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琪 孙佳盈 关博文 蔡青青
摘 要:随着当前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在开展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低碳化功能实现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同时对其设计中的相关措施展开分析,希望对城市园林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低碳风景;园林设计;功能特点;措施
1.低碳风景园林内涵及意义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的发展趋势,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尤其是各种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比如,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暖等。整个社会必须加强对于低碳、节能的认真贯彻和实施,因为只有将城市经济发展与这环保理念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生活水平,真正打破传统风景园林设计,发挥低碳风景园林设计在整体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2.1低碳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
风景园林的建设工程属于相对复杂且多元化的项目工程,因此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等现象,所以说要开展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就一定要加强对于相关材料的有效选择,既能够有效避免长途运输所造成的各种能源消耗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另外对于低碳风景园林的有效规划和建设能够提升对于低碳材料的使用,有效代替传统的钢筋水泥材料;另外对于低碳风景园林的建设还能够提高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比较常见的有利用太阳能、风能来实现整个园区的照明供电等等;同时在进行园林规划的过程中,要想确保其功能的可持续性,就必然会降低成本的投入;最后还要尽量减少因为外观效果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倾向,比如常见的玻璃效应除了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还会导致光污染产生而影响生活。
2.2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进行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一般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数是原木、钢筋、水泥等人工合成材料,同时随着各种审美的不断变化,风景园林也会进行不定时的翻新,进而造成材料被大量的浪费。因此加强对于低碳风景园林建设能够提高对材料的利用率,比如通过对成型材料进行二次加工来实现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对于材料的过度消耗与浪费,同时还能够避免成本的过多投入,提高园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减少社会对于资源和劳动成本的消耗。
2.3强化净化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加大对于低碳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对绿色植物的使用,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能够加强其空气净化作用,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城市规划可以根据其功能性特点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利用合理的低碳园林规划设计加强植树造林,真正实现城市绿化固碳效果,同时还能不断丰富城市绿化植物的多样性,比较常见的有净水类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香气植物(柚子花香、清香木、猪笼草等)的除蚊功效取代电子灭蚊器,以上植物尤其是在南方的旅游城市较为发达,能够起到优化空气湿度、净化空气、隔音降噪等作用,所以说低碳风景园林的建设十分重要。
3.低碳风景园林设计措施
3.1编制完善的低碳环保方案
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低碳风景园林设计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对于能源的利用率,通过对整个城市碳排放量的有效计算来对其风景园林设计的低碳项目进行计算,进而有效实现城市的固碳效果,充分考虑整个城市中碳排放的多种要素,加大对于城市碳排放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汇总,进而制定科学合理且实施性较好的低碳控制手段。另外还要在具体实施时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时刻将设计数据和具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碳排放量与吸收量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进而真正实现低碳风景园林建设的目的。
3.2制定有效的风景园林管理维护措施
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加强低碳的应用十分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后期风景园林的有效管理和维护。因为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因此应将侧重点放在其功能性的实现方面,比如说可以通过对植被等本身的保护,或者是加强对稀有的植被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等等来确保其能够发挥稳定作用,另外还要对其开展定期科学的灌溉、施肥、修剪等,有效保证其低碳性。风景园林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也要将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等完美的融入到低碳风景园林设计中,进而有效确保其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3.3提高新能源新型材料的利用
在低碳風景园林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环境友好型材料--低碳材料,做好碳成本的控制,能够有效控制碳的排放量,要充分考虑选取的植被生产规律,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情况,与城市美观的有效结合情况。只有选择适合时宜的植被才能有效提高植被的存活率,从而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加大低碳风景园林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相关措施实现其功能性,有效推进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一楠.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170.
[2]李松岩.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