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琴
古诗是中华文化长廊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不管是从诗句的押韵谈起,还是从优美的意境说起,每首诗都有它独特的韵味。而情境可以说是古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切入点,不管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句诗都能把环境描写衬托得惟妙惟肖,作者的情感也寄予其中,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情境的运用在古诗里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如何让古诗中的“情境”彰显魅力呢?
从自然描写到寄情于景
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描写生动、情境优美的古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赏析水平不够高,所以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去体味诗中的情境。首先,从画面情境进行赏析,看作者是怎样从自然描写到寄情于景的,进而体味画面的优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绝句)》一课时,笔者首先会问学生“诗仙”和“诗圣”是谁,进而导入要学习的两首古诗,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根据注释来说一说诗的意思,这样能使学生对诗句有大概的把握,知道描写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沟通,通过交流来选出小代表来分享组内讨论结果,最后再将古诗齐声朗读。接着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句的意境(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句来想象瀑布在遥远地方时的形态。再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出瀑布的高大,水势的凶猛,进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通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想象眼前一片勃勃生机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写出了靜止的画面,与上一句的动相结合。
要想读懂古诗,对于意思的了解必然是少不了的。以上两首古诗的情境也非常美,那要怎样赏析这些情境呢,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面前有画面感,然后再通过画面情境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情境和感情会相互呼应,学生就会明白作者是如何寄情于景的。
从有感而发到心境交融
古诗中不但有写景的作品,也有叙事的大作。古人是如果通过叙事来作诗,从而表达自己情感的呢?这当然离不开故事情境,故事情境能够帮助大家理解诗中所叙述的事,对整个事件有整体的把握。这样不仅能让人了解故事情节,同时也能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与作者心境交融,教师会这样安排这节课:首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古诗有整体的了解,对作者有深刻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对诗中所描述的事情会有更深的了解。随之通过诗句中的重点字词来体味故事的情境,如忽传、漫卷、喜欲狂等词。解释完这些词的意思后,再引导学生来想象当时的情景画面。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境,此时此刻仿佛自己置身其中,好像自己听到了好消息一样。通过这些过程,相信学生会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体味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心境交融。
故事情境能够体现出事情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对于整个时代的背景也能交代清楚,所以故事情境是理解诗句最重要的因素。作者有感而发写出了有特色的诗句,通过这些诗句及其中的情境,能够体味到作者的情感,真正做到与作者心境交融。
从身临其境到解其中味
除了画面情境和故事情境之外,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表演情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才能出真知。所以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去表演感受,这样才能解诗中的韵味,才能真正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进一步的与作者心境交融,彰显出情境的魅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池上 小儿垂钓)》一课时,这是两首很有意思的古诗,能够使学生很容易读懂其中的意味,而情节也是非常有趣的。首先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此刻学生对于古诗有了大概的把握,这时候讲解其中关键的词句,有助于学生想象其中的画面情境。有了画面情境以后,针对诗中的主要故事,学生也能够演绎出来。这时候,挑选几位学生分别饰演诗句中的角色来给大家表演。通过表演,一方面,对于亲身饰演的同学能够身临其境,真正的融入古诗中,另一方面,针对观看的同学,也能感受诗句描写的情境,从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通过身临其境,能够使学生更完美地感悟诗中地情境,从而感受作者的感受,与作者做到共情。通过表演情境,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句地意味,能够更进一步地感受诗的意义。
在古诗中,所描写的情境还有很多种,在针对情境的讲解及感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去体验,这样才能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另外,方法要得当,只有拥有适当的方法,学生才能解诗中的韵味,才能做到心境交融,进而彰显古诗中情境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