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产业升级

2019-09-10 08:55张辉
学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科技

张辉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有些地方还是突破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而在去年的十九大报告中,“科技”一次共被提到17次,成为报告中的高频词。毫无疑问,各行各业正在科技助力下迎来新的发展格局。以湖北省为例,科技俨然已经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新元素,在这种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应当思考如何借助科技来实现产业升级。基于此,本文以湖北武汉的服饰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发展的思路和实施策略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服饰产业的升级,以期可以给该行业的新发展带来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科技;武汉服饰产业;产业升级

一、基于科技创新的武汉服饰产业升级思路

1.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服饰服装是整个产业的核心因素,因此,要实现武汉服饰产业的升级,首先就应当提高服饰服装的科技含量。服饰产业可以参考同行内其他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比如格尔公司做的Gore-TeX面料,同时满足“防水、透气、防风”的特点,日本的Spider和德国AMSilk做的合成蜘蛛丝则可以由技术人员通过微调成分来控制蜘蛛丝的伸缩性、强韧性、防水性、柔软度等。武汉可以根据本土民俗服饰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科技研究,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为抓手,联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社会新需求。

2. 提高技术的行业优势

武汉长久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上世纪90年代,武汉传统服饰——“汉派服装”崛起并迅速风靡全国,曾在十大女装著名品牌中占据六个席位之多,这些都让武汉曾经是中国服装产业重镇,因此,武汉服饰产业在升级时,应当继续发挥行业底蕴与优势,通过引进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来提高整个行业在中国纺织行业中的独特优势。即是服饰产业中的各个企业都应当抱团取暖,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用科技来武装自己,同时融合彼此的优势来将整个产业做强做大。

3. 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无数个服饰企业共同构成了武汉的服饰产业,因此,在产业升级需求下,置身于其中的各个企业必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比如,主动地将线上线下进行对接和匹配,尝试线上下单,线下生产的模式,尝试线上款式与面料个性化选择与设计的模式,尝试引入生产工序标准化、质检规范化等模式,尝试通过管理软件来驅动生产转型的模式,尝试招聘优秀服装设计师等人才管理模式等。总的来讲,就是要尽可能地从方方面面来提武汉服饰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实力,以在这一成熟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二、科技助力下的武汉服饰产业升级策略

1. 建立服装科研研发中心

首先,武汉可以建立服装科研研发中心,真正地将科技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新支杆。比如,可以围绕汉派服饰、土家族的特色服饰等成立研发工作室,共享车间等新的研发模式,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分散的研发力量甚至是具有研发能力但无研发实力的学者等,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将纺织行业的新技术与武汉服饰当前的业态模式进行对接,加快研发的步伐,使得科技技术能够真真正正地落实到服饰产业中。其次,可以建立新技术应用实验室。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与预测纺织行业的前沿发展趋势,分析与判断智能生产所需要的环节与配置等,拆分与重构由科技技术转化为科技生产力的过程等。 再次,可以考虑将服饰纺织行业的技术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以实现跨行业协同发展的优势。

2. 培养特色化服装设计师

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科技助力下的武汉服饰产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应当重视对特色服装设计师的挖掘与培养。比如,武汉市可以尝试在本地举办服装嘉年华、品牌展示秀、高峰行业论坛、新技术新潮流发布会、金裁缝巧手艺、模特大赛等围绕武汉服饰,特别是传统特色服饰,民族服饰等的活动,借助这一活动邀请世界及全国的知名设计师等来参加,以寻觅优秀的负责设计师。

比如,武汉市可以具备以“科技新力量”为主题的行业创意设计大赛,让更多有想法,懂技术,敢于运用科技力量来撬动服饰变革的人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武汉服饰行业收揽人才。比如,武汉市可以主动邀请着力于纺织技术研究的科学家等来为当地的服装设计师进行培训,或者与之交流,以提高当地服装设计师的科技创新实力。总的来讲,要实现武汉服饰产业的升级,人才至关重要。

3. 搭建服饰全产业链结构

服饰产业以服饰作为产业的中枢神经与核心纽带,武汉市在科技助力下推动产业的升级时,可以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通过搭建服饰全产业结构件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在科技技术的加持下,营销方式与物流网络都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创意空间,仅仅是营销就可以分为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两种,武汉市要充分利用线上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来提高武汉服饰产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物料网络这一个板块上,也可以铺设更为全面,渗透率更高的物流服务体系,使得搭载于科技力量的服饰行业新产品可以真正深入到市场之中。武汉市可以将汉派服装这一武汉特色服饰的营销、交易、物流、服务等全线集聚为一个系统,考虑在武汉市内成立汉派服装总部,再由总部发散出各种关联产品的推广,推进特定领域的发展,包括与旅游业结合,将服饰设计为更多具有观赏性、收藏性的文化产品等,搭载旅游快车进行发展。与影视业结合,可以将武汉服饰打造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等。 总的来讲,以全产业链结构的方式来实现武汉服饰产业的升级,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技术在各个细分领域的促进作用,最终以点线成面的方式来提升服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开创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为了能够加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可销售的产品,武汉市可以尝试开创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除了上文提到的建立专门的负责科研研发中心以外,还可以与民間的工匠艺人、与武汉各个高效进行融合与交流。比如,与武汉当地的高校进行合作,以专项项目的方式来进行,鼓励高校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才情智慧来为湖北服饰文化注入自己的创意活力。比如,武汉市政府也在积极地筹备与江汉大学进行合作来开设汉派服装学院,以培养与训练在专注于汉派服装的服装设计、营销管理、电商销售、培训指导等各个领域的人才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装产业队伍。比如,尝试建立一个服装工业园,以现代化技术与科技力量来规范其发展,通过打造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来湖北武汉的汉派服装能够成为全国特色服装产业的洼地,以提高武汉服饰产业在纺织行业中的竞争力。

比如,当高校研发或设计出具有创意性的服饰后,政府可以牵线搭桥,将设计款产品输送至合作的时尚卖场进行小范围的试销,通过市场反映来测试创新的可行性大小,如果可行,则可以扩大产量将其推广至全国,以提高武汉服饰的地区影响力等。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的产业化成效,从而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

小结:

科技创新是引领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必由之路。当前,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产业,正成为新的社会认知,“科技、时尚、绿色”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新标签。在这一大背景下,湖北武汉的服饰产业也应当紧紧依附科技力量,力争上游,以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的行业优势,企业的竞争实力这几个切入点作为产业升级的思路,并具体通过建立服装科研研发中心、培养特色化服装设计师、搭建服饰全产业链结构、开创产学研一体化格局这四个策略落实,以开创武汉服饰产业新格局,吹响行业发展新风尚。

参考文献:

[1]邵景峰,王进富,马创涛,章玉铭,沈建中,郭迎辉.“互联网+”时代纺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突破路径研究[J]纺织器材,2016-11-03

[2]刘洋溢.服饰图案的智造转型——科技的力量[J]戏剧之家,2017-03-08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项目编号:2018HFG0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科技在线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