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回顾与趋势研判

2019-09-10 07:22徐聪谢文婷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觉醒自信创新

徐聪 谢文婷

摘 要: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受到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改革开放以前单一性、局限性等现象特点,使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得到了多元化发展。但同时也对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形成了较大依赖。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我国开始出现了工业设计文化的觉醒。而这一觉醒又因我国发展的不平衡,呈现出不完全的状态。我们应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一历史进程,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批判接受、发展自我的原则,处理好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影响与我国工业设计文化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面对未来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走向,应当坚持充分尊重、明白自己文化并科学认识和借鉴他国文化;树立爱护自然的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既要因物而迁又要体现人文精神;积极面向市场并注重社会效益;处理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现实的问题;既要传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拥抱新科技面向现代化;树立文化自信又不断创新;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地思考。

关键词:工业设计文化;现代工业文明;觉醒;自信;创新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实体交互界面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15XJC760004)。

[中图分类号] E760.99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8-0117-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8.011

关于文化,历来有两类表述:一类属于文献学的表述,涉及哲学、历史与文学等观念系统,凭借丰富的内涵和抽象的文字记载而传世;一类属于器物学的言说,关乎生气无限的生活世界之具体呈现,涵盖无穷无尽的格物、开物与造物之工巧精神[1]。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应属于后者。但是,设计虽发端于器物,却往往升华并体现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和精神内涵。因此,设计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绝佳结合的体现与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国之设计,特别是各国之工业设计,不仅体现着各国家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不同等,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满足不同物质文化的需要;更体现着各国家因诸多不同,在现代文明状态下,各种精神文化的现状、属性和追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已步入了新的时代。这不仅表现在以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及,更反映在了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变化上。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早已遍布全球,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也已排名世界第一,但距我们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新时代,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全球格局转变之际,在 “中国智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基于我国的历史和国情,如何看待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走过的道路,并总结出经验得失,面向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回顾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施行政治、经济、技术封锁的外环境下和我国物资缺乏、人才缺乏的内环境下,学习苏联的设计模式,成为当时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主要狀态。虽然在60年代后,在国家“自力更生”的号召下,学习苏联设计模式有所改变,但我国工业设计文化总体发展受当时国情影响,单一化、局限性、相对于现代工业文明的落后性等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同时西方现代设计文化也尚未对我国工业设计文化产生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进入对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可乐饮料、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波音飞机等西方工业产品涌入国门,植根于西方现代工业产品的工业设计语言、方法、观念、思想等也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开始流入中国大陆,我国现代设计的形成,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2]。学界与产业界在此大背景下推动着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在香港王无邪先生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有鉴于当时我国工业设计与西方现代工业设计的差距,吕立勋先生于1979年最早在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平面设计原理》与《立体设计原理》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教授西方现代设计的形式语言、设计方法及观念、思想。1984年,柳冠中先生从当时的西德回国,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并将西方现代工业设计的先进理念带回到中国大陆。这一时期,像吕力勋、柳冠中这样一批批接受了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学者精英们陆续回到祖国,在感叹我国过时的工业设计语言,落后的工业设计方法、观念与思想的同时,从工业设计教育、工业设计实践的角度开始推动起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转变。这批具有前瞻眼光的学界先驱,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上,呼唤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向着成熟商品社会所需求的方向前进。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前后,王受之先生从美国归来,先后出版了《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世界现代设计史》等书籍,更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现代工业大生产以来的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设计等风格、流派及思想、理论与文化;同在这一时期,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等教院校的授们组织撰写了《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丛书,从案例到理论将高技术派设计、波普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现代主义设计、解构主义设计、未来风格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孟菲斯设计、后现代设计十大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介绍到了中国。这些设计流派在设计形式上的新语言、在思想上的新观念与新理论,给学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的确开拓了当时我国工业设计及工业设计教育从业人士的视野,并通过对西方设计风格流派、思想观念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陈旧性色彩,消解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单一化、局限性等问题,丰富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在语言形式、观念、理论等方面发展的多元化,但也使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思潮逐渐开始主导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话语权。

