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于心,外赋于形

2019-09-10 07:22何元元丁娟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摇篮曲豆浆绘画

何元元 丁娟

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绘画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方式。当幼儿感觉到用言语难以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时,他们往往会借助于色彩、线条、构图等非语言的方式来“诉说”。现结合《老师给我倒豆浆》《老师给我唱摇篮曲》两幅作品,来谈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与赏析。

一、情感唤起,用心表达

没有情感参与的美术活动是枯燥的,是没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只有发乎于心,才能外赋于形。在美术活动前,教师分别出示了幼儿小、中、大班的作品以及师生共同活动的照片。幼儿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教师为他们付出的爱心和辛劳,感恩之情在心中激荡。教师在提出绘画主题“你印象最深刻的事”后,没做任何示范,让幼儿自由发挥,“我手画我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老师给我倒豆浆》《老师给我唱摇篮曲》《老师给我盖被子》《老师帮我整理衣服》《老师和我做游戏》等表现师生朝夕相处的事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是亲身经历,且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创作时幼儿信手拈来,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二、独立构思,主题明确

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两幅作品虽然表现的都是幼儿园生活中最寻常的事,但切入点不同:一个画的是活动室里的场景,另一个表现的是寝室里发生的事情。但它们都与主题——“印象最深刻的事”非常契合,都醒目地绘画了教师的形象,表现了幼儿对教师母亲般爱护的感恩。这些内容不需要言语解释,就让人一目了然。

为了便于安排想画的内容,两幅画的作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侧面视角。在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中,两位老师占据画面两端,各司其职,喝豆浆的小朋友却只画了两个。画中的四人相互之间有呼应:幼儿伸手准备接老师倒好豆浆的碗,另一位老师边十指翻飞弹着钢琴,边微笑着看他们。而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则表现出小作者较强的空间布局能力,画中既画了单人床,又画了双人床。由于纸张大小限制,不能完整表现所有的床铺,小作者在尽量利用画纸空间的基础上,省略床的有关部位,反而留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寝室里的小床还有很多。两幅画中的形象主次分明,主题鲜明。

三、表现夸张,富有童趣

5~6岁的幼儿绘画水平处在图式阶段,呈现出独特的表现方式。在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里,倒豆浆的老师被画得非常高大,正以不符合常规的“危险操作”展示高超的倒豆浆技能——她眼睛专注地盯着豆浆壶,长长的壶嘴越过幼儿头顶,精准地把豆浆倒向被放大了几倍的碗里。而坐在座位上等着喝豆浆的幼儿则被尽可能地简化,仅以圆点和线条来表示。显而易见,小作者认为在这幅画中老师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他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而图中小朋友的出现,只是“叙述”故事的需要。

与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的夸张稚拙相比,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但是,评价一幅作品要结合作者的认知能力和绘画水平。画面上幼儿如蚕宝宝一样钻在被窝里睡觉,教师在一旁歌唱的情景则十分温馨,这样有爱的场面正是幼儿印象最深的事情。不少教师沿袭了睡前给幼儿唱催眠曲或者讲故事的传统,这个传统渐渐成为幼儿午间就寝的仪式之一。幼儿上床后在教师的帮助下盖好被子,微笑着闭上眼睛后,幸福地开放自己的耳朵,迎接教师轻柔的歌唱或者朗读,这甚至成为幼儿每天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的动力之一。

四、造型生动,关注细节

5岁左右的幼儿已经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对象的整体形象,能够用细节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比如,两幅画中都用飞舞的音符渲染欢快、温馨的气氛。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对两位老师的动态和面部都刻画得比较传神,只用单线条就准确地表现出幼儿伸手接碗的动作,钢琴虽然画得比较概括但基本抓住了主要结构。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准确地表现了双人床的结构特点,细致描绘了被子上的不同花纹以及鞋子的不同款式。

五、概念画期,模式化表现

5~6岁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概念画期”,喜欢用固定的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这是由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两幅画中的教师虽然身高异于幼儿,但形象和穿着打扮上却只能看作是加长版的孩子。幼儿像画小孩一样把教师的眼睛画在头部中间位置,用表现小女孩的常用手法给教师画上高高扎起的辫子,用半圆形表示教师的手部,但难以表现教师手指抓握壶把的细节。

六、自我中心,儿童视角

在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中“坐”着的两名幼儿身体悬浮于椅子上方,显然是先画的椅子,人物画得太上,不能和椅子紧密结合。在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中教师的神情显得呆滞,因为幼儿习惯以上翘的嘴角表现人物愉悦的神情,而这位老师嘴巴张开唱歌,就不能表现微笑的神情了。当教师问及幼儿“为什么老师都不长耳朵”时,幼儿都露出如梦初醒的神情,仿佛才发现教师也是长着耳朵的。他们不约而同地去拿画笔,试图把耳朵添上。其实,当教师把自己变成孩子,以孩子的视角注视教师时就会发现,教师表情丰富的眼睛和会说话的嘴巴对孩子来说才是最生动和备受注目的,而长在头部两边的耳朵没有明显的动作表现,自然易被忽略。皮亚杰认为,7岁以下的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动作上的现象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这是由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的。

七、色彩丰富,情感强烈

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5~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驾轻就熟地按照物体的原有色彩去着色,而且能够均匀地在轮廓线内涂色。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中的两位教师穿着特别鲜艳,而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中的教师则穿着红色的上衣,还配着玫瑰红的袖子、蓝领子……现实生活中教师会这样打扮吗?这似乎又与5~6岁幼儿对色彩感知水平的发展不相一致。但研究表明,5~6岁的幼儿有用色彩表达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他们认为美丽的颜色来表现自己喜爱的对象。作品《老师给我倒豆浆》中除黑色之外,只出现了三原色,两位教师都身着红、蓝两色衣裤,虽略显单调,但红、蓝、黄三色在黑色的映衬下分外明亮。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中出现了原色、间色、补色,画面色彩缤纷,给人温暖祥和的感觉。

绘画作品是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个性、情感及身体机能发展的外在表现。他们更易对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产生情感共鸣。两幅画虽然在构图、用色、造型等方面各有特点,但都倾注了幼儿对教师深厚的感情。不过,作品《老师给我唱摇篮曲》的小作者在用笔时手部力量不够,线条显得虚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給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进行手工活动,提醒家长让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锻炼手部动作,增强手部肌肉力量。

猜你喜欢
摇篮曲豆浆绘画
秋天也爱喝豆浆
摇篮曲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摇篮曲
豆浆新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