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有效的导入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教师自身特点、导入时间控制、导入情境与主题情境的一致性、导入中师生角色等四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导入作为一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或影响整堂课的成功与否。 作为传播中外文化的英语课堂,好的导入应该能够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文化氛围,消除部分学生对外语的恐惧感,让学生快速集中散乱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同时为学生搭建起链接旧知与新知的桥梁,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的,促进新知识结构的顺利形成。
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发挥它的最大效能。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导入方式应适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歌曲导入、设疑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生活实际导入、直观导入、媒体录像导入等等,可能很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过其中的很多种导入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方式都适合每一位教师。教师在选择导入方式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并且自己能够熟练驾驭的方式。比如:沉稳式的教师应该避开连唱带跳的表演式导入,绘画不突出的教师应该避开简笔画导入等,因为这些导入方式受教师自身的性格和特长影响较大,用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例如: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It’s raining! Section A,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目标语言描述各种类型的天气。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恰当方式导入。比如说,利用简笔画导入,边介绍天气边画出代表各种天气的符号,与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节目中的天气符号相结合,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欲望就会增加,记忆也会比较深刻。擅长唱歌的教师可以教唱天气歌“How is the weather?”,在欢快明亮的气氛中边唱边学新知。也可以运用常见的图片或视频然导入,直观明了。熟知地理知识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主要天气以及形成的原因,与地理文化背景知识链接起来,加深对天气的理解,效果也很好。可见,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教师选择的导入方法不仅要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特点,还要考虑是否适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师能否做到得心应手。
二、导入时间要控制得当
导入时间太短,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起来,求知欲也没有被激发出来,那么学生的状态就不会达到期望的准备状态。导入时间过长,就会导致目标语言的操练时间以及实际运用语言的实践时间就会减少或滞后,从而影响整堂课的进程和质量。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3a 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时,很多教师会设计这样的导入:播放暴风雨的视频或暴风雨后一片狼藉的视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暴风雨的特点以及对暴风雨的看法,它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等等。这些问题与阅读文本联系确实非常密切,但要把这些问题交流清楚需要10分钟,甚至10分钟以上,那么之后的阅读时间就难以保证充足。可见,读前通过创境交流,应快速引入阅读话题,师生交流的问题不宜过多,交流时间不宜过长,问题更不宜涉及阅读文本过多或过深。否则,留给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时间也就越少,后面一系列的任务当堂很难完成,留到课下或下一节课就打断了文本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非常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再如,本单元Section B 2b,这篇文章是通过两件历史大事(马丁?路德?金被害和纽约“9?11”事件)为历史背景,回忆人们那时正在干什么。在设计导入时,很多教师把国内外历史上的大事搬出一二十件,或图片,或视频。尽管导入方式和情境都与文本话题密切相关,但并非多多益善,太多就会泛滥成灾,主次混淆,影响学生阅读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导入时,教师说什么,说多少,必须控制得当,尤其不能太冗长,否则导入环节就会喧宾夺主,削弱课堂中心环节的主体地位。
三、导入情境应与主题情境一致
导入情境可以是一个问题、一段对话、一个游戏、一段表演、一个调查、一段视频等,但都必须与单元主题情境一致,不能偏离主题。“导”是手段,“入”才是目的,它必须具有目标取向,如果偏离了主题情境,何来“入”之说?
例如:近几年一种被叫作“烫手的土豆”的游戏导入非常流行:每张纸上写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然后一层一层包裹起来,最后包成一个土豆形状的纸团,击鼓传纸团,鼓停,纸团落谁手里谁就剥下一层纸读上面的词语或句子,一般最后一层是课题。如果课题是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教师就说今天我们学习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这个游戏所起的作用只能是活跃了一下气氛,从主题意义角度看,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原始状态,没有激活新知背景文化知识,没有让学生融入“Growing problems ”这个新的主题情境。我们可以创设一个调查形式的导入:教师制定一份青春期烦恼调查单,详细列出常见的青春期孩子与家长、朋友、教师、社会之间存在的代沟和矛盾,让学生自查,然后把烦恼说出来,说给同伴听,说给教师听,在交流中可以很自然地融入提建议Why don’t you……,You’d better……等目标语言,让学生既明确了problems,又獲得了advice,这恰恰就是本单元的主题意义。在这个情境中,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师生情感的交融,做到了语言、文化、情感的有机融合。所以,导入情境应该首先凸显其目的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目标语言,为目标的实现打好前战;其次,导入情境应该注重启发性,让学生在交流的情境中打开思维空间,激发求知欲望。切忌说废话、摆空谈,任何脱离课堂教学目标和主题意义的导入情境都是无效导入。
四、导入实施要师生互动
很多教师认为在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做到师生互动就可以了,导入不需学生的参与。在导入这个舞台上,教师是主角,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播放什么音乐,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当好观众即可。学生是否喜欢这部戏,学生是否看得懂这部戏,教师全然不管。例如:在近几年各地市的优质课比赛中,很多选手在导入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时,采用歌曲If you are happy导入。教师在台上又唱又跳,很高兴的样子,但学生们有的不会唱,有的不敢唱,有的也只能随音乐节拍像木偶一样拍拍手和跺跺脚。教师表演完成后,根本不管学生的真实感受,就问学生们Are you happy? 只有几个学生微弱地应和Yes,可以说,无论在活动过程中还是在情感交流上,师生都处在各自的圈里,教师的圈子与学生的圈子交集很小,甚至没有交集。
因此,导入应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作为导演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里边,让学生去体验这部戏的魅力和意义,切忌教师唱独角戏。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们要结合教材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实际去敲,才会激活学生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开启一节幸福愉快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杰.探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英语教师,2017(2).
[2]王大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亚太教育,2016(2).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