与学界的主动追求接纳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观念、思想不同,产业界在追求经济利益之际,也自然而自然地推动了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对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实业家的现实考虑,使他们不会像设计界的学者一样把“工业设计文化”当作信念去追求,不会去乌托邦式地高呼“现代设计”“人性化设计”“解构设计”等理念。销售数据、企业利润才是企业家们的关注重心。因此,面对当时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中的“兴办三资企业”“引进资金设备”“填补消费空白”等“从无到有”层次的产业经济和市场热点,以及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简陋的生产设备、粗糙的加工工艺、价格至上的市场观念和不那么“高雅”的消费口味等错综复杂的现实条件时[3],模仿西方工业设计产品是最廉价、快速且直接的方式。在这样的模仿大氛围下,在“合资生产”“技术引进”“来样加工”“消化吸收”等沿海乃至部分内陆地区工业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的主旋律影响下,一些企业利用“先走一步”的优势,把海外市场销售成功的产品丝毫不改地“吸收”进来,用自己的品牌制造,摇身一变成为国货,并进军广大的内地市场[4]。这样的生产开发方式与设计主旋律,的确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在物质文明的丰富上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还以价格低廉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大量海内外市场,为我国国内贸易和境外出口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量的“模仿”和丝毫不改的“吸收”,也使得我们从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到相关技术、方法,再到设计观念和文化审美及相关标准、专利等都形成了对西方国家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严重依赖。为此,柳冠中先生就曾感叹道:“中国的设计师千篇一律地用外国的衡量标准来认定自己的创意,整个业界都是如此,这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①

在当时的客观现实环境下,从我国现代设计先驱们对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语言、观念、思想的学习与呼唤到中国企业的现实追求,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对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革新与丰富,但也主导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中国工业设计形成了对它的文化依靠,以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制造多是加工模仿的文化印象,使中国工业设计文化难以在全球化话语格局中立身的困境。

(二)新千年后,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开始觉醒

进入新的千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得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一方面,国际贸易协议在市场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进一步的开放也推动了我国工业产业链从低附加值产品加工,到高附加值产品制造的升级。同时,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各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很多领域在逐渐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部分领域甚至走到了世界领先的行列。云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原来那种靠“来样加工”“模仿”“仿造”生存的工业生产与开发方式,面对富裕起来的部分国民和西方国家的中高端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人性化的追求以及专利和知识产权等相关法规的约束与限制,已难以为继。这迫使国内不少知名企业,不得不逐渐抛弃原有的以模仿加工为主的设计文化,开始聘请专职设计师为自己的工业产品升级换代,从而逐步转向自主研发和创新。从学界层面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的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工业设计在设计语言、设计方法、设计理论上有了不少积累和沉淀,但一味追随西方工业设计文化,也使国内不少学者开始质疑西方工业设计文化的绝对性。这一切都为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开始觉醒,在技术、市场、法律、产业生态、经济基础、观念及文化理论等方面做好了准备。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前后,华为、吉利、奇瑞、长安等企业从去国外收购设计公司,把公司设计部门放在海外,并依赖他们为其提供工业产品开发设计方案变成改造收购来的国外设计公司文化,将公司在海外的外籍设计人员派回中国体验、培训、甚至是长期驻留工作,并同中国设计人员一起在国内联合进行工业产品的创新设计。这种变化的出现与扩散,使我们开始逐渐在民族品牌的工业产品身上看到了自主设计创新的成长痕迹。与此同时,奥运会与世博会的召开,又使学界给出的诸多中国设计方案有力地回答了现代文明的中国,面对世界,我们的设计该是什么样,我们的工业设计文化该是什么样的拷问,引起了不少世界同行的赞誉。这些变化的出现,说明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已然如同西方现代工业设计发展之初一样,出现了与社会变革、技术演进、市场观念转换相伴相生的进化现象。这种进化现象的产生也逐渐酝酿着、生产着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内核。对于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来说无疑是积极而正向的,它标志着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开始逐渐摆脱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主导,进入了觉醒时期。

