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贵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现了一定的进步。但从学生的未来考虑,教师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广大教师在心头萦绕的问题。下面,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语文科目的教育工作。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进行综合地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的背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科目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灌输填鸭式学习到学生主动汲取知识,从教师只着眼于考试到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对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有一个清晰的审视,对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预判,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制定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策略,完成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
一、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存在错误的认知
在当今小学课堂的学习中,小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存在着错误的认知。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中、高考应试教学机制的思维定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它从侧面影响了学生。它影响了孩子们的家长,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它直接影响了学生。面对这种现象,倘若广大教师不从课堂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改变,势必对广大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回顾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處于一个低下的状态。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教学节奏,把控着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课堂进展节奏,但是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并没有吸收全部的语文知识,便进入到了下一个学习环节中了。这样一节课学习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便大打折扣。
(三)学生不具备语文科目的专业素养
语文科目,是一项立足于生活和个体主管感受的学科。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语文,便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纵观实际,小学生普遍缺少语文素养。这种现状阻碍了学生未来在语文科目的前进步伐,阻碍了学生提高自己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语文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认知外界事物,促发个体更主动、更高效的认知外界事物,激发出隐藏在他们潜意识中的潜能。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兴趣逐渐成为了一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关键能力。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做起,带领学生领悟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具体来说,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看过《长江七号》吗?”,这里需要注意,问题的内容越是和课本的学习知识无关,所起到的学习效果就越是显著。在理想状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被抓住了。教师便可以推进教学进度,继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同学们,在电影中,小主人公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即我要做一个穷人,因为爸爸说只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努力读书,就算穷,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的,在这句中,提到了穷人,究竟穷人是什么人呢?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正是学习,看看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眼中的穷人。”通过教师在教授《穷人》一课的时候,通过教师使用设问和引用电影台词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语文的高效课堂。这是因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仅仅教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只有教师建构了语文的高效课堂后,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微课”模式教学,让学生在“微课”模式下,对文本进行自主的学习。然后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之间自学环节中出现的不明白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时候,通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微课”和“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构建语文的高效课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可以创设教学的情景。教师还可以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从,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的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艳琴 .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J] . 新课程学习 : 基础教育,2018 .
[2] 刘军霞 .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J] . 考试周刊,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