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霄霄
【摘要】泰语中均具有一词多义性的“[na:51]”和“[laŋ215]”包含了本义和引申义,分别对应到其语义范畴中的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结合对朱拉隆功大学泰语语料库中分别检索出的含有泰语中这两个词的200条语料的分析,对两者语义范畴里面包含的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进行整理和论述。
【关键词】泰语;[na:51];[laŋ215];范畴理论;语义范畴
引言
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成员中有一个中心成员,其他非中心成员则是依据这一中心成员向外延伸而形成的。语义范畴作为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原型范畴,包括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其中,原型义项是语义范畴的中心义项,是最具有典型性的,可以认为是人们最先认知的,最先获得的一个原始义项。而语义范畴中的边缘义项则是通过原型义项延伸而来的。
1泰语中“[na:51]”的语义范畴
笔者选取朱拉隆功大学语料库中的泰语语料作为实例,结合泰国皇家学术院编著的泰语词典(2011:1286-1291)的释义,对“[na:51]”的语义范畴中的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加以梳理,即泰语中“[na:51]”语义范畴如下:
(1)“(身体部位)脸”,例如:[la:ŋ45na:51](洗脸)
(2)“面”,例如:[ra:33kha:33na:51rian215](硬币的面值)
(3)“(书、报的)页面”,例如:[ha:51sip21ha:51na:51](55页)
(4)“面子”,例如:[rak45na:51](爱面子)
(5)“正面”,例如:[na:51mɯ:33laŋ215mɯ:33](手的正面和背面)
(6)“人”,例如:[riaŋ33na:51kan33khau51ma:33](挨个进来)
(7)“相貌”,例如:[na:51suaj215](相貌姣好)
(8)“表情,样子”,例如:[tham33na:51ŋoŋ33 ŋoŋ33](露出疑惑的表情)
(9)“前”,例如:[kha:ŋ51na:51](前面)
(10)“下一…,接下来的”例如:[thə:m33na:51](下个学期)
(11)“季节”,例如:[na:51rɔ:n45](热季)
1.1“[na:51]”的原型义项
莱考夫&约翰逊在讨论概念系统的建构时指出,我们通常会用身体经验来概念化非身体经验,即我们用界定明细的来概念化界定模糊的。泰语中“[na:51]”的所有释义中,对应到汉语为“脸”即身体部位之一,能够参与身体活动,表达身体经验。所以“脸”作为本义即原型义项,可以理解为“脸”这一义项是“[na:51]”这一语言符号最早获得的意义。例如:(1)[tɕhek45na:51](擦脸);(2)[na:51klɔ:51](圆脸)。
1.2“[na:51]”的边缘义项
事实上,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一些事物时需要给它们一个表征符号,但是由于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所以目前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已有的词汇对新事物进行命名。语言中已有词汇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对应到“[na:51]”的语义范畴中原型义项延伸出边缘义项的作用。
泰语中“[na:51]”的语义范畴中以原型义项“脸”为中心进行语义转移,延伸出与之相关联的各边缘义项。即泰语中“[na:51]”的边缘义项分别为:
(1)面;(2)(书、报的)页面;(3)面子;(4)正面;(5)人;(6)相貌;(7)表情;(8)(空间概念)前;(9)(时间先后概念)下一…,接下来的,后面出现的;(9)季节
2泰语中“[laŋ215]”的语义范畴
以朱拉隆功大学语料库中检索到的含有“[laŋ215]”的语料作为实例,结合泰国皇家学术院编著的2011版泰语词典中关于“[laŋ215]”的释义,对其语义范畴中的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进行了梳理,即
(1)“(身体部位)背”,例如:[laŋ215ko:ŋ33](驼背)
(2)“背面”,例如:[na:51mɯ:33laŋ215mɯ:33](手的正面和背面)
(3)“顶上,上面”,例如:[laŋ215kha:33rɯan33](屋顶)
(4)“隐藏着的”,例如:[ŋɯan51khai215laŋ215](背后的条件)
(5)“(房屋量词)幢,栋”例如:[tɯk21sɔ:ŋ215laŋ215](两栋楼)
(6)“后”,例如:[kha:ŋ51laŋ215](后面)
(7)“接下来的,后面出现的”,例如:[wan33laŋ215](以后)
(8)“…之后”。例如:[laŋ215ʨa:k21ni:45](从此以后)
2.1“[laŋ215]”的原型义项
泰语“[laŋ215]”的所有释义中,对应的汉语意义“背”亦是身体部位之一,参与身体活动中表达某种经验,所以“背”作为原型义项,也是“[laŋ215]”最早获得的义项。例如:(1)[laŋ215ma:45](马背);(2)[laŋ215ko:ŋ33](驼背)。
2.2“[laŋ215]”的边缘义项
泰语中“[laŋ215]”的语义范畴中的各边缘义项均是围绕着原型义项“背”进行语义转移而来的,而且各义项之间是存在关联的。即泰语中“[laŋ215]”原型义项“背”引申出的边缘义项如下:
(1)背面;(2)顶上,上面;(3)隐藏着的;(4)(房屋量词)座,所,幢,栋,顶;(5)(空间概念)后;(6)(时间先后概念)接下来的,后面出现的;(7)(时间先后概念)…之后,…以后。
3结束语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现代原型范畴理论可知,泰语中的“[na:51]”与“[laŋ215]”作为多义词,均有其语义范畴,分别包括原型义项及围绕原型义项延伸而来的各边缘义项。
那么,泰语中“[na:51]”和“[laŋ215]”的语义范畴中的原型义项到各边缘义项的变化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的呢?
注释
[1]赵彦春.认知语言学:批判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101.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3]趙彦春.认知语言学:批判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101.
[4]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朱拉隆功大学泰语语料库http://www.arts.chula.ac.th/~ling/tn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