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与得失

(一)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是发展中的必经之路,应正确看待其利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产业界,都的确受到了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较为严重的影响,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我国工业设计的话语权,也使我国工业设计对其形成了依赖,以致在文化印象上,让我国工业设计留下了“廉价模仿”的特征。诸如这样一些问题,的确受到不少人的诟病,但是,对于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理解,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背景和规律来评说。首先,结合当时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西方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是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在后期的自我觉醒提供了前提,奠定了基础。首先,如果没有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我们就无法看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先进性,无法发现自身的工业设计文化与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之间的差距,觉醒自然无从谈起。其次,西方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带来的“依赖”“模仿”在當时那种物质经济条件落后,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为快速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大量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社会生产需要做出了贡献,为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去单一化与局限性,丰富其多样性有正面意义。再则,需要看到,一个文化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依赖”“模仿”相对先进的外来文化是历史的必然,并非中国独有。美国、德国、日本在工业生产发展的初期,也都无一例外地通过大量的廉价模仿当时在工业生产上最为先进的英、法两国的工业设计及其文化样式,也都对英法两国的工业设计文化有着很强烈的依赖。

当然西方工业设计文化不能也不应该一直持续对我国工业设计文化产生主导性影响。我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世界性大国,我国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皆不同于西方,从自身民族与文化的延续性和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角度看,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在世界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声音。从民族崛起的角度看,中国工业设计文化需要向世界输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提供中国方案。另外,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之下的工业设计文化,也并非全无劣弊。比如其倡导的“以人为本”与“提升经济效益”,若无高尚的精神引领,“以人为本”也会使人的欲望无限扩张,片面强调“提升经济效益”会使环境遭受无情的破坏[5]。

因此,在面对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影响的问题上,我们应秉持开放的态度,不惧怕、不封闭,做到从模仿学习到批判审视,让其为我所用,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在这方面,还应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二)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开始觉醒,但并不完全

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的确开始进入了觉醒的时期,但还不完全,不充分。我国仍有4 335万的贫困人口①,城市低保人口1 480.2万人,农村低保人口4 568.5万人②。东西部以及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中国社会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都出现了不少的结构性矛盾。因此,我们在大力提倡中国创造、提升中国工业产品品质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同时,也仍然还要兼顾解决相对落后地区的“从无到有”的问题,以满足相当部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因此,低成本快速地满足不发达地区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仍会在相当时间内促使“廉价模仿”“复制”等设计文化的长期存在,尤其是在食品包装工业、服装鞋帽工业、家居产品工业等这类低附加值工业类型上会有较集中的体现。故而,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觉醒仍将同原有的廉价模仿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并存。这种情况之下 ,我们更要深入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本质去研究,不但要看到它先进的地方,还要看到这种文化背后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问题与矛盾,修正我们自己在工业设计文化发展中的道路,避过别人走过的弯路,弘扬我国的文化优势,让创新在中国的土地上以中国的方式生长。同时,我们也要兼顾创新与中国当前社会的和谐,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等诸多矛盾与问题。

三、对中国工业设计文化未来发展的思考

国际上,过去几十年对工业设计史的研究侧重于以欧洲、美国为的主西方国家,在亚洲的设计史中只对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有所提及,对近现代中国工业设计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6]。对于中国工业设计文化来讲也是如此。然而,这都不能作为不研究、不思考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借口。面对未来,我国工业设计该怎样演绎好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之需求的社会角色;怎样担负起体现不同于他国的精神文化状态与追求,在世界工业设计领域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的社会责任;怎样在全球工业设计话语格局与多样化工业设计文化中,形成中国特有的地位和中国工业设计的固有文化内核;怎样积极推动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顺应伟大民族复兴的时代主旋律需要,都是广大从事和关注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及其发展的人们不可回避、理应深入探讨和思考的话题。

