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2019-09-10 07:22白小燕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9期

白小燕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近年来开始被重视,地方的经济发展策略开始涉及少数民族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区的发展犹如昙花一现。因此分析研究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找寻少数民族旅游发展的对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牌坊回族满族乡的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少数民族集聚区肥东县域的旅游资源以及发展状况,以及牌坊回族满族乡独特的旅游资源,并对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牌坊回族满族乡;民族特色村

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是全省唯一的多牌坊回族满族乡和全市唯一的少数牌坊回族满族乡——牌坊回族满族乡。与肥东店埠镇接壤,全乡主要有汉、满、回三族组成,牌坊回族满族乡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一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前列,曾被授予“科学发展先进乡镇”。一、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发展概况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经济分析数据,牌坊回族满族乡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还有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常住民人均可控制收入16178元,比全县的平均水平大约高出16元。牌坊回族满族乡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可以算是后来兴起的,所以它的经济优势还没有显示出来。

(一)旅游开发建设情况

牌坊回族满族乡是在2006年才开始正式开发旅游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起步相对较慢。初期的招商引资,出现了最开始的汇景生态同,每年大概有3万人次的游客参观,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于是牌坊乡政府开始进一步的旅游开发,依托于新建成的清真寺,实施清真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穆斯林风俗。包括后期正在建设的一些民族风情街、梦成满族大院、民俗馆一类的。除此之外,牌坊满族乡还会举办冬季游同活动牌。千柳花同、村口景观、文化广场、文明墙等风俗风情一条街,“土鸡蛋、回族牛肉、油香、千柳杭椒”等少数民族传统美食将进一步提升民族特色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成为合肥市“民族风情一日游”的民族特色旅游景点。

(二)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

2016年冬天,牌坊回族满族乡,举办了冬季嘉年华活动,满族地区活动,少数民族地区戏曲等活动,当年的总人数达10000人,收入达50万。通过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旅游人数大概有4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6亿元。旅游经济对于总经濟的发展水平的贡献力仍旧欠缺,旅游发展的线路仍旧比较老套,没有自己的发展特色。

(三)旅游的影响力及知名度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牌坊回族满族乡的村民也意识到其重要性,开始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就目前,民族乡正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提升当地全国少数民族3A级景区和汇景生态同3A级景区,逐步打造成生态、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5A级景区。二、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的旅游资源分析

(一)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旅游区域资源概况

旅游主要有农业景观生态资源和民族民俗人文景观。在农业生态景观方面,牌坊回族满族乡政府成功的引进汇鑫置业有限公司的资金,主要建成有苗木花卉区、暖房大棚区、畜禽水产特种繁殖区、湿地天然生态部落保护实验区、牌坊村风情观光区等景区,还建立名贵花草生产基地。牌坊回族满族乡于2006年10月,被合肥市确立为农家乐旅游东线的重要景点。牌坊乡政府深入挖掘“贞节牌坊”“千柳村”“朝阳花地跑马场”等景区,力求在5年内,开始招待旅客。

(二)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在牌坊回族满族乡的一条大街边都是回满族的特色民居以及一些民俗馆,里面介绍了一些回族和满族的生活习惯,一些平时的民俗活动,满族的蹴球表演,回族也有腰鼓表演、冬季旅游文化节等,欢迎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在民族村建设之初,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方案,最后建成了一个具有千柳公园、牌坊牌楼、民俗馆等一批独具特色民居文明村镇。特色的蒙古包建筑、伊斯兰教教堂、基督教活动中心以及“少数民族风情街”的建设。根据上级政府提出的建造民族小镇的打算,牌坊回族满族乡政府充实挖掘本地民族文明内在,高举旗帜,全力建造部族特色和工业特色相联合的生态旅游民族乡,民族风情街占地为5l亩,选址在东至利民北街延长段、西至店白路、南至团结东街、北至千柳东街。未来,项目区内将规划建设“牌楼回族满族乡民族馆办理用房及配套建设设施”商住合一的特色风情民居及配套工程等。

三、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发展方向的认识不足

集聚区对市场认识不足,没有全面调查和分析游客的来源、游客的旅游目的,客流量的规律,能够承受的市场规模以及游客的消费倾向,同时没有考察过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是否存在冲突以及是否存在覆盖等问题。对本地资源分析不够,这些开发者往往只是片面的理解其他地区的旅游成功案例,单纯的以为只需依托现有的农田,养殖场以及一些果蔬承包中心的开发就可以建设好农村游览,或许只是投入大批的资金就能建成乡村旅游点,对于开发的其他条件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单方面的从浅层次出发,不触及核心问题,那么旅游开发区的建设成功就遥遥无期。

(二)配套政策措施建设及维护不完善

牌坊回族满族乡的旅游开发仍然没有统一的管理中心,在利益面前,这些部门都是各自为政,根本不考虑大局发展。政府缺乏明确的政策保护以及缺乏严格的管理,设施通常建成后就没有进一步的保护措施,设施毁损也很难追究责任。

(三)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集聚区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人才储备,优秀人才很少会滞留在农村,再加上目前开发人员对于旅游服务意识淡薄,对于服务规范不细致,完全是属于散放式发展,导致旅游的后续问题层出不穷,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旅游资源开发理念滞后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老套,通常会沿袭其他地方的旅游模式,没有地区特色,同时也缺乏资源整合,集聚区多是单一开发,只针对部分资源进行发展,最后就是宣传力度不足,目前的调查发现旅游人群大多是周边的城镇人口,受众范围小。

四、合肥市少数民族集聚区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整体规划

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对于未来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再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对于一次性资源要合理开发,整体应该立足于民族特色和资源的角度考虑,做出长远计划。

(二)加强市场管理,营造和谐环境

要求政府明确市场定位,主要受众范围在周边省份,争取向省靠拢,对于旅游区的发展要规范经营,同时也要确保景区安全,防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三)创新发展模式,开拓新型资源

创新发展模式,开发新型旅游资源,可以仿效肥东的一条著名的景点“爱情隧道”,给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民族聚居区也可以有民俗活动,或者建造一种民族特色的月老祠一类的,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拓展筹资渠道,尝试招商引资,加大宣传的强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要让他们发现民族村发展的潜力,可以深刻的理解民族村也能够给其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

(四)开发旅游产品,推动旅游经济

推销地方特色产品,食品、服饰、建筑等,可以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只有文化才是历久弥新的,不会被人们所遗忘,所以要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少数民族的一种运动项目蹴球,满族的索罗杆,象征祈福,都只得被传承。

参考文献:

[l]丁晓,黄蔚艳.乡村节庆旅游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87-88.

[2]于海洋.基于“区域一社会一经济”视角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一以合肥三十岗乡村旅游规划为例[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2016.

[3]贺慧芳.山西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6(35):1.

[4]伊纪荣.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2017(14):1.

[5]齐丹.全域旅游视域下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经贸实践,2017(18):1.

[6]黄胤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一以鹤壁市淇滨区蔡庄村为例[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