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珍
摘 要:风险管控是银行安身立命的基础,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石。受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和进出口贸易下滑等多种因素影响,景德镇市区域经济持续下行,金融风险隐患不断暴露,使银行内控管理难度加大,操作风险防控压力加大。本文结合新常态下景德镇区域风险形势,通过分析目前操作风险面临的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景德镇分行在加强操作风险防控方面的一些实践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操作风险;思考
操作风险作为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之后,国际公认的第三大银行业风险,在当前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各类风险逐步暴露的形势下,操作风险管控对于景德镇分行来说很重要。特别是随着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和蔓延,企业资金紧张,社会资金流较短缺,加之社会上电信各类金融诈骗事件增多、民间非法集资时有发生等多种因素叠加,致使银行业操作风险防控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操作风险和案件防控,严防操作风险演化为案件和声誉风险,确保合规经营,是当前景德镇分行在全力化解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操作风险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一)基本类型。近年来,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新科技的广泛运用和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加大,操作风险的表现方式更为多样化,操作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目前银行业内部操作风险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涉及内部人员的盗窃、挪用、贪污、受贿、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票据、非法集资等触犯金融法律法规的事件。
2.银行员工组织民间借贷,或参与民间借贷且涉及银行印章(含伪造)、凭证(含伪造)、渠道、场所或借助银行员工身份便利。
3.银行员工经商办企业形成债务并牵涉到银行,或利用银行相关资源经商办企业的事件。
4.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事件,主要包括内外勾结骗取贷款、多人承贷一人使用、冒名申请信用卡透支、违反信贷准入条件发放贷款等。
5.国际贸易融资和外汇管理环节的操作风险事件。
6.固定资产投资、基建、费用管理、财务报销等环节的操作风险事件。
(二)目前银行业操作风险特点。当前银行业操作风险的突出特点是信贷领域的操作风险问题,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内外勾结骗贷等事件较为突出,第三方支付风险事件快速增加,监管处罚和营业中断事件增多。例如,有的行存在的违规办理信用卡、违规办理代理保险业务、客户信息泄露银行卡盗刷、柜面开卡审核不严、违规操作代办借记卡、冒名办理个人贷款等。其中内、外部欺诈事件集中在信贷、柜面、民间借贷领域,且主要与基层机构负责人、关键岗位员工有关。
二、操作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除银行内部部分流程和系统存在设计缺陷,系统硬约束不足等因素外,当前操作风险事件多发,既有老原因,又有新因素。结合景德镇实际分析如下。
(一)区域金融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受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和进出口贸易下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企业经营更加困难,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在依法清收和政府全力打击企业逃废债的压力下,个别企业和个体业主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纷纷把目光盯向银行及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虚假资料套取贷款,利用高额回报诱惑银行人员,一旦经不住利益诱惑和考验,极易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案件。至目前,景德镇银行业虽未发生大的操作风险和案件,但作为银行高管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社会诈骗大幅反弹,银行成为高风险区。目前随着高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外部诈骗呈复杂化和上升趋势。如近两年以来,媒体报道的“大学生被骗学费伤心猝死”、“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等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公愤和声讨。当前,社会上电信诈骗、信用卡诈骗增多,银行卡等客户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員工内外勾结办理信用卡、小额贷款违规操作等更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近一年多来,景德镇市警方就连续破获了重大保险诈骗案件、代办高额度信用卡诈骗案、社会集资诈骗案、利用伪基站发送10086诈骗等多起案件,这些涉及金融的外部不利因素更易在银行员工身上“打主意、做文章”。
(三)参与民间非法集资、借贷成为高风险诱因。当前,企业为资金链不断裂,借助短期民间借贷还旧借新普遍,企业为获得资金,采取各种手段请银行工作人员牵线搭桥,极易造成银行员工以个人名义、银行名义,伪造、私盖印章等提供担保,或以银行员工身份为非法集资机构“站台”,使银行机构被迫承担连带债务风险。
(四)监督检查有效性不足。银行业内部自查、条线自律监管、外部监管繁多,但“同质”事件重复发生,这反映出主动发现问题和举一反三防范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监督检查方面,检查责任落实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风险线索,导致一般违规逐渐演变成了重大事件或案件。事件处置和调查方面,侧重于降低损失和消除负面影响,导致深层次的风险隐患未能揭示,屡查屡犯。责任追究方面,事发原因调查不清也导致责任追究人员层级较低,问责力度不够,不能形成“不敢为”的威慑。