(一)中国工业设计文化觉醒与发展需要处理好自己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关系

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时,就对我国文化的发展问题提出过他自己的看法。他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用别人的来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国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7]这可以说是早期我国饱学之士,在民族危难、西化狂飙之际,针对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做出的深入思考。七十多年后,我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老先生正式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8]可以说无论是梁启超还是费孝通,他们都对中国文化发展都提出了相似的见解。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从梁启超就中国文化问题发展的第一步、第二步……到费孝通的文化自知之明说,充分尊重和明白自己文化、认识和理解他人文化可以说是我国工业设计文化自觉、觉醒的前提。而中国工业设计的文化觉醒也应建立在尊重和明白自己文化与认识理解他人文化这两个基础之上来进行探讨,没有这两个基础,自己文化在与他人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互补时的界线就无法找到,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就无法确立,我们工业设计文化的觉醒更无从谈起。

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尊重和明白自己文化与认识和理解他人文化是同等重要、且不可相互替代的关系,不能说前者重于后者,也不能说后者重于前者。从尊重和明白自己文化来看,若是没有这一点,就等于中国文化的根源被斩断了,所有的中国元素、中国符号都没有内容,没有传统的历史承载和精神意义,我们将无法把自己同他人有效地区分开来,也无法为世界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将变得黯然。它体现在工业设计层面将是,我们在面对严谨的德国设计、经济的日本设计、奢华的意式设计等设计文化时,既找不到中国工业设计的特征所在,也无所谓中国工业设计。我们更将长期只能在“中国制造”上徘徊,难以企及“中国设计”。另一方面,他人文化是世界构成的重要部分,对他人文化的不认识和不理解,就是对世界的不認识和不理解。这种不认识与不理解将影响自己文化在与他人文化的交流发展中的取长补短,也更将会导致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冲突,因此,我们只有对西方世界及其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有力地来谈中国文化的归属[9]。从设计上看,这关系到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在世界工业设计文化中的格局和地位,关系到工业文明的世界如何认识中国设计智慧与设计文化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在世界工业化潮流中如何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方法、技术,获得自身发展的问题,还关系到中国工业设计如何影响世界的问题。

为此,未来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必须以尊重和了解自己文化与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他国文化为前提,坚持从器物设计层面到精神审美层面甚至哲学思维层面深挖我国设计文化的历史源头,弄清自己传统设计文化的根源所在,把握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传统特质与当下发展的基本特征,积极总结我国工业设计文化成长的经验,探索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一步步地扩大对他国工业设计先进文化的学习、认知与理解,了解他国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生活方式与设计精神状态,明白东西方设计文化在不同境遇下的适宜性及其优劣长短,才可能形成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清醒和自觉。

(二)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树立爱护自然的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依赖,环境是工业设计的基础。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10]从我们过去这些年的发展情况看,我们在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们前些年一味强调经济效益,过分追求工业产值,不少设计对自然和环境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破坏与影响。在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许多领域,无论是大型工业产品的设计还是生活日用消费品的设计,无论是生产流程设计还是销售服务流程设计,在材料的使用、环境的影响、自然的协调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少浪费自然资源、破坏发展环境,损害人们身心健康、影响后续发展的情况。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文化中,早就有“天人合一”“顺天造物”的设计理念。而今天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下,我国的工业设计,无论是人们居住环境的设计、建筑楼宇的设计、发展工业产业的设计还是民众生活用品的设计,都必须更好地秉持“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思想理念进行设计构思,开展设计工作,形成设计作品,生产设计产品、销售设计商品。在所有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和所有设计产品的产生之际,我们都应始终树立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永续发展、有益人类的设计理念,始终坚持发展尊重自然、绿色生态、和谐有序、面向未来的中国工业设计文化。

