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义民 韩卫民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6%;从业人员达到155万人,增加值同比增长5.7%,利润总额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35.3%;税金总额同比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的36.1%。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体运行稳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肉制品、面制品、油脂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五大主导产业。全省肉类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13%,精深加工产品占市场份额的70%。面粉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37%,速冻米面制品占市场份额的60%。油料产量678万t,其中,花生油、芝麻油位列全国前茅。奶类产量336万t,位居全国第四,乳制品产量307万t,位居全国第三。果蔬制品产量占全国的34.4%。食用菌、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米面速冻制品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火腿肠的1/2、方便面的1/3、馒头的1/4、汤圆的3/5、水饺的7/10都产自河南。总体上,河南省初步实现了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问题较为突出
在目前去杠杆、去产能、银行紧缩银根等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一半以上的涉农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经营困难和资金链断裂的影响。如大用、永达、雏鹰、多尔克司、柳江生态等集团都是受到银行抽贷、压贷或断贷影响,造成资金链条断裂,对企业影响较大。
(二)养殖业受突发疫情影响较大
近段时期由于受非洲猪瘟影响和生猪不能外运的现行规定,对河南省生猪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比如雏鹰农牧养殖基地所在的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均先后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由于不能跨省调运和销售,猪群周转和销售均不顺畅,造成猪群大量积压。猪群积压导致饲养周期延长,公司各项养殖成本均呈上升趋势。由于不能正常出栏和销售,资金无法按期回笼, 养殖利润大幅减少。
(三)龙头企业监测指标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从近期龙头企业监测情况来看,虽然总体情况良好,但合格率较2016年有所降低。国家级监测中2016年合格率为91.7%,2018年为86%;省级监测中2016年合格率为80.7%,2018年为76%。绝大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受大环境影响,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困难,相关指标不再符合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标准遭到淘汰。据统计,被取消龙头企业资格中45.4%的企业是由于经营不善遭到淘汰,近13%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企业生产困难,业绩严重下滑。
(四)龙头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环保政策搞限产关停一刀切,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例如,三门峡振宇腐竹生产企业反应,煤改气后腐竹生产成本由原来的5400元/t增加到16 000元/t,提高了近3倍。
(五)个别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陷入困境
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設备更新换代缓慢,科技研发投入比例较少,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产品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例如,河南省秋迪糖业有限公司从一个小作坊通过多年的原始积累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冰糖制造企业,由于近两年企业管理不善、技术设备落后导致企业效益下滑,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三、有关建议
贯彻《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加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筹划出台《河南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支持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时举办龙头企业产销对接、科企对接、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宽市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建议出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和帮助。
(二)建议协调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推出符合涉农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给予支持。
(三)建议适时举办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活动,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企业发展。适时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把优秀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推介给金融机构,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