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价值与实施

2019-09-10 07:22黎美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6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部编教材小学语文

黎美凤

【摘要】习作单元是部编教材新出现的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重大变革之一。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三方面的探讨:第一,从习作学习的重要性来分析为什么要编排习作单元;第二,从习作单元的编排内容来谈其中的价值取向;第三,谈谈怎样开展习作单元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习作单元;价值与实施

一、习作学习的重要性

习作单元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新出现的单元,这种创新编制的单元自成体系,课文由“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组成,渗透习作表达上的特点和习作方法;辅以“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提供习作范例与素材;最后进行单元“习作”的练习。为什么要创新编排这样一个习作单元呢?

首先,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运用的体现。然而,习作教学在所有语文教学中,又是最难教,最难学的。为了改变这种境况,让习作便教易学,降低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增强书面表达的信心。统编教材的编写组使尽了浑身解数,编写出这样一个全新的习作单元。统编教材的编写者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郑宇指出:“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强化习作能力的培养,丰富了语文教材单元组员的形式,是教科书编撰史上的一个创举。”三年级习作是一个分水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写话,在中高年级开展习作。三年级作为习作的起步阶段,习作标准应该比低年级有所提高,教材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所以,部编版三年级习作单元安排的“观察”和“想象”两个主题,是围绕着新语文课程标准来编排的。

其次,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要求新一轮教育改革,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方向。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作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习作,是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主要途径之一,部编版三年级新编的习作单元以“观察”和“想象”为主题,在习作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在习作中渗透文化与审美教育。所以说,习作单元的编排,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诉求。

二、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的习作单元

为什么习作单元从三年级开始新增呢?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在习作中学会书面沟通。因此,在低年级进行写话,让学生写对周围的事物的认识,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中高年级进行习作,进一步强调习作方法的指导,并从三年级开始,增加独立的习作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强调小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想象和理解,在习作实践活动中获得基础的习作能力和表达方法。下面就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内容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本单元以“大胆想象”为主题,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教材编排了《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想象大胆、奇特,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神奇。

从“想象”单元各部分的编排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新教材编写的良苦用心。精读课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走进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 “交流平台”对如何大胆想象进行了梳理、总结,“初试身手”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习作例文以批注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的一些思路,比如,順向想象和逆向思维想象。最后习作“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习作,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

与其他单元各要素的相对独立相比,习作单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结、层层递进的关系,其他栏目都是为了最后的“习作”服务的。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作者神的的想象,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中放飞思维、大胆想象,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大胆想象的乐趣,推进他们在平常生活中大胆想象,持续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这是想象单元特殊性的一个表现。

三、习作单元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教学实施时,要基于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准确落实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想象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旨在引导学生大胆放飞想象,进入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对想象的合理性不做太大的要求。语文要素是教学设计的目标和依托,每个语文要素又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实施时,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渴望用笔记录自己心中的想法,让习作成为学生自己的倾诉方式。

1.点燃思维微火花

例如,在“奇妙的想象”习作教学伊始,学生初次走进这个想象习作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问题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让习作真正成为孩子有感而发的产物”。下面是笔者的导入教学环节: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一条直线,一条弧线)问:这是什么?你能说说关于它的故事吗?

学生1: 那条直线是一根油条(其他学生大笑)一根会走路的油条。

老师:嗯,挺好的,多神奇呀,油条会走路,他有什么故事吗?

学生1:这根油条会走路,他不想给别人吃掉,就偷偷地跑到街上去了……

老师鼓励:哇!真有趣呀,然后呢?

学生1:后来它在街边遇到一个迷路的饥饿的小女孩,它就让她吃掉了。(学生掌声)

老师:说的多好呀,你的想象既奇特又感人,还有同学愿意说说吗?

学生2:一个高高的小男孩和他驼背的爷爷住在圆滚滚的蘑菇房子里……

(其他学生踊跃发言,开始想象……)老师小结:老师只给了你们几个简单的图形,你们却发现了这么多的事物,還给他们编出了这么有趣的故事,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你们脑袋里还有什么奇妙的小故事想告诉我们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你想象世界里的故事吧!

以上授课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游戏,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由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着手,通过相似点发散思维,让学生创编故事。对学生童真的发言,不轻易打断和否定,维护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想象的积极性。因为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启动想象发动机

丰富的想象是习作不竭的源泉。习作需要生活体验,习作更需要想象的丰满。学生如果在习作中学会了想象,就给自己的习作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让自己的习作独树一帜,充满魅力。教师应该在习作教学中激发生动的想象,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例如,笔者在“大胆想象”习作教学环节,出示了一只蚂蚁的照片。

老师:蚂蚁的特点是是什么?

学生(齐答):小,弱小

老师:如果蚂蚁可以变化,它会变成怎么样呢?

学生1:变得像我一样高

老师小结:也就是说变成了和它体型完全相反的东西。

老师:变得这么大的蚂蚁你就喜欢了吗?它会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

学生3:这只蚂蚁变大后,他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有可能遇到其他凶恶的动物,可能遇到狼。

老师:遇到凶狠的狼,变大的蚂蚁能打得过它吗?它会怎么做呢?

学生4:它打不过,会去求助。

老师:向谁求助?

学生4:他的好朋友小狗。

老师:最后,怎么样啦?

学生4:脱险了。

老师:同学们刚才大胆想象了这只小小的蚂蚁变大后的奇特经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把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看作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的话,这个故事情节已经“一波三折”,非常吸引别人去看你的故事了。画板书:

老师:除此之外,如果大象失去了它引以为傲的长鼻子,长颈鹿脖子变短了,他们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

上面的授课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因为在习作起步阶段,当学生头脑里没有一定的表象积累,没有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时,直接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自由习作。无异于要求无根的浮萍扎根,无本之源出水,一个不懂盖房子的人随意盖楼层,容易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练习想象,唤醒学生习作的感官,当学生想象的兴趣一点点浓厚起来,习作能力自然一点点提升起来。

3.建构语言与运用

利用好“初试身手”,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想象”单元的“初试身手”环节,教材提出:“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出奇。”在“习作”中,教材提出:“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的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从中可以看出“初试身手”和“习作”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环节,而是环环相扣的相通环节。学生既可以写不同的想象内容,也可以把“初试身手”中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变成习作。

有个学生在“初试身手”时,画了这么一幅手指画,写道:

然后到了习作环节,这位学生的习作《爱唱歌的树叶》是这么写的:

可以看到,“初试身手”是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的一次初步尝试,学生的手指画生动形象,会唱歌的树叶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初次尝试的成功给了她自信,学生学习的成功是继续学习的内在动力。之后,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积累了言语经验,把握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规律,内化为自己的言语积累后,在习作中进行了进一步的生动想象,在书面表达中逐步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习作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以下几个步骤:激趣——授法——实践——拓展。尤其在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尤为重要。其次,虽说学无定法,但是教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可以塑造习作的骨架,所有的创造来源于模仿而高于模仿。通过范例“授之于渔”,进而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授之于鱼”,更高层次上,在延伸拓展中引来一条思维的河流,让学生在思维的长河中既有“鱼”可拾,又有“渔”可循,从而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综上所述,部编教材是最新教育改革的成果,有很多创新之处,以上只是笔者在三年级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中,围绕新编排的习作单元的价值与实施进行分析,除此之外部编教材还有很多内涵丰富的内容。作为农村边远小学的教师,应该继续着眼于挖掘新教材,让新教材为老师所用,为学生所用,通过用好新教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乃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宇.部编教材习作单元“观察”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5]常志丹.部編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编排特点及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以三年级教材为例 [J].语文建设,2018(8).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部编教材小学语文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