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板头曲“落院类”之核心音调研究

2019-09-10 07:22刘玉林
美与时代·下 2019年9期

摘  要:落院类是板头曲的一种曲调主题类型。此类主题在旋律上类同。通过对落院类主题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含有sol re do si(或sol re do)这一共同音调。进而通过对落院类曲调的旋律发展手法的分析发现,此类曲调主要是由共同音调通过重复、变形、模进的展衍手法发展而成,归纳出落院类的核心音调就是sol re do si(或sol re do)。此研究揭示了河南板头曲最基础、最核心的音调之一,为其地域风格、审美情趣等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河南板头曲;落院类;核心音调;宽声韵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西亚斯学院2018年度科研资助项目“河南板头曲之‘落院类’研究”(2018-YB-75)成果。

落院类是河南板头曲的曲调主题类型之一。此类板头曲的主题旋律相近,以《落院》的主题为典型,故把它们划为一个类别,称之为“落院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卷(下)》所收录的118首板头曲。通过对它们主题的分析、比较,认为落院类主题共有16个。下面把它们依次列出来:

通过对上述主题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都包含有共同的音调,即sol re so si(有的是sol re do,没有带si),或者是这一音调的音程减缩或模进的形式。

其中,前12个落院类主题显然都包含这一共同音调。而《悲秋》《哭子路》包含这一音调的音程减缩形式,《苏武思乡》《悲叹颜回》包含它的模进形式。

若进一步概括,可认为sol re do si(或sol re do)是落院类主题的共同音调。

共同音调在主题中具有悲叹的情调。以《落院》主题为例来说明。这一音调慢速作两次上行四度的进行,具有一种抒情的性质;随之作纯四度、大二度和小二度的下行进行,是哀叹式音调;加之变宫si用颤音演奏,加深了凄楚的意味。

一些落院类主题即由这一音调通过重复、模进的手法发展而成。如《落院》的主题,第一乐节由这一音调构成。其第二乐节是第一乐节的变化重复,其第三乐节是第一乐节的上方四度的模进。《陈杏元和番》《闺中怨》《宿怨》《关雎》等的主题也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形式。

主题共同音调的情感特质和采用的发展手法预示了落院类曲调的悲叹基调和使用重复、模进为主的旋律发展手法。

经全面、系统研究表明,落院类曲调是由此类主题、尤其是以共同音调发展而成的。在旋律发展手法上具有高度模式化的特征,一般全曲多由共同音调通过重复、变形、模进的展衍手法发展而成。例如《落院》和《陈杏元和番》。

《落院》的主题(1-8小节)呈示以后,第二乐句(9-16)以换尾的方式重复它,它们是主题的完整陈述,可以称为“起部”。

第三乐句(17-25)开始即由共同音调向上方四度模进,表现出强烈的悲愤情绪;第二乐节是新素材和共同音调的下方五度模进,第三乐节基本上是共同音调的下方八度模进,音区更加低沉,情绪愈加低落。谱例如下:

第四(26-33)、第五(34-41)乐句是第三乐句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由此观之,这三个乐句是由共同音调通过模进及联缀新素材的展衍手法发展而成。三个乐句皆高起低落,表现出很大的情感起伏。它们可视为“展部”。

第六乐句(42-52)以新素材起奏,中间穿插着共同音调的上方四度模进,最后以如谱例19所示的音调作结。既强调了对主音的回归,又作下行进行,加强终止感。第七乐句(53-58)也是新素材开始,与第六乐句合尾。第八乐句(59-68)以核心音调的上方四度模进开始,最后以共同音调构成的两个乐汇作结。这三个乐句可视为“结部”,强调收束。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展部是由共同音调通过模进的展衍手法发展而成;共同音调也贯穿于结部中。可见此曲主要是由共同音调发展而成的,这一共同音调是《落院》的核心音调。

《陈杏元和番》的主题与《落院》的类似,不再赘述。

第三乐句(17-26)开始即由共同音调作上方四度模进,第二乐节是共同音调的变形,第三乐节由共同音调的变形作上方四度模进。第四乐句(27-35)开始是共同音调变形的放慢加花,接共同音调的上方四度模进,第三乐节是新素材。第五乐句(36-43)主要是共同音调的下方四度模进,以共同音调的下方八度模进作结。可以看出这三个乐句是由共同音调通过模进、变形以及变形的模进展衍而成,可称为“展部”。这一部分音区由高而低,旋律由高涨而低沉,情绪由悲愤而黯淡。

