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如何传承这种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教学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课事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学习。如果把古诗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作为切入点,认真钻研语文课标,明确古诗教学的要求,做成微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正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捞而功半。
关键词:微课;古诗教学;写作背景;关键字词
引言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微信、微博一样,微课风靡了教育界。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具有精(学习效率高)、简(制作方法易)、微(时间短)的特点。在语文古诗的教学中,只要巧妙地利用微课,就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1找背景,知人论世
诗是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知人论世也成为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诗人的背景都很复杂的,课堂的时间有限,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写作背景。这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把写作背景制成微课。
以《江雪》为例,《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绝,这首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前两句通过选取“千山万径”和“人鸟绝迹”的典型景物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绪。这点学生理解不难。但后两句不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的。渔翁为何选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呢?他钓的是鱼吗?他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究其以上问题的答案,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社会方面,革新失败,屡遭贬官。二、个人原因,亲友离世,壮志难酬。
至此,我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制成一节微课“柳宗元的心路历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当时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他又被加贬到永州(比邵州更远)。公元806年,好友因受不了生活的压迫和皇帝的不信任愤然自杀了。同年,一路随他从长安万里奔波的老母亲也病逝了。还是在这一年,他的住处连遭两次大火。如此的处境并没有磨灭他的抱负,他在寒冷的江面上钓的是机会,为祖国报效的机会。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姜太公钓鱼”钓来了为周朝效力的机会。所以当他看到纷飞的大雪时,写下了这首诗。如果学生通过这节微课了解这些内容。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诗人的抱负和心情。学生的思考也会变得更深入,更全面。微课的恰当引入也就达到优化的教学目的。
2抓关键,深入击破
古诗用词非常精确,一字一句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每个字词都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所谓“十年得一字”、“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锤炼语言的佳话。所以抓住古诗的关键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以《池上》为例。《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了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偷”字是本诗的诗眼。“偷”常见有三种意思:1.偷盗;2.瞒着别人,悄悄地;3.抽出時间。“偷”在诗中是第二种意思。如何让孩子放弃对“偷”(偷盗)这一习惯性的理解?如何能把“偷”与小孩子的可爱形象联系起来?这些的关键都是在于对“偷”字的正确理解。我抓住这个关键点,制作了一节6分钟的微课“偷中蕴情”,让学生能更好理解“偷”在诗中的意思。“偷采”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偷”是把握诗人情感的关键,在孩子的眼中,他以为只要悄悄地就能瞒过偷采之事,但在大人的眼中或者诗人的眼中,小孩子是“不解”的,不懂隐藏的。原来自己瞒着大人做的事,被别人发现了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这就是天真,这就是可爱。这样的微课,能加深学生对 “偷”的理解,让学生更易体会诗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微课有着四两拨千斤之效,使古诗的课堂充满活力。
3创情境,展开想象
苏轼:“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并能展开想象,把自己融入到诗中,进而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微课的出现,为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更具体的依据。
以《刺勒歌》为例。《刺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尤其后三句,大气磅礴,粗犷雄放。但这样的一首诗对小学生来说,一般还是陌生的。草原是陌生的,牧民生活是陌生的。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呢?我找到了创设情境的契机,让孩子们走进草原,了解牧民生活,感受北方人民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我找到这一切入口制作了一节微课 “走进草原”。“走进草原”微课在悠扬的旋律中展现了一幅幅的草原之景:阴山下,天是蔚蓝蔚蓝的,草原碧绿碧绿的,无边无际,一片茫茫。天空像圆顶毡帐将草原笼罩起来,一群群牛羊隐没在绿色的海洋中,只有当一阵清风拂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感受草原的美,理解诗意,更好地体会北方人民对家乡的爱。
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古诗中有价值的知识点,精心制作成微课,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关键点,突破重点,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古诗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全面思考,深入探究,积极学习。微课以无穷的魅力给古诗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微课与古诗教学有效地融合,打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学习指导》
作者简介:赵桂林,(1982.05 --),本科,汉语言文学,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