(三)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需要做到既因物而迁又体现人文精神

所谓“因物而迁”,是指任何文化都是时代和特定地域的产物,都是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和具体的地域性的。文化,总会因时代、国家、地域、民族乃至具体事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追求与社会价值。工业设计的变化和差异性既是文化发展的现状,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规律。中国工业设计文化总体来说是立足并产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是发生在中国各民族当中的。因此,它首先必须是反映我国现实发展变化和要求的,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需要和期盼的工业设计文化。为此,中国的工业设计及其文化的发展就一定要随着我国现实社会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不断地前行,必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进步相吻合,必须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断提高而进行变革,必须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去设计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工业作品,发展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工业设计文化内容和文化样式。但同时,我们的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又要具有一种人文精神。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对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文精神”在我国工业设计文化里的引入。今天,人们对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尽管存在着许多的分歧与差异,但我们从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角度谈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在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和中国工业设计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始终贯穿其中的,积极反映人类社会的本质意义与哲学思想的,符合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总体倾向与根本要求的,不断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精神需求和发展期盼的,努力体现出对于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积极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工业设计虽然总体上是属于器物文化的范畴,但它必然反映所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审美追求。因此,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未来发展必须努力去反映和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人们对于社会事物积极的认识与正确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去表达人们对于社会价值理念的追求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有具有了这样一种人文精神,才能让我们所设计出的作品积极地体现出对于人们的不断关照,才会有益于人们自由而健全的生活,才能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和关心他人、胸怀天下、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

(四)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需要积极面向市场并始终注重社会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我国工业设计文化,无一例外,一定会受到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一定会得到市场经济的检查和考验。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规律办事,面向市场,努力地节约资源、减少耗材、降低成本,追求设计过程的最优化与设计作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努力通过我们的设计去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市场价值。但与此同时,作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又必须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性。也就是要始终坚持工业设计文化发展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世界大环境、大舞台服务的发展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石振宇先生就曾经明确地说过:“设计是使这个世界更美好、设计是奉献!不是挣钱!”①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就必须在开展中国工业设计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体现社会效益并重,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同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不断地去创造出许许多多紧扣社会发展、体现社会公益、有利于社會成员获得应有的物质财富与社会权益,体现社会现实价值与符合未来追求,同时又极具经济价值的设计作品来。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文化,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认真地思考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对于世界各国发展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在相关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在涉及需要承担相应的国际事务,负责起有关的国际道义、国际责任时,我们一样需要从更多的社会效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事设计工作,生产工业设计产品,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文化。

(五)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要处理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需求问题

当今的中国经济总量早已排在世界第二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1]转变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也就是说,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要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就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深刻变化,紧紧把握住社会发展的主流,积极地去为我国广大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服务。为此,我们在推进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地坚持从这一角度出发,不仅从设计产品的数量上有更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不断地通过丰富工业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中国工业设计产品质量,去创造出更能反映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呼声、要求和愿望的,体现我国人民对于美的精神追求的大量中国工业设计的精品力作。

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3]。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有农村贫困人口1 660万①。另外,即使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脱贫之后,他们要实现逐步富裕也还有一个过程。因此,我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还必须看到这一社会现实,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工业设计文化发展与工业设计产品的形成,必须注重这一社会现实,在一些问题的处理和有关工业设计作品的构思与设计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精尖”“洋大阔”,而是一定要立足中国的现实,处理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需求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之路。

(六)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拥抱新科技面向现代化

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要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完美极致。不少工匠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只为铸就精品。这些设计作品在我国设计文化中所体现的精神,所创造的工艺、所形成的传统、所创造的价值,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设计文化的理念,把握中国设计文化的特质,以求在我国工业设计文化中树立我们的优良设计文化传统,形成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良好工作态度,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精美极致的工业设计产品,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推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向前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国设计文化所形成的传统工匠精神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积极发扬的。但同时,从文明的角度看,文明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进步状态[14],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是决定文明进步的根本依据[15]。而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即为生产力,其社会形式即为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高度统一。换言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就是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人类的文明程度与历史进程。再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早已是大家公认的真理。综上所述,不难推断:科学技术的变革通过影响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文明的程度。从这一点来说,如若中国工业设计在当下科技变革的大背景下,不积极拥抱新科技,就将被新时代所抛弃,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就有可能背离当下的社会文明,远离现代化发展方向。同样,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天下大势即是指由生产方式所推动的历史发展与文明进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要逆这样的文明之进程,逆这样的历史之潮流,必然会被碾压得粉碎。从历史长河来看,这样的发展进程和趋势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此,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要面向现代化,绝不能逆潮流而行,去背离科学技术的进步、走向与生产力、人类文明发展相反的方向。

