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烟台市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09-10 07:22成强林倩牟胜茂
种子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种业存在问题现状

成强 林倩 牟胜茂

摘   要:通过对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指出了种业发展存在诸如育种创新能力缺乏、育种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重视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延伸整合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以发展非主要农作物为引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筛选优良品种等对策建议。以期调整育种方向、强化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种苗选育、延伸整合产业链的途径,加快构建现代种子产业体系,以种业为引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正在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到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总目标,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龙头,种业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

本文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为背景,抓住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有利契机,结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提出了发展现代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1   烟台市种业现状

1.1   主要农作物品种创新成效显著

烟台市先后选育并经国家、省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达150多个,许多品种在全省、全国大面积推广,是全国著名的新品种育成创新基地。特别是在玉米、小麦新品种研发方面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例如,烟台市育成的烟单14、掖单2号玉米杂交种,开创了我国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先河;烟单5号是我国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登海618实收产量1 511.74 kg/667 m2,创全国2013年玉米高产新纪录;莱州137小麦品种产量达773.86 kg/667 m2,创全国1999年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海花1号产量达746.3 kg/667 m2,创全国1983年花生单产最高纪录;玉米品种掖单13号选育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玉米杂交种烟单14号、金海5号选育与应用,鲁麦14号的选育和应用,烟农19號选育及开发,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烟台市有170多个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1.2   种子技术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国家在烟台市投资建立了“烟台市国家级品种区域试验站” “山东省莱州市玉米良种繁育基地” “山东省烟台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 “国家玉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 000多万元,为提高烟台市种子产业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3   种子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烟台市共有各类种子企业29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经营企业7家、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企业4家、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企业16家。企业总资产达到68亿元,年销售农作物种子1亿kg左右,销售收入25亿元左右。

1.4   非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种登记数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蔬菜、果树和花卉等非主要农作物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其中,蔬菜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果树(苹果、桃、樱桃)的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0%,非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均已超过粮食作物,成为烟台市第一大类农产品,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果蔬业已成为部分县市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投入产出比等经济效益指标看,苹果、大樱桃、蔬菜等非主要农作物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方面,品种选育单位申请品种登记的积极性较高。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烟台市种子站高度重视,并组织各县市区种子管理部门和有关种子企业进行了专题培训,广泛宣传发动,强化工作衔接,积极做好服务指导和登记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截至目前,烟台市已经整理上报各类申请登记162份,其中已公告83个,主要涉及苹果、桃、葡萄、梨、甘薯、大白菜、黄瓜、花生8种非主要农作物。从登记的情况看,登记数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   烟台市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竞争加剧

特别是玉米杂交种子,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调整,国家继续调减玉米面积而且玉米收储继续执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玉米种植面积连续大幅度下降,导致玉米种子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更加残酷。2017年6月,烟台市玉米种子库存为3 114万kg,同比增加249%。

2.2   受制于育种研发能力,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较弱

从事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由于没有育种创新能力,加之常规农作物种子利润低、良种补贴项目取消后,有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的尴尬局面。如莱阳市种子公司为国有企业,没有育种队伍、人员多、负担重,前几年通过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和花生原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与代销玉米种子等途径维持着日常运转,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和涉农资金的整合,补贴项目取消了,销售常规农作物种子没有了财政补贴,价格优势没有了,总量也上不去,公司经营困难,人员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2.3   高科技育种创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

目前,高科技育种技术和方法,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与环境互作及气候环境分类、杂种优势预测、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已在国际性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烟台市科研育种单位,由于受高科技人才缺乏及新技术应用投入费用较高等因素的限制,仍然主要采用有性杂交、人工选择等传统育种技术,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模式主要依赖于育种家的经验和机遇,存在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因而导致品种稳定慢、测交组配数量多、田间试验压力大,选育出好品种的工作量大、概率小。

2.4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工作不到位

2018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已开展部分非主要农作物种植展示工作,但是由于展示点不多、展示作物种类不全、距离远不便于观摩等原因,难以对烟台市的非主要农作物产业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因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烟台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也没有开展。如果不开展展示示范工作,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势必会导致良莠不齐的登记品种充斥市场,给非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安全带来隐患。

3   发展现代种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重视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过硬品种,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建设育种创新平台。引导各方成立育种创新委员会,负责指导各类育种资源聚集和整合、人才队伍建设等。

二是要开展资源联合与创新,适时调整育种方向。育种平台要充分发动并吸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各类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不同单位参与,形成了具有“政、产、学、研”联盟特色的平台。整合不同单位人才队伍和种质资源参与自主创新,实现资源、技术、人才上的优势互补。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平台要适时引导企业优化营销区域和调整育种方向,结合玉米“四区两专”产区的自然禀赋,从耐密种质资源创新、提高抗逆性、适应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入手,选育适宜推介的品种,为种业振兴继续贡献烟台智慧。

三是要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政府、企业作为创新平台的参与者,也是平台科技成果的重要使用者和购买者,通过创新消除了科研成果市场化的转化障碍,提高了农业育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使科研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四是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鼓励企业积极采用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单倍体育种等高新技術,加强常规育种技术与高新育种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传统的“经验育种”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转变,缩短育种周期,提高优良品种选择效率。

五是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种业领军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科研人才激励机制和自主流动机制,鼓励引进高层次种业科技和管理人才。选派人员外出深造,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种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种业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人才进入种子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及相关科研工作。

3.2   延伸整合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积极引导种子企业与专业化服务组织,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在新品种的适宜地区,销售种子的同时,配套供应相关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的田间机械作业,整合耕、耙、播、收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形成机械化作业、订单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种子企业要由单纯卖种子向卖材料和服务转型,以“种子+”延伸整合种子上下游产业链,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

3.3   以发展非主要农作物为引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要充分认识非主要农作物对产业的引领作用。种业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种业重点由粮食作物向粮经饲作物特别是特色作物转变。在这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非主要农作物将充当主力军的角色,而由花生、甘薯、马铃薯、苹果、桃等非主要农作物组成的特色作物,将在这轮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要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充分释放农业发展潜力,就应当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观念,单一作物种植之路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推动产业融合、谋求跨界发展或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选择之一。积极挖掘农业不同的功能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农业与互联网、农业与加工业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也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力点。三是要注重总结成功经验。非主要农作物产业要发展壮大,需要“样板田”和“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能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四是要加强新型产业从业人才技能培训。产业要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通过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田间大讲堂、现场观摩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产业人才培养,让“生力军”重新回到田间地头。

3.4   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筛选优良品种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既能为登记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抓手,也能为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在开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筛选出适宜作物和品种。随着登记作物种类和品种的增多,开展登记作物品种种植展示评价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分区多点种植,根据品种展示综合性状表现,筛选出一批优良特色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进行集中推介,为产业结构转型选种及用种提供现实依据。建议设立专项经费,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由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从安排品种展示、良种良法配套、观摩交流活动、公布展示结果等环节入手,集中展示一批产业急需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

(收稿日期:2019-01-17)

猜你喜欢
种业存在问题现状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