来,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多个家庭到仁爱园看望那些智障儿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上门慰问社区百岁老人和独居老人,到鹏星社工服务社为长者们举办生日会。每一次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会准备丰富多样的文艺节目,都会送上很多贴心的礼物,当孩子们把温暖和问候送到老人身边时,总会是一副充满感动、充满正能量的画面。例如:2017年11月6日下午,28个家庭分成两队慰问社区百岁和独居老人,他们带去了大米、食用油、水果、生活用品等,用实际行动温暖老人的心。其中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躺在床上,当孩子们一个一个去握住老人的手,用稚嫩的声音叫着一声声“爷爷”时,老人频频点头,满含着泪水,幸福、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对孩子来说,这是一节最生动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教育课,这是一节培养孩子“懂爱、会爱”的生动课程。还有,2018年10月23日上午,有35组家庭到仁爱园看望智障儿童,这里住着的都是特殊的群体,但是,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没有表现出退缩,没有害怕,而是大胆地表演节目,近距离地接触那些特殊孩子,把善良与爱心送给他们,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5.每年“六一”前夕举办一次“爱在我心,爱在行动”爱心义卖活动。义卖的物品包括学生、老师的文具、书籍、日用品、干净的食物等。要求给每件义卖品贴上标签(班级、捐赠者、价格等),每班摆一个摊位,制作一个捐款箱,每班都要安排好售货员、收银员、叫卖员。每捐赠一件物品奖励一个“爱心章”(每人最多不超过5个章),每购买一件物品奖励一个“爱心章”,家长可以参与,所获奖励可以转移给孩子(不限个数)。由班主任或委托学生现场盖章。每次义卖活动,学校热闹非凡,全校师生、全体家长采取多种方式献爱心,在行动中学会了表现爱、体现爱。

6.每年开展爱心义卖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爱心飞扬,歌声嘹亮”歌唱比赛活动。学生参赛的曲目必须以“爱”为主题,演唱形式多种多样(独唱、二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等),评委除了学校的老师,还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每次比赛设最佳演唱奖、最佳台风奖、最佳人气奖、最具动感奖等,获最佳奖励者颁发奖状并每人另外奖励3个“爱心章”。每次比赛,既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又给孩子“把爱唱出来”的机会。

7.开展“乒乓有形,爱心无价”乒乓球比赛活动。学校根据学校乒乓球特色建设,组织开展亲子乒乓球比赛。比赛不分年龄,设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亲子双打三个组别。比赛场地设置捐款箱,学生或家长现场报名参赛,参赛前可以先献一点爱心(不限金额)再排队参赛。比赛主要以擂台赛的形式进行(第一位擂主由学校指定),采取单局11分制,赢一人奖励一个“爱心章”,赢者继续做擂主。家长参与,赢得的奖励可以转移给家长的孩子。学生、家长既参加了乒乓球比赛锻炼,又培养了亲子感情,献出了爱心,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8.开展“手尖上的爱”亲子现场绘画比赛

学生、家长自由报名,在学校校道上,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在斗笠、纸扇等材料上绘画,绘画完成后马上把作品按照年级马上悬挂于风雨走廊相应位置。绘画过程,亲子融融,爱在笔尖上流淌,孩子和家长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爱,体验爱,学会爱。

三、家校共育“爱心少年”的成效

1.以“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懂爱、会爱”为突破口,积极培养“爱心少年”,有效落实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多年来,我校以“家校共育爱心大使,人人传播慈善文化”为主题,扎实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爱、体验到了爱,学会了分享爱、表达爱。有了心中的那份爱,孩子更加自信阳光、积极向上,孩子更加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孩子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2.以“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懂爱、会爱”为突破口,家庭的亲子关系、家校关系更加和谐。“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家校共育爱心大使,人人传播慈善文化”为活动主题,活动主体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在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一起开启爱的旅程,一起受到爱的洗礼,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爱的教育。有一位家长在参加完一次爱心实践活动后,发给校长的微信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是一个有爱的活动,让宝贝们懂得尊敬长辈、关心长辈、陪伴长辈。看到宝贝们自信、精彩的演出,看到孩子们一起为老人过生日,看到长者们脸上的笑容,看到他们跟着音乐拍起的手,看到他们不由自主地竖起的大拇指,瞬间,一股暖流涌入我心头,我的眼眶湿润了。这难道不是我们想要的和谐与幸福吗?”这是最有效的爱的教育,这是最有效培养孩子素养的途径,这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慈善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长(2024年10期)2024-05-26 06:58:16
家校距离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慈善义卖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