因此,中国工业设计文化之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工匠精神之文化,又必须顺应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趋势和拥抱当代世界高新科技的最新成果,以顺应当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问题放在继承传统工匠精神文化与顺应以数字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带来的时代变革之大背景下来探讨。

(七)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并不断进行设计创新

从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看,我们在设计领域是创造过许许多多辉煌的。只是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工业设计的强势发展和我国长期的闭关锁国,才使我们落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在不少领域是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飞速前进和高等教育有关工业设计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工业设计大国的基本形态,创建了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文化体系。对于这些设计成果,我们必须对此具有客观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我们绝不能因为我国在工业设计的某些领域还处于发展之中,工业设计的一些方面还受制于西方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影响,就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自己在工业设计领域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甚至全盘否定。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看待问题,就能够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工业设计文化领域的一步步创新,一项项突破,一个个成绩,就能够树立起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自信。自信不是要否认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差距,不是要回避经济社会、人民生活要求获得更好满足的现实,更不是要忽視民族复兴对于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有更高要求的期望,而是要更自信地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因此,在中国工业设计文化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创新应该成为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动力源泉,成为中国工业设计文化未来发展的不懈追求。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认清当下,坚定地树立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在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把准发展方向,培养创新主体,开拓新的领域,适应发展潮流,形成中国特色,积极融入世界。

(八)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既需立足中国更要走向世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设计大国,而未来要真正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强国,我们还要经历一个比较艰辛的发展过程。在工业设计文化领域,中国的现状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有不小。特别是按照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强国的要求来看,无论是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知识储备、认知方式,还是人员素质、设计手段、操作流程、管理方法、评价标准、价值追求等许多方面,的确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则,我们尤其在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设计文化学术体系,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未来意识、而又有很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的大师级设计人才方面仍显得不足。但是,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此,我国工业设计文化未来发展首先必须立足我国的现实,齐心协力地按照我们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找准存在的不足,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意识,把准发展方向,认准前进道路,理清发展思路,找到解决办法,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推进中国工业设计文化未来的发展。

有人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都是设计的结果。”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发展到未来,更需要大量优秀的工业设计作品的出现和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由大变强的过程中,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一步步推进,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我们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与神圣使命,中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一定要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包容多元,讲求科学、遵循规律,稳步前行,使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在满足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走向世界舞台,形成我国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特有地位。

参考文献

[1]  朱文信.中华设计艺术与造物精神的哲学基础[J].新美术,2017(11):30-38.

[2] 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282.

[3] 佚名.中国工业设计 20 年反思(上)[J].家电科技,2009(21):29-30.

[4] 佚名.中國工业设计20年反思(中)[J].家电科技,2010(1):22-23.

[5] 柳冠中.从中国工业设计的百年发展谈传统的继承与创新[J].设计艺术研究,2015(5):1-6+15.

[6] 毛溪.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230.

[7] 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0.

[8]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22.

[9] 安丽哲. 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中的中国经验与全球文化观——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暨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1):40-46+107.

[10]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1.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3.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14]  彭慧芳.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4-5.

[15]  厉磊.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辩证关系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5:6-7.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s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western modern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which has gradually changed the cultural phenomena such as simplification and limitation befor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to diversify. However, we also have relied heavily on the modern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of the West.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ew millennium, the awakening of our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has begun to appear in China. Nevertheless, this awakening is incomplete because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e face of all this, we should treat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rationally and objectively, and handle well the problems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odern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by adhering to the open and inclusive menta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critical acceptance and self-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fac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in China in the future, as a viewpoint, it i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respect and understand our own culture and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culture scientifical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protecting natur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not only promote change according to evolution of things, but also embody the humanistic spirit; actively face the market and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benefits;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satisfying the people's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and the re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herit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craftsmen and embrace the new technology for modernization; buil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need to be based in our country and go to the world as well.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 cultur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wakening; self-confidence;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觉醒自信创新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