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内外经典电影的暴力美学

2019-09-10 07:22段钰凡
广告大观 2019年9期
关键词:杜琪峰昆汀北野武

摘要:从电影诞生初始,暴力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暴力美学,就是暴力的风格化符号化,通俗点说,就是打得很有特色。从美国西部片到中国的武侠片,有关暴力的场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法国导演梅尔维尔和美国导演佩金法之后,风衣礼帽的外形和慢镜头快速剪辑逐渐成为现代类型片暴力风格的标配。

关键词:暴力美学;电影;昆汀;杜琪峰;北野武;徐克

引言:

人本身都具有暴力倾向,只是因为社会规则的约束,人的暴力意识才得以弱化,长期的压抑使得人类只能通过各种隐性手段去宣泄自己的暴力。艺术作为文明社会的象征,也作为人类宣泄情感的工具,它与暴力的关系密不可分。从新石器时代的饕餮纹,春秋战国各类兵书指导人们如何利用暴力来达成阴谋,到诸如《史记》等文学作品中更不乏称赞暴力的文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不乏很多赞美暴力的作品,培根的爆炸性笔触是艺术家对暴力美学的运用,艺术作品中随处可见的高对比色彩运用是艺术家表达暴力的另一手段,文学作品对暴力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而让人能最直接感受到暴力美学的当属电影这一艺术。

一、经典电影暴力美学中的现实思考

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电影将暴力夸张化,符号化。形式的改变使得暴力形成一种抽象的艺术,更加能激起暴力对人产生的快感。《雨果》展示了早期电影导演梅里爱的一些分镜头手稿,虽然没有色彩上的运用,但其夸张的手法,极具张力和扩张力的爆炸性笔触满足了导演对暴力的想象和渴望,这些无不是电影领域里表现暴力美学的重要证据。

在电影中,导演通过暴力美学来谴责某些社会不良思潮和行为,例如《血钻》通过南非人民的遭遇反省膨胀横行的消费主义;也有导演通过暴力来歌颂人类的伟大感情,《泰坦尼克号》这部浪漫爱情电影通过沉船事件来挖掘突发自然暴力给人带来的痛苦,以达到渲染人类爱情的伟大;《教父》详细阐述了暴力的复杂性以及人性之间的情感纠葛。然而电影更多的是用暴力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一点,在爆米花电影上显得尤其频繁,《速度与激情》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生化危机》系列等各种大片就像是暴力推崇者一样,将暴力演绎成缺乏理性的动物行为,让潜伏于观众意识的暴力激发出来,以此满足观众想要达到的快感。

二、国外经典电影暴力美学

作为推崇暴力美学的代表,昆汀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有这么一段镜头,姜戈和舒尔茨医生躲在山坡上,准备袭击山下一个正在劳作的农夫,姜戈看到那位农夫的身旁有小孩,于是他变得犹豫不决,舒尔茨医生看出了姜戈的犹豫,拿出一张通缉令,将农夫杀人抢劫的罪行展示于姜戈的眼皮底下,看完之后,姜戈毫不犹豫的扳动了枪,枪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响起,农夫应身倒地,农夫的儿子悲伤的唤醒他已死的爸爸,姜戈思绪万分。对于那个农夫来说,他罪该万死,而对于农夫身旁的小孩来说,他并非罪有应得,作为赏金猎人,姜戈为正义除掉了一个暴徒,而对于小孩来说,姜戈难道就不是破坏了他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吗?姜戈不也就成了十恶不赦的暴力者么?昆汀把这些问题留给了观众去思考。昆汀在表现他的暴力美学上向来夸张,这让他在电影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残忍虐待的手段、大面积渲染的鲜血、每一次冲突都血肉模糊,人在其中遭受着暴力的痛苦,同时也享受着暴力的快感。

日本导演北野武的暴力美学简单而又粗暴,北野武作为创作者,对于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异常敏感。他发现有些政客喜欢发灾难财,黑帮并不是混乱的根源。这影响了他的《极恶非道》系列电影的创作。在最后这一部当中,他饰演的大友为兄弟木村报仇,同时干掉了黑白通吃的坏警官。大友明白,无论杀多少不道义的黑帮,都会有新人在恶劣的土壤中重新变成坏蛋。做完了这些之后,大友饮弹自尽。因为,重情义的大友已老,已经没有力量改变残酷的世界,唯有一死能显示他伟岸的气度。从这个角度看,《极恶非道3》的大友便应当理解为刺杀丰臣秀吉失败的侠盗石川五右卫门,最终在铁釜的热汤中从容死去。作为结果,是一种生死看透与人格尊严。《极恶非道3》纵然是黑吃黑的故事,但是有了大友的举枪自尽,片子反而得到升华,相比苟且偷生,从容赴死,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北野武的暴力美学,似乎在讲述着类似“盗亦有道”的故事,但又似乎在讲述某种过时的道义精神。

