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缺失和弥补探究

2019-09-10 07:22赖婉萍
高考·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缺失高中语文教学

赖婉萍

摘 要: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特征,而当前许多老师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学习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因此,本文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作用和缺失原因,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弥补措施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的高中语文老师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性教育;缺失;弥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工具性,忽略了文学性,导致语文学科没有发挥其根本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学生健康的身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感情观念。在高中語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加以重视。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作用和缺失原因

人文性教育本质就是人性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涵养人文精神。该精神的养成需要用丰富博大的文化知识进行滋养,需要典雅的文化氛围进行陶冶,需要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陶,还需要深刻的人生实践进行体验。这种由外而内的人文养成,强调自我感悟和心灵觉醒。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人生成长方面。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将学生教育成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以及对自身负责的人,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在快速成长。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对学生个性成长都极为重要。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教育,能够对学生各方面地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课程设置没有合理性。在语文教学中关于人文素养的实践课程极少,课程安排十分零散琐碎,老师的备课活动以及课堂组织活动还无法满足知识积累延伸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一阶段,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将语文学习简单地认为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使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得到强化。再加上高考的压力,学生在高一年级就已经进入备考状态,教师更不敢随意组织学生开展人文教育的活动。第二,语文高考试卷不考查人文素养。目前我国的语文高考试卷只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在人文素养方面还没有涉及,从而使得老师和学生都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学习。第三,社会需求让学生重理轻文。许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没有多大的用处,比起语文,更愿意去学习一些如物理、数学、英语等能够实际运用的学科。这种错误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还不足,老师对学生的引导重视还不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的弥补措施

(一)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改革高考制度

首先,学校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地位。其次,调整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对课文篇目进行精挑细选。篇目的选择可以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对于《诗经》等传统的优秀文化篇章可以多篇目选择。其次,拓宽任课语文老师的权利范围,让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语文学习篇目进行自由选择,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最后,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与人文教育相关的课堂活动环节以及情感教育环节。通过人文教育结合课本的方式,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身眼中的秋景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表达交流部分,让学生能通过对美的发现,体会作者的乡土情结。当下,教育和学习都变得具有功利性,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眼里只有“分数”。故而可以在高考制度中,增添人文素养的考查内容,将社会实践科目纳入高考范围,构建人文素养监督机制。

(二)改革语文教学模式,凸显人文性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信息反馈的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体现,教学氛围不够民主,人文性教育更是没有得到运用和体现。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性教育理念,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审美情趣。现今的语文教材都有单元学习辅导,老师可以结合单元学习辅导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授之以渔。单元学习辅导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以老师讲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当做培养目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理念。例如,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通常利用诗意解释、落实字词意思、翻译整句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诗歌教学失去了意境,丧失了诗歌的整体美。在学习古诗《积雨辋川庄作》时,单元学习辅导要求用整体感悟的方法对其进行学习,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抓住诗文中的意象,从诗人创作的画面,领会其意境,体味其情感。充分利用诗文中蕴含的人文内容,加强学生对诗文的整体感悟,领略诗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奋发努力的人生态度。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人文性教育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不仅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效率,还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兼顾了老师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要想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得到发展,老师就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人文因素,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学习人文素养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以及大自然中,汲取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利用网络预先感知文章的美。其次,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使其在课堂上自由交流和发言;在整体感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荷花图片和《采莲曲》的音乐,指导学生在配乐环境下对文章有感情的朗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基调。最后,课后习题布置。老师就文章向学生布置研究性习题,如,(1)走进朱自清,(2)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平静”,(3)谈一谈该文章的写景艺术。通过学生课后对课文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再次增强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育极度缺失。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教育,培养出人格更为健全的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需要学校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改革高考制度;改革语文教学模式,凸显人文性教育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晓东.“人文性”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04:47-51.

[2]傅联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01:61.

猜你喜欢
缺失高中语文教学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