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霞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正在由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导向转变,如何在高三复习课中落实核心素养?这就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高三数学复习的一贯模式只会让学生处于题海之战的疲惫状态,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核心素养的提升与落实。究其因,题型杂而无形,方法零散不能融会贯通。面对这一现状,笔者在一次复习课上,作了如下探究性教学尝试。
问题: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 , 为抛物线上两动点,且 ,过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交点为 。
(1)证明: 为定值;(2)略。
1.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圆锥曲线问题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又是学生复习的难点,题目一给出,学生开始画图分析,试图尽快得出答案。思考之后,初步探索出解题思路。
生1:可先特殊化,当 时, ,得 =0.实质是证明 =0.
师:由特殊向一般过渡,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很好,关键如何做一般性证明?
同学们都纷纷演算,片刻后。
生2:设出 两点坐标,由 ,用 可表示 两点坐标关系(思索),想办法求出 点坐标,利用数量积证明。
师:那你怎样求出 点坐标?
生2:设抛物线两切线方程并联立,求 点坐标。
教室内展开激烈讨论。
生3:设切线方程还得求斜率,由 知 是一个二次函数,利用导数法求曲线上点 处切线斜率,从而写切线方程,联立两切线方程求 点坐标。
师:生3分析的很好,请这位同学上黑板板书过程。
生3:证明:由题意 设 ,由 得,
,
將(1)式两边平方并把 代入得:
解(2),(3)式得: ,且有: 。
抛物线方程为 , ,
所以过 两点的抛物线的切线方程分别为:
,
联立求解得 点坐标为 ,
=( ,
故 =0.
生4:老师,我由 看出 共线,这样可设过焦点的直线方程求解 坐标关系。
师:生4说的对,可以抛开 来证明 =0.
生4:由 知 共线,设过焦点 的直线方程为:
由 ,设 ,则 。
求 点坐标与生3相同,即 ,以下证明与生3同。
师:这位同学分析很精彩,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常规解法引用进来,韦达定理用的很巧妙。
生5:老师生4解答不完整,对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形未分析。
我结合学生的讨论,对解题中的细节做了重点强调,并指出同学们易忽视的问题。接着针对
这道题的求解提出如下问题:
(1)根据本题,对抛物线 ,两切线交点 的坐标是?点 的位置?
(2)直线 与 的位置关系如何?
(3)探究 是否为定值?
(4)此问题结论是什么?对其他形式的抛物线成立吗?
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反思的基础上,得到答案。
生6:(1)点 的坐标是 ,点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2)由上述解题易证 ;(略)
(3)在上面题目中, =-3,对抛物线 , ;
(4)结论:过抛物线 焦点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两点,过 两点作抛物线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点 ,则:
①点 在准线上;② =0.;③ ;④ ;⑤结论对其他形式抛物线也成立。
师:总结很到位,在高三复习中就应该象这样去分析每一道试题,才有收获。我趁机提出本节课复习的一个知识点――――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
2.抛物线焦点弦性质探究
2.1提出问题串,创设学习情景
设 是抛物线 的焦点弦,且 ,
问题1 ?, ?
问题2 弦长 =?,若已知直线 的倾斜角为 ,则弦长 =?
问题3 三角形 的面积怎样表示?
问题4 能否为定值?
问题5 以弦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6 以焦半径 或 为直径的圆与 轴的位置关系怎样?
问题7 记 两点在准线上的身影为 两点,则
问题8 以 为直径的圆与弦 的切点是?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热情很高,在前面问题解答的基础上,有些学生化一般为特殊,有些学生设方程联立,有些学生用几何方法,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主探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反思结论,归纳总结
在学生探索证明的基础上,我叫个别学生讲述了证明思路(略)并总结抛物线焦点弦性质。
生7:性质:(1) , ;
(2) 为直线 的倾斜角);
(3)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4) 为定值 ;
(5)以弦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6)以焦半径 或 为直径的圆与 轴相切;
(7) ;
(8)以 为直径的圆切 于点 。
从一道高考试题笔者引导学生探讨了与抛物线焦点弦有关的问题,作为复习,时间有限,到此已经很完美了,可学生问题又来了。
生8:把上面题中抛物线换成椭圆,两切线的交点 好像也在准线上,且 =0,是不是这个结论对三种圆锥曲线都成立呢?
师:既然有同学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探究吧。
3.拓展延伸
师:我们以椭圆为例证明,设椭圆 ,过右焦点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两点,过 两点分别作椭圆的切线,设交点为 。试证:点 在准线上,且 =0。
生9:结论成立,但抛物线方程 表示函数,可用导数法求切线斜率,而椭圆 表示的不是函数关系,这类问题以前没见过,太难不会证啊。
一些同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一些同学想通过直线与椭圆相切的条件化简,但半途而废。
师:能不能将方程 变成函数关系?
生3:可以,依然用抛物线中的方法研究,就是运算量大些(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类比迁移能力,但还需要引导与培养)。
在生3的提示下,同学们开始挥笔运算了,个别学生还在钻研自已的方法,几分钟后,生5上黑板证明。
生5:证明:由 ,
当 时, ,① ,
当 时, ,② ,
不妨设 ,则过 两点的椭圆的切线方程分别为:
,即 ;
,即 。
联立两方程解得: ,③
运算到此,生5顿感式子很繁琐,看不出结果,有些丧气,看到学生能有如此运算能力,我很欣慰,及时给予鼓励,同时,生3给他帮助。
生3:由 共线得, ,有 ,④
將①②④式代入③作如下转化:
,
(教室掌声四起,生3的这种灵活转化,使得点 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
点在右准线上。
,
。命题得证。
师:这道题的解答充分展示了我们同学有能力学好解析几何,也表现出同学们强有力的分析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热情不减,还得出在椭圆里, 与 一般情况不垂直等结论。
生10:(总结)设椭圆 ,过右焦点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两点,过 两点分别作椭圆的切线,设交点为 。则:
(1) 点在右准线上;(2) =0;(3) 与 一般情况不垂直。
生11: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在双曲线中的情形。
师:同学们已掌握了解题方法,下去自己总结归纳。
4.再思考与提升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为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继续探究:
(1)过抛物线 上任意两个动点 的直线,若满足 ,则动直线 恒过定点_____。
(2)对椭圆 与双曲线 又分别恒过定点_____。
课程进行到此,同学们纷纷惊叹试卷中的解析几何试题都能解决了,总结出问题的多样性和解法的相对稳定性的结论。至此,同学们对 “定值定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都能基本掌握。
5.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对圆锥曲线中“定值定点”作了初步探讨,教学过程的组织尚存不足,但学生兴趣浓厚,对解析几何交汇处的问题形成解题思路,不仅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落实逻辑推理素养,数学运算素养,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与提升,达到一定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高三的复习不是机械的记忆与接受,要对已学的知识与经验实施“深加工”,使之更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方能进入最佳应试状态。
(2)对老师而言,我们不可忽视课堂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基于问题驱动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课堂上不仅选题要精,同时要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复习,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不仅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又使数学的核心素养得以落实,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增儒.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研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9).
[2] 马佑军.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探究历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7).
(作者单位:宝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