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东
数学教学设计就是给数学课堂进行“装帧”,既要新颖独特、别具匠心,又要层次清晰、富有成效。一份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定具有代入感,不仅能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引发思考,还能给学生带来情感上愉悦和审美上享受。
目标定位要精准
新课程用使用“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行为动词来表述知识性目标(也称结果目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来表述发展性目标(也称过程性目标),突出了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平衡性及和谐性。
在“数与代数”领域,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乘法分配律》等课例时,教学目标定位在概念意义的明晰、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数感的培养、运算能力的提升、计算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在“空间与几何”领域,如教学《面积单位》《圆的认识》等课例时,教学目标则定位在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把握、空间观念的形成等方面。教学中要注重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建立,想象和联想的引发,还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学案预设要充分
预设是对课堂教学可能性的提前判断和决策性应对。只有充分地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教材进行精准的定位,对教法学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对技术应用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精确的把握和灵活的驾驭。
在执教《确定位置》时,为了让学生能想到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笔者预设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播放动画片让“小猪佩奇”出现在一个位置,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接着加快出现的频率,变化“小猪佩奇”的位置,让学生看着记着就跟不上了。原来用“第3列,第4行”的文字记录法来得太慢了。怎么办?停下来,想办法。“怎样用更加简洁的方式来记录呢?”最后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用数对(3,4)来表示具体的位置,既简洁快速又具有唯一性。
情境创设要实效
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情境因问题而有意义,问题因情境而有生气。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将生活情境、童话情境和数学问题情境适时融入到教学中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更具生命力。
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情境创设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小芳家距离城南小学300米,小芳家可能住在哪里呢?”。问题的抛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空间想象:这儿、这儿、还有这儿……一个位置、两个位置、多个位置……慢慢地同学们构建了小芳的家——在距离城南小学300米的一个圆上。另外,课堂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来创设既生动有趣又富有实效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可创设故事情境——“小力、阿奇、莱德队长”如何分骨头;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可创设生活情境——利用“班级同学的照片”排成几列和几行来帮助认识“数对”;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创设游戏情境——“套圈”来帮助学生理解站在什么位置才使游戏具有公平性等。
问题设计要灵动
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一个好的问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引向全面、引向具体。用一个好的问题来引领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又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得数学学习走向深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准设疑,巧妙布疑,及时追问,通过问题来引领学习,引发思考。
如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应用“天宫一号”上的空间来开展教学活动,当学生正确选择出面积单位后,应及时追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当你看到‘天宫一号’上天了,你会有何感想呢?”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是数学教育价值的最好体现。在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利用点子图来认识“数对”,当学生理解了“数对”的意义之后,提出“有没有一个‘数对’能反映出班级同学的总人数?”这一问题远远超过了对“数对”意义上的简单认识,较好地揭示了学习“数对”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对”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视角和思维广度。
数学思考要深入
学会数学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通过数学思考能较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能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严谨性和对待事情的责任感。在数学思考中,需要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乐于追忆追思,善于发挥想象。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比较面积的大小时,除了观察法、重叠法、数格子法,还有没有更加快速、准确的方法?”这样的积极的思考为后续学习通过计算法来判断面积的大小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实物、绳子和圆规的情况下,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圆?怎样在城市的外围设计一条环形公路呢?”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過程中,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