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观华 蔡健
摘 要 近年来车辆碰撞防护技术开始将保护行人安全列为重点发展目标,行人安全气囊(Pedestrian Airbag) 有助于在一些碰撞中减轻行人与车辆碰撞时产生的伤害,本文主要以DWPI以及CNABS专利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为分析样本,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车辆行人安全气囊的主要申请主体及技术脉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车辆;行人;气囊;碰撞;安全
前言
安全气囊(Pedestrian Airbag)用于检测到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自动弹出从而保护行人,世界各国纷纷立法强制车辆设置行人安全保护装置, 2009欧洲新法规78/2009就是各国对车辆制造行业考虑行人保护的缩影,因此安全气囊的专利申请近十年来逐渐上升,但目前全球车辆行人安全气囊的技术比较集中,持续预研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主要申请主体有丰田、奥托立夫、高田等,本文主要以DWPI专利数据库以及CNABS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为分析基础,分析重点申请人的技术发展脉络。
1 行人安全气囊国际专利申请趋势
车辆行人气囊技术专利申请量在2005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申请量下降,从2011年开始申请量又开始上升,到2014年到达高峰,呈现三折起伏,前两年次起伏是政策和立法影响,最后一次高峰则是由于领先企业如沃尔沃等在技术上突破了瓶颈,从而带动了申请量的上升。從总量上看,以日本、中国、德国、美国、瑞典和俄罗斯的专利数量排名靠前,六国总共占据专利总量的94%,专利申请集中度较高。
2 国际主要申请主体合作链
全球车辆行人气囊的主要申请主体之间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尤其以高田、奥托立夫等车辆配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如福特、丰田等的合作关系比较密切,而其合作成果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车辆行人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进程,主要合作关系围绕高田、丰田和奥托立夫这三家企业形成了链式关系,这三家企业是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并且这三家企业及其主要合作伙伴也是日前市场上推出行人安全气囊的主要厂家。
3 主要申请主体技术脉络
图2至图4展现了各重点申请人的各自研究重点和演变历史进行分析,图中纵坐标表示申请年份,图仅为脉络示意,并未列全所有专利。
图2展示丰田集团在行人安全气囊领域的两条主要研发路线,技术路线一为发动机罩气囊,研发时间从2003延续至2013年,涉及发动机罩气囊的整体结构设计,包括外形、布局、安装结构、强度、展开方式等,技术路线二从2001年延续至2011年,主要研究A柱气囊的结构优化和缺陷改进,在国际专利分类号B60R21/34下丰田所申请的专利中,自2002至2010年间,丰田持续申请行人气囊相关专利,丰田对于行人保护技术研究的方向已完成了由气囊保护向雷达或非雷达系统(例如声纳、定向器)组合技术的转化,以此提高对碰撞物是否是人还是其他物体的识别判断准确率,也就是2015款丰田皇冠行人保护装置所使用的核心技术。
图3为瑞典奥托立夫专利技术演变脉络,瑞典奥托立夫公司(AUTOLIV)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乘员保护系统”生产商,其对行人气囊技术的研发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技术路线一主要研究气囊的折叠安装结构的优化改善;技术路线二研究通过系绳控制气囊展开的形状、展开顺序以及展开保持度,技术路线三集中于展开后气囊的形状以及腔室的分布。
图4为高田集团技术发展脉络,高田集团在安全气囊领域保持持续预研,形成了一定的专利壁垒和技术垄断。在行人气囊领域,其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技术路线一位整体形状、布局设计;技术路线二为通过系绳、腔室对气囊的展开形状、顺序进行控制;技术路线三为A柱气囊设计。
沃尔沃在行人安全气囊方面并没有进行大量的专利布局,仅申请了三项相关的专利,分别U形气囊的形状控制和传感器检测精度优化。在其他企业在行人安全气囊技术停留在研发、概念设计阶段情况下,沃尔沃能够实现量产,其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和先进的。
4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车辆行人安全气囊技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领先企业中,每个企业有着各自的突破重点和持续性的研发脉络。立法保护对车辆行人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各企业专利申请发展来看,都是立法在前技术突破在后,可见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管理、监督。
参考文献:
[1] 姜伟,赖异,蓝娟,王怡轩,徐淑娴,于志辉,赵梅芳,专利分析工作在S系统下的实现,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课题成果,2011.
[2] 杨铁军,产业专利分析报告(农业机械),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蔡健等同于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