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细读(三)

2019-09-10 07:22向浩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贬谪太守

向浩

最后,来看结尾段(第四段)。

这一段,写的是人鸟同归的山间趣景,一派祥和。但细究下来,朴实的表达中间,却藏着深刻的寓意。“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已而”有三层意思,一是“不久,后来”;二是“罢了,算了”;三是“时而”。在此语境中,显然选第一种合适。但隐隐之中,却也可以读出“罢了,算了”的微痛感,因为当时的作者毕竟是被贬谪之人啊,所以当他看到眼前的盛景,不得不勾连身后现实的不幸。“乱”,既是酒后的醉眼迷离,也是人们三五成群,络绎不绝,却也有作者内心介于酣乐与愁闷的微乱。接下来的语句,便更有深意了。

一、人与禽鸟对话,读懂自然之乐

首先用“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写出禽鸟之乐,上下协奏,轻歌曼舞。看似写鸟,实则写人,写谁?写作者自己。以“鸟感”写“人之感”,这是移情,也是作者与大自然在对话,此谓作者与外界对话的第一层面。通过自己跟禽鸟对话,感受到了大自然馈赠的美好。

二、人与游人对话,读懂社会之乐

“人从太守游而乐”,一个“从”字写出了太守治理下的社会,人心团结,人际关系和谐,百姓们对太守的亲近与爱戴,跃然纸上。这是作者对话的第二层面:与他人对话。通过与他人对话,来感受社会文明的美好。

三、人与自己对话,读懂内心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的转折何其精妙。这个“而”字,将文意浅层铺排带向纵深,让文章的立意一下立体起来。作者的对话绝对不会仅仅停留在外在的人、事、物上,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才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太守“乐”啥呢?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恰当好处地留了一白,让读者自己去想。于是一个人的思考,就变成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思考,文章的张力也得到了无限扩大。作者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为何而“乐”,但呈现了“乐”的方式,即“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博通达观、心系百姓、与民同乐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形象。这一隐一显,文趣便显现出来了。

最后一句,更为精彩。“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一自问自答的设问修辞,豪气冲天。尤其是在正文中大声称呼自己名字的写法,在古今的散文名作中是很少见的。这样写,不仅揭示谜底,不仅让行文结构浑然一体,更为重要的是,真名的出现,表现的是作者的自信、自爱与自尊。的确,作为一名被贬谪在外的北宋高级政治官員,作为北宋文坛泰斗,这样的达观与豪爽是值得称赞的。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贬谪太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