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阻力与推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5-07-02 20:26张会霞郭廷良程玉芹
科技资讯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践与研究教学模式

张会霞++郭廷良++程玉芹

摘 要:基于该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情况,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所选用教材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等实际情况,以“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内容与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关键词:船舶工程 阻力与推进 教学模式 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51-02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实现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人才培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船舶专业应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为培养社会亟需人才创造条件。教学是一门学问,教学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人才培养迈入更高的境界。

1 课程内容与特点

“船舶阻力与推进”是船舶工程核心的专业课之一,属于“船舶原理”系列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实用性强、课程结构层次清晰、理论体系成熟等特点。是从事船舶设计、生产和科研必备的系统专业知识。它由“船舶阻力”和“船舶推进”两部分组成。通过对“船舶阻力”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深刻地系统地理解船型对阻力的影响;掌握阻力计算或估算方法并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船舶阻力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船舶推进”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深刻地理解螺旋桨的工作原理和各主要因素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对螺旋桨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现用的教材:盛振邦、刘应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船舶原理》(上)(下),如图1所示,“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密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大型作业和课程设计,又有试验内容。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使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 教学模式改革

2.1 教学内容

根据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托教材,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材十分重要,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首先是优先原则:优先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重点建设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以上各类获奖教材,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近三年出版(再版)或印刷的新教材,以及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其次是择优、择新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在同类教材中,通过比较,选用质量最好的教材。第三是适用原则: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根据培养目标,选用适合人才培养的教材。

将教材内容梳理、归纳,加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合理的继承与保留传统成熟的教学内容,及时有机地纳入新知识、新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教材情况、课程课时分配等因素,利用无限的网络来丰富有限的教材,以图形、声音和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表现出来,教材与拓展内容适当组合,有增有减,有机地将教学内容连接成一个整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问、讨论、作业等形式督促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部分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自主概括和总结,师生互动交流,提炼重要的或典型的内容,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2.2 教学形式

针对该校“培养上手快、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形式贴近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利用学校和用人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条件,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与工程实际融汇贯通,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首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为先提条件,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热情即会高涨,学习效果也就有了保证。学习新内容之前,先将工程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载体、有了依托,变得有血有肉。

其次要重视强化学生过程参与。常规的教学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往往是你教我学,你灌我受,事倍功半。而强化学生过程参与是指把课堂的部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探索小组互助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师生互动学习等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良好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进而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第三要注意增强学生工程实际能力。课堂上教师主动将已经成熟的结论和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将问题提出给学生,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历经、体验了工程实际过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能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与积累,学生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提升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2.3 教学手段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应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时间,适当及时增减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课程实验及工程实践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可以把枯燥抽象的讲授过程变得形象而生动,不仅降低教师教学强度与难度,而且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主要内容采用直观、生动和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此外,还需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公共网络平台,建立了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综合性实验、教学案例、视频案例、淮海讲坛和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条件,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借助专题研究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等活动载体,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

2.4 考核方法

在考核评价上,应摒弃以往单一闭卷考试的形式,变“应试考试”为“水平考试”。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过程教育与管理,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与不学不一样,实践与不实践不一样,认真与应付不一样。结合毕业设计环节所涉及的“船舶阻力与推进”内容的应用,利用典型例子,分组设计、计算、讨论,再进行组组交流、分析、研讨,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如此不仅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投入和学习态度及方法的修缮,而且会使学生为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结合该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选用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多方面改革创新与实践并举,方能实现“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船舶设计、如何实现出船舶的快速性拥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后续如“船舶设计原理”等专业课程的理解及掌握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如此举一反三。学生可以为将来参加工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启.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研究性教学改革初探[J].船海工程,2011(4).

[2] 魏莉洁,张磊.海洋工程船的发展对船舶工程专业教学的要求[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

[3] 谢永和,王伟.地方性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4] 胡乃辉.浅析“十一五”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前景[J].广东造船,2007(1).

[5] 张会霞,郭廷良.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3(4).

猜你喜欢
实践与研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数学建模大赛的实践与研究
试论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