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简论

2019-09-10 14:55:28冉津宇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葛兰西

[摘  要:葛兰西基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提出文化领导权理论。核心主张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必须通过阵地战夺得文化领导权为前提。文化领导权理论本质上就是要求无产阶级加强对广大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达到人民对政权的自觉认同和自觉维护其统治的目的。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简论]

一、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提出的逻辑起点和斗争的主阵地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黑格尔和马克思所阐述的市民社会,是理解文化领导权的前提和基础。他将市民社会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葛兰西认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有着不同的功能。政治社会主要指国家通过军队、警察等行政机关采取暴力手段来维护其统治,获得被统治者的支持,主要特征是“强制”。而市民社会的功能则表现为“文化领导权”,是非暴力的民间集合体,主要是统治者通过教会、学校等社会组织向被统治者传递符合自身价值要求的思想观念。以期达到被统治者自觉“认同”其统治地位,自觉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主要特征是“教化”。葛兰西之所以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这一命题,阐明市民社会在国家统治中的“认同”功能。主要是因为与东方落后国家相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国家职能不再仅局限于利用政治社会推行强权统治,而演变成了利用市民社会推行文化领导权。在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在市民社会的“教化”作用下,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弹性,无产阶级不能通过简单的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恰如葛兰西所说,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采取各种平衡形式的强力与同意的配合,而且避免强力过于显然地压倒同意;相反地,甚至企圖达到表面上好像强力依靠大多数的同意”。

在葛兰西看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市民社会在维护资产阶级政权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从市民社会入手,掌握文化领导权,赢得广大社会民众的拥护。这就决定了市民社会是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斗争场所。而且其中的斗争不同于“强制性”的政治组织,而是通过宣传无产阶级先进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教化广大民众,获得他们的自觉“认同”和“赞成”。可见,市民社会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提出的逻辑起点和斗争的主阵地。

二、阵地战: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

“阵地战”本意是一种军事术语,与“运动战”相对立而存在。在葛兰西的政治语境中,“运动战”指主张发动直接的暴力革命,对国家机器进行直接进攻;“阵地战”指以市民社会为斗争的主阵地,以夺取文化领导权、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为最终目的。葛兰西提出用“阵地战”的斗争方式,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认识到市民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后而作出的理论决策。

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是单纯的依靠暴力手段来维持,更主要依靠市民社会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意识形态论证和合法性辩护,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从心理上对资产阶级政权的自觉“认同”。葛兰西认识到,市民社会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权的屏障和有力支柱,依靠它国家政权能够经受住突发性危机的冲击。市民社会在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稳定中起到“减震器”和“战后堡垒”的作用。葛兰西在认识到市民社会在维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中起关键作用后,认为无产阶级要想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以市民社会为斗争的主阵地,发动一场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逐步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夺取西方发达资产阶级文化领导权,赢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宜使用直接、正面“运动战”,而要采取较为隐性、持久方式,即运用以市民社会为斗争的主阵地,以夺取文化领导权、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为最终目的的“阵地战”。

三、有机知识分子: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依靠力量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不仅阐述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主阵地和方法策略,还指出了践行这一策略的主体——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就在于造就属于本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队伍。那么,何为有机知识分子呢?葛兰西承认,所有人都是知识分子,都持有自身独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并且都自觉或不自觉的从事着某种智力活动。但并非所有知识分子都是有机知识分子。他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同属于知识分子这一范畴,但又有别于其他知识分子,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我们可以说所有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因此,可以说有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就是“某种社会职能”,即知识分子自觉关注社会现实,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葛兰西进一步阐述到,判断是否为有机知识分子关键在于他的思维活动能否与社会生活实践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即有机知识分子不仅仅是知识或理论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实践者和建设者。

葛兰西视有机知识分子为统治集团的“管家”,社会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革命实践中创造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依靠他们去宣传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观念,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达到同化和教化广大群众的目的,使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观念得到广大群众的自觉认同。为无产阶级由被统治阶级转向统治阶级创造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人民出版社,1983:197-198.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等译.狱中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

作者简介

冉津宇(1996—),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列宁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与超越”(项目编号:xhsdmks20190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领导权葛兰西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新生代(2019年2期)2019-11-14 06:51:55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农村建设的启示
魅力中国(2016年45期)2017-07-20 16:11:45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
中文信息(2016年12期)2017-05-27 06:51:20
永恒的信念
社会转型时期话语权力的边界研究
儒家“天下之中”观念的文化控制蕴涵
《实践哲学与霸权
——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评介
东岳论丛(2011年6期)2011-03-31 04: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