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新宇
区域活动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主题性区域活动是区域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根据某一主题的目标和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紧紧围绕主题来创设情境,提供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一个延伸。在这里,幼儿与环境、同伴有效互动,全面成长!
一、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现状
随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的深入推进,老师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在实践中对区域活动的实质、内涵有了新的理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问题1:区域活动的内容单一
在区域设置上,教师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设置一些固定的活动,这导致了一些区域活动内容大同小异,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让这种区域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对区域活动的要求理解不够,只是按照幼儿园领域性学习的要求,常规性地设置了语言区、数学区、建构区等区域;另一方面,老师缺乏对区域游戏活动作用的理解,对各班级最近开展的主题,幼儿近阶段的兴趣,本班孩子各区要安排什么内容,老师都思考得较少,出现了区域活动内容单一、幼儿兴趣不浓、区域中可学习发展的内涵不足等问题。
问题2:区域材料投放目的不明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据观察发现:有班级的区域材料一放就是一个月,甚至一学期;有班级的活动材料单一,如数学区仅有几张数字卡片或部分教具,美工区只提供了蜡笔和纸……这些单调而又缺乏变化的材料不仅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更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由一开始的主动学习慢慢变为无目的嬉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成为一句空话。
问题3:教师放任幼儿的活动
有的老师认为,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活动,教师只要为幼儿准备一些活动材料,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出问题就好了。因此,在幼儿活动的时候,老师会无视幼儿活动进行的情况,也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在活动时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与指导,区域活动真正成了毫无目的“自由活动”。
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从以上区域活动中的问题和困惑可以看出:内容、材料、指导成了幼儿区域活动的三个“关键词”。带着这些问题与困惑,我们进行了思考、实践与研究。
(一)主题性区域环境符合幼儿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作为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我们应该灵活高效地运用这一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潜力,有效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开展主题活动“爱鸟周”时,首先请家长收集了各种小鸟的图片,建议家长带幼儿去公园观察小鸟,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对鸟类的基本知识。其次开展了“如何去保护小鸟”的小组讨论,孩子们兴趣高涨,一致认为要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对于不时上演的人类伤害小鸟事件,他们还提议要做一个标志,提醒人类要保护小鸟。这个提议,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打开了他们的想象,他们想出了各种与众不同的办法,意犹未尽,跃跃欲试……于是,老师就把如何保护小鸟这一环节放到了区域活动中。
镜头一:在美工区里,幼儿在硬板纸上画上小鸟,旁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X”,代表保护小鸟;还有的在硬板纸上画了一棵大树,小鸟们在树上唱歌,呈现了人与自然、鸟类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
镜头二:在表演区里,幼儿戴着自己做的小鸟头饰表演诗歌《鸟王请客》,提醒人们要保护小鸟。
镜头三:在操作区里,幼儿在酸奶瓶上贴上了翅膀与尾巴,画上了嘴巴,做出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他们还在纸盒房子上画漂亮的小鸟,用剪刀剪两扇窗户,让纸盒成了惟妙惟肖的鸟巢……
(二)主题性区域活动内容设置丰富多样
区域活动内容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前置。幼儿的学习建构在他们的兴趣和经验上,一个有效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技能。因此,老师们应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获得发展的有效渠道,为顺利参与主题活动作准备。
区域活动内容也可以作为延伸和拓展。有的幼儿对于学习的内容意犹未尽,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学习的需求,使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有的幼儿反应慢,由于集体教学时间的限制,幼儿刚进入学习状态却被迫终止探索,区域活动可以让他们继续探索。再者,集体活动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些有价值的活动便可放到区域中,作为集体活动的拓展。
区域活动内容可以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随着主题的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孩子们自主生成的,呈现了区域的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让主题活动的学习更有意义。
(三)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有策略
材料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材料的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对区域里的活动是否感兴趣,能否在区域里得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投放的材料要丰富。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区域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是否愿意主动投入到他们的世界里去探究。我们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要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与活动目标来投放丰富的、足够引发幼儿探究欲望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成长。
其次,投放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更多地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的更换与补充。同时也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让适宜的材料和孩子们产生有效的对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此外,投放的材料要层层递进。随着主题活动的逐步深入,老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有目的地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有挑战性的材料。当幼儿反复操作一种材料而缺少变化时,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及时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材料,并且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做到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并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对材料做适当的增加、减少和调整。以此唤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自主地与材料互动,从中获得感悟与发展,真正做到与主题学习的有效融合。
(四)主题性区域活动过程指导要适度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指导以适时适度指导为主要策略。
1.把握介入时机,适宜地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老师应该着眼于幼儿的独立,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并竭力创造出幼儿独立的环境与空间条件。只有当幼儿确实需要老师的帮助时,老师才能给以一定的支持。
2.放手让幼儿处理,指导隐蔽性。
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大胆地去操作、去想象,就要放开手脚来,使幼儿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杜克伍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好的教育必定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儿童能尝试事物,发现事物的意义;操纵事物,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 ;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把事物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并把自己的发现同其他儿童的发现进行对照。”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一方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园地,使幼儿在这里健康愉快地成长,成为有主动探索精神的小小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