三、国内经典电影的暴力美学

相比来说,国内的电影对暴力的描写就含蓄得多,我们很少看到国产电影里有被打得脑浆四溅的镜头,也很少看到断手断脚的细节特写,一颗子弹打过去,顶多在指定部位上有一个深红色的圆点,只要血流的多一点,电影就成了限制级作品。

在《毒战》中,杜琪峰将大部分暴力情节安排在夜景中完成,枪战后的血腥场面也被人为的掩盖(要不就是拿白粉覆盖,要不就是用道具遮掩)。暴力的残酷被遮掩了,暴力的本质被美化了,暴力美学得到了宣扬。最后正义的暴力和邪恶的暴力两败俱伤,正义以侥幸般的运气战胜了邪恶,然而暴力破坏威力巨大,几十条人命在火拼中丢失。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暴力的过程中,大家都是受害者,从这一点来讲,我们才觉得《毒战》才有可值得回味的价值。

暴力电影大部分都忽略了对暴力自身的反省,它们通过各种枪战场面,打斗场面,机器碰撞场面以及暴烈的视听效果来满足观众的快感,以此达到商业目的,这种将暴力形式美化,将暴力元素符号化的做法不仅没有吓退人群,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并基于暴力形成了一群热衷暴力美学的人,暴力的魅力可见一斑。当很多事情在现实中完成不了,人们就会将此寄托到电影之中。社会上恶人横行,法律没有来得及将他们绳之以法,恶人的行径得不到阻止,人就将期望寄托于一个不可能存在的拥有超强能力的人身上,这个人可以是超人,可以是蝙蝠侠,可以是蜘蛛侠,也可以是大侠。

大部分武侠电影将家仇国恨和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并塑造了一些大家梦想中期盼的大侠形象。这些大侠通过暴力去伸张正义或达到个人目的,为了自己拥有高超的能力,他们甚至不惜自残,苦练绝世武功。大侠在执行暴力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升华,同时也完成了超出个人仇恨之上的爱国救民的伟大成就,他的暴力行为因此也就被人们所允许和赞扬。

黄飞鸿是一个被塑造成忧国忧民,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以拯救他人为人生最终目标的大侠形象,国难当头他冲锋陷阵,既与敌人一比高下,又极力推崇新思想,一心破除封建社会的陈腐观念,他不畏危險,用自己的拳脚与敌人的长枪短炮斗争,他深入邪教内部,将搬弄是非的白莲教捣毁。肉身与枪炮对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存在,但黄飞鸿达成了导演的诉求,导演成功的降低了暴力对人的心理感受,观众被蒙蔽眼睛,暴力显得理所当然,救国救民这一伟大职责变成了群体意淫的个人英雄主义,在这种个人崇拜的风气之下,暴力执行者和暴力旁观者都变得毫无理性。

徐克的另一部电影《龙门飞甲》以个人与体制抗争为主线,推崇拯救忠良弱小为大侠的最高境界,赵淮安与锦衣卫的对抗既是对当下体制不满的宣泄,也是作为一个平民对忠良将才的期待,这样的诉求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可以说明了为什么这些无血无肉的大侠一直被人们长期接受,武侠电影里的暴力为何被人们提倡和模仿。

大侠们行侠仗义,拯救苍生,但他们也杀人无数。以暴制暴的行径是社会次序无法得到稳定所导致的结果。在武侠电影中,很少见到导演对大侠这一角色的反思,大侠只是一个无血无肉,没有自我怀疑(即使有,也不深刻),杀人如麻的工具,他们仅仅只是普罗大众暴力宣泄的一个窗口。

四、主要结论

人既推崇暴力,也害怕暴力,在不同利益的驱动下,暴力的身份变得含糊不清。社会暴力事件被人谴责,而暴力美学所掩盖的残忍却被人津津乐道,人们向往着和平的生活,也极度渴望暴力带来的快感,在被规则约束的情况下,电影艺术的存在恰好满足了人类这种矛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艺:《浅论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J],西部广播电视 2017年第3期

[2]  敖玮婧:《暴力的不同展呈——新世纪中美电影暴力美学形式与内涵刍议》[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作者简介:段钰凡,男,(1997—),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研究方向:影视文学、美学。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杜琪峰昆汀北野武
友谊
滚烫的北野武
放映员昆汀
高圆圆的拒绝和杜琪峰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