综上,当前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多发,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有银行业面临内外部竞争压力、不良增多利润下滑、互联网金融冲击等等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员工行为管理、流程再造、业务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没有与时俱进。
三、新形势下应对操作风险策略浅见
(一)加强员工行为管理,特别是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管理。一是强化员工行为排查,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监控。重点关注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对经商办企业、与商人交往密切、穿名牌、开豪车、长期旷工离职、与企业有资金往来等苗头性问题作为重点,从苗头抓起,严防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为此,自2018年3月份开始,景德镇分行通过手机设立了短信监督平台,用于畅通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发现苗头性问题。二是把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作为当前员工行为管理的重点。要重点监测贷款客户与员工、小贷公司、投资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对异常情况早发现、快处置、严问责,防范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引发案件。三是强化关键岗位管控,尤其是解决基层机构负责人权力制约问题。支行行长分工必须符合前、中、后台制约的原则,不能同时分管前台营销和风险内控,分管风险的副行长要履行对上级行的报告职责,以加强内部制约,同时落实上级行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的管理责任。临柜业务要严格按照授权和规定流程办理,切实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近年来,景德镇分行通过深入开展“运营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年”活动,落实基层分级管控责任,重点抓好支行内控体系建设,强化对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等重要岗位的管理,真正管住人、管住网点、管住风险。
(二)强化制度约束,持续优化流程和机制。一是通过动态完善“三化三铁”创建配套制度和措施,实现与上级行规章制度的无缝对接,使业务操作有章可循。同时,规范每一项临柜业务操作流程,使其贯穿于“三化三铁”创建工作始终,做到跟踪监督到位、检查验收到位、激励惩戒到位、持续推进到位,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操作风险。二是狠抓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一套执行制度的监督机制,加大内控管理在各级经营单位业绩考评中的力度,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三是持续对高发、频发及重大风险进行评估,主动识别风险隐患。督促业务部门持续优化流程和系统,强化“不能为”的制约机制。四是强化责任追究。采取警示、问责、积分管理、处理处罚和离岗培训等措施,加大问题处理力度,确保“违规的频率降低,违规问题的种类减少,杜绝严重类违规问题”,形成“不敢为”的威慑机制。
(三)强化操作风险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一是综合治理制度化。景德镇分行自2018年开始,在做好上级行和监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检查的同时,每年二、三季度均开展为期半年的“内控风险综合整治提升”活动,分条线对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进行风险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逐行建立整改台账,督促各行落实整改责任,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任人在三季度业务经营分析会上进行公开处理。二是突击检查常态化。由市分行、支行集中抽调业务骨干,分别组成若干突击检查小组,提前制定检查方案,由市行、支行班子成员带队随机对营业机构和中心金库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基层网点“五不留、五必须”落实情况。做到每月一小查,每季一大查,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前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至9月末,今年景德镇分行先后7次由分管行长带队对32个营业机构开展突击检查,各支行组织检查9次,覆盖全部网点。三是问题整改重实效。全面梳理近年来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和各类案件風险隐患,深入排查揭示潜在问题和风险,深入查找屡查屡犯问题的真正根源,并利用上级行掌握的风险线索进行“排险”,对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形成日常性、持续性的监督检查,提高检查时效性和覆盖面,防止一般违规演化成案件。
(四)强化警示教育,注重合规文化建设。加强案例警示教育、运营宣讲、内控制度与合规文化宣讲等措施,提升、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意识,规范经营行为,持续提升“双基”管理水平,营造合规文化。近年来,景德镇分行通过组织全行中层干部和网点负责人赴监狱(景德镇监区)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每年举办全行警示教育视频大会,通过一个个违法犯罪的典型实例时刻警醒员工明底线、知敬畏。抽调市行监控中心和授权中心业务骨干组成巡回宣讲队开展风险防控宣讲活动,重点阐述运营管理突出风险点与防控措施,剖析授权和内控系统,以及运营监管平台发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升基层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通过《运营管理工作周报》每期提示1个风险点,每半年对风险提示进行系统整理,修订成《风险事件及案例分析》下发各营业机构,抓实风险警示和教育。同时利用谈心谈话制度、每月一次的支行员工大会等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其教育平台功能,分、支行“一把手”亲自参加,亲自讲,把违规操作危害和后果讲清楚,树立和培育“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