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再产生新的兴趣,以此循环,将一轮又一轮的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成功。所以大家都认为,兴趣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就谈谈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求知欲望,使之愉快地、轻松地、主动地参与、获取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的信任、爱护和尊重,内心会产生对教师的尊敬、信赖和服从,自信心会随之増强,学习热情也将油然而生的特点,教师要将对学生的喜爱、关怀、鼓励等积极情感微妙地传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输人积极的情感信息,这将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使大脑皮质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尤其对于学困生,更要设法调动其学习情感,给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促其成功。
(1)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从感知开始的,教师要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安排学生的感知活动,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清知识层次,激发求知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方法的全过程中去。
(2)学生往往对抽象性、严密性强、应用广泛却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望而却步,加上惰性心理、逆反心理等原因产生对数学厌烦的现象是常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争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近一点,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首先出示商品标价图,让学生说出每块肥皂3.50元,每条毛巾4.00元各表示多少钱。当学生正确说出后,教师提问:为什么3元5角可以写成3.50元?4元整可以写成4.00元呢?当学生疑惑不解又迫于知道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根据今天要学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写成的。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往往对形象、生动的知识教学容易产生较强地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学比较抽象的、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要尽量运用形象思维作为补充,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如教学行程类应用题可通过形象的物体行进图,让学生理清这类应用题的特征: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是相遇。解题思路:两个物体所行路程的和就是两地的全程,正好等于它们的速度和与相遇时间的乘积。再如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要充分运用学具让学生剪、拼,发现规律。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要以圆面积公式推导作为知识迁移的最近知识点,通过实物操作与演示,强化形象思维,增进思维,利于获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规律,教学新知要灵活运用问题引起悬念,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去发现。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平行四边形通过割拼成长方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从而求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今天要学习的圆能不能转化为已知的图形呢?"(不告诉学生剪拼的方法,为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独立探索、独立发现,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问题一出,由学生去争论:“肯定不能,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也有可能行”……在学生急于想验证自己的推判、急于想探寻其中的问题时,要求并引导学生亲自动起手来,实际地试一试看一看,这样的安排,学生能不乐于观察、思考、操作、发现吗?能不促使学生由好奇到怀疑、到参与、到惊讶、至获取吗?
每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成功的愿望。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能从学习的成功中获得满足感和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力争每位学生都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到学习取得进步的欢乐。如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教学时,可通过精心铺垫,促使知识迁移,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寻求、获取,达到满足,进一步激发再获取的欲望。
小组学习是为学习方便、增效而组成的学习小集体,它是处理好班级中最重要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捷径之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形式,应将数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加工,精心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让他们按照要求分组去实践、摸索、总结、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通过小组活动可使知识与学生发生直接的联系,易于理解,利于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时,让每组学生多准备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卡片,有相同大小的,也有不相同的,在一起擺排、剪移、想、说、评,同时教师相应地给予指点和提示。让每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在动手操作中获取,在辩论中总结,在互动中提高。这样既牢固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在活动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一定能学得主动。这是学生“学'”的规律中最突出的特点。教师必须采取尊重、符合学生“学”的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其身心オ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