此曲中的共同音调及其两种变化形式,可见全曲即由共同音调发展而成。

上述两曲的旋律发展手法具有类型化特征。除了它们以外,《叹颜回》《打雁》《闺中怨》《思情》《思春》都采用了这样一种典型的模式,即共同音调在展部主要向上方四度模进。这些板头曲基本上是由共同音调通过重复、变形、模进的展衍手法发展而成。

下面分析特殊的例子,就是主题中包含着共同音调的模进或音程减缩形式的几例。

《苏武思乡》。

它的主题(1-8)包含有共同音调的下方五度模进形式(见谱例17)。第二乐句(9-16)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它们是主题的完整陈述,是为起部。

第三乐句(17-24)即由主题中的主要音调两次作上方八度模进。第四乐句(25-32)开始也是主要音调的上方八度模进,其后与第二乐句合尾。这两个乐句中清角、角音采用摇指,似在叙述苏武留胡十九年所遭遇的艰辛。第五乐句(33-44)的三个乐节基本上是主要音调的原位变化形式。它们可称之为展部。

第六至第八乐句基本上是主要音调的上方四度模进,呈现为落院类典型的共同音调sol re do si。多采用扣指,似在表明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可见,此曲亦由共同音調(的模进形式)重复、展衍而成。

《哭子路》。第一乐段(1-17)是其主题。第一乐句(1-10)是由其第一乐节(见谱例17)通过句句双、裁截和音程扩展的手法发展而成,至第二乐句第二乐节已呈现为落院类的共同音调。主题是悲叹式的旋律,且有三叹之慨,令人不胜唏嘘。

第二乐段(18-33)是第一乐段的音程扩展结合了节奏上的前紧缩与后扩展,主题中的主要音调fa re do扩展为落院类的共同音调sol re do si,尤其是变宫si的多次强调,加深了主题的悲叹之感。

第三乐段(34-45)主题共同音调作下方五度模进,音区低沉,情绪极其压抑、悲痛。

第四乐段(46-57)主题共同音调作上方四度模进,音区上探,表现了孔子对于子路去世的悲恸、激愤之情。

第五乐段(58-68)主题共同音调作音程缩减。上述三个乐段的内部结构与第一、二乐段保持一致。

可见此曲是由共同音调(的音程缩减形式)通过句句双、裁截、音程扩大与缩小且以模进为主的展衍手法发展而成的。

《悲叹颜回》。第一乐句(1-4)是其主题,其第二小乐是全曲的主要音调(见谱例17)。第二乐句(5-8)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换尾)。它们是主题的完整呈示。

第三至第五乐句是第二乐段(9-21)。其中第三、四乐句是由主要音调作上方四度模进,第四乐句第二乐节呈现出落院类的共同音调。第五乐句(17-21)先是主题素材,接主要音调的下行五度模进。因此,第二乐段是由主要音调通过模进的展衍手法发展而成,此乐段可认为是主题的展开。

第六至第八乐句是第三乐段(22-34)。其中,第六乐句由主要音调作上方四度模进,第七乐句则是主要音调的下方五度模进,第八乐句以主要音调作结,与第一乐句首尾呼应。

可见此曲也是由共同音调(的下方四度模进形式)主要通过模进的展衍形式发展而成。

比较特殊的是《美女思情》。第一乐句(1-8)是其主题。其主要音调除了共同音调(谱例22)外,还有(谱例23)。

第二乐句至第四乐句前四小节(9-32)是主要音调sol mi re do的展衍,多采用模进手法,贯穿由主音do构成的固定音型,表现出些许的欢欣。

第四乐句后六小节至第八乐句(33-76)主要是共同音调sol re do的展衍,主要采用原位而非模进,表现哀愁。第六乐句(51-60)除外,它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反复。

综上所述,落院类板头曲是由落院类主题发展而成,主要采用落院类共同音调重复、变形和模进的展衍手法,向上方四度模进是其主要倾向。因此,sol re do si(或sol re do)不仅是落院类主题共有的音调,也是发展成落院类曲调的核心的、基础的音调。落院类板头曲的核心音调就是sol re do si(或sol re do)。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

[2]刘玉林.河南板头曲曲调主题类型及其核心音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3]朱敬修.河南板头曲的音乐特点[J].中国音乐,1993(3):8-10.

作者简介:刘玉林,硕士,郑州西亚斯学院音樂戏剧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