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丽
国家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体育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我国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将会对学生后期的体育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兴趣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虽然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其身体以及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因此小学生对兴趣和爱好也很容易产生转移,在此阶段的体育教学需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高阶段的体育学习,有助于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坚韧的意志品质。本文基于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进行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以及育课程改革推行多年,但中国的教育方式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导致目前仍有较大比例的学校及其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及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只感受痛苦,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有些学校、教师逐渐开始转变教学思想,但迫于升学压力等原因,学生家长大多以语、数、外等学科学习为主,缺乏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给体育教师教学增加了工作难度。
小学生本性活泼,同时体育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但有些体育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学生在繁重学业之余的放松时间。由于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慢慢地排斥体育课以及体育活动,不利于小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体育学习习惯,以及更高阶段的体育学习。
培养与疏导策略
改变教师教学观念,调动学生体育学习能动性 首先,体育教学应改变陈旧观点(如体育课程只是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等),对体育教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兴趣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体育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个性化发展。同时,在教學活动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目标,结合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根本上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是阻碍小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就要鼓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材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改变课程设计,使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化,使学生更愿意接受体育课程学习。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点,即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环节纳入到体育课程中。由于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体育游戏,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最后真正喜欢体育课。
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氛围有密切关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与学生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可以充分地展现自我,从容地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喜爱学生,遇到问题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兴趣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体育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培养、疏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应因材施教,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个性化发展。同时,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模式,如引入体育游戏等环节,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学习体育的快乐,又可以掌握体育知识,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真正喜欢体育课程。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具体的活动表现尽可能多的应用激励教育,并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选择激励措施,达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05).
[2]陈美媛.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梁明月.北京市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4]刘静.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和疏导的思考[J].运动,2018(13).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