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玲
摘 要:整合的情境图是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表音示形,借助事物帮助学生建立拼音字母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好好研读情境图,没有充分发挥情境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聚焦情境图,可以提升教师解读图意、整合教材以及创编故事的能力。因此教师聚焦情境图,对整合的情境图进行深入的解读,能提升教师拼音单元研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拼音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拼音;拼音教学;故事教学;情境图
统编版拼音单元教材的情境图编排具有四个新特点:趣味化、故事化、系统化、生活化。新教材整合的情境图降低难度,有创意且变化多,受到了学生欢迎,凸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新教材强调:情境图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发展学生语言和培养观察能力。整合的情境图作为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作用是明显的。部分语文教师拼音单元研读能力较低,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情境图的丰富内涵,没有充分利用整合的情境图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学习变得枯燥、有难度,造成拼音教学的低效。因此需要提升教师拼音单元研读能力,利用整合的情境图这一教学资源,提升教师解读图意、整合教材以及创编故事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聚焦情境图,提升教师解读图意的能力
新教材整合的情境图不仅表音示形,同时蕴含了许多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方法。教师要及时解读图意,提高解读图意的能力。如在教学第10课“ɑo ou iu”时,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情境图,解读图蕴含的深意,解读图里的各要素,然后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观察——连句说话——相对应的词语——对应的韵母,引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情境图上小松鼠、小猫、小海豚、海鸥在做什么,接着结合学生现场说出对应字的读音,教师出示“ɑo”“ou”“iu”;还可以结合身边的事物,帮助学生发音,如“棉袄、莲藕、游泳”等。教师研读图意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单句练说开始,慢慢培养学生连句说话的能力。为了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教师研读情境图后根据情境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法一是看图说句子——引出字母和音节——学习字母和音节——看图说话;方法二是看图听故事——引出字母和音节——学习字母和音节——看图说话,这样既借助情境图让学生学习拼音,又锻炼了口头表述能力。
教师研读好图意,弄清图的编排特点,创设有趣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是编写顺口溜。在教学汉语拼音8“zh ch sh r”的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画面编顺口溜,如“猴妈妈织衣服zh、zh、zh,小刺猬吃东西ch、ch、ch,狮子狮子sh、sh、sh,红日东升r、r、r”。教师课堂指导学生编顺口溜,并让学生对照情境图,画一画,写出相应拼音字母,再读一读,这样突破了重难点,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二、聚焦情境图,提升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
教师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教学元素,将情境图与字母外形、具体事物、生活实际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学好拼音,提升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
新教材中精美的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蕴含了拼音知识,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是儿童熟知的事物,易说、易记。在进行拼音教學时,教师将情境图和字母的形链接,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对应以及生活实际有机整合,帮助学生轻松学记拼音字母,练习拼读。
(一)图与字母外形有机整合
新教材将所学字母直观地呈现在情境图中。教师把图与字母外形有机整合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在图画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找出图与字母的关系。比如汉语拼音6“j q x”一课中,情境图就出现了三个趣味字母:公鸡仰头看着蝴蝶图像“j”,气球的外形像“q”,切开的西瓜像“x”。在教学中,教师研读情境图,把图与形有机整合,教师采用以下方法:找字母——发现共同点——巩固外形。教师和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学生找到情境图中的字母,并发现图和字母外形的共同点,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字母学习。
(二)图与具体事物有机整合
新教材把读音中含所学拼音的具体事物巧妙融入整幅图中,教师有目的地把图与事物整合起来,可以加深记忆,增强学生学习拼音兴趣。比如汉语拼音“ɑo ou iu”一课中,情境图展示了动物们在海里做的事情。其中,图里的描述的事情就蕴含了“ɑo”“ou”“iu”的音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方法:仔细观察——找到关联的具体事物——拼读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找到相关事物,在具体的事物帮助下反复练习,巩固知识。
(三)图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主动参与的基础。强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整合,力求把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更生活化。如学习园地二的摆拼音图提示了用手摆字母和用身边的物品摆字母的学习方法,教师把图与学生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物件来摆字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拼音,课后和身边人一起摆图形。如让学生拿彩绳、薯条等摆出“b”“d”“p”“q”,用橡皮泥摆出“n”,还可以用生活中容易折的东西摆出各种字母,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整合的情境图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可以把学生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拼音。如教“ji”“qi”“xi”的时候,鼓励学生借助情境图,联系生活,让他们说出生活中带有这些音节的词语有哪些,什么时候有用到这些音节。又如在教“bà”的时候,看图联系生活,让他们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词是读“bà”音。接着借图识“爸”一字,并渗透识字方法,然后用“爸爸”说一句话,最后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绘本《我爸爸》拓展学习。通过这样把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学习巩固拼音,拓展学习的空间。
三、聚焦情境图,提升教师创编故事的能力
故事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亲密的伙伴。因此在拼音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提升创编故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13幅情境图的故事情境,把它们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高效学习拼音。
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创编故事,最后出示要学字母和音节。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拼音,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j、q、x”和“ü”相拼的环节中,将教拼读的图变做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记住“j、q、x”和“ü”相拼的规律。
教师创编的故事:有一天小ü去公园里玩,看到了j、q、x,可高兴了,赶忙奔过去和它们握手。j、q、x可是三个淘气声母宝宝,看到小ü头上漂亮的帽子,就要摘掉它的帽子,于是当j走到小ü面前,它就把小ü的帽子摘了,就是“j-ü-ju”,接着q走到小ü面前,就是拉拉手“q-ü-qu”,最后x走到小ü面前,拉拉手,就是“x-ü-xu”。后来,大家就编了这么一个顺口溜:“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教师通过讲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j、q、x”与“ü”相拼的规则了。拼音教学变得生动形象,降低了学习难度。
有趣的故事不仅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发散学生思维,如在教学生“zh、ch、sh、r”时,教师利用教材上情境图编故事,以此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创编的故事: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小树苗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下课铃响了,长颈鹿认真地用布擦黑板,小猴子坐在椅子上织毛衣。小朋友,你们发现了蜘蛛、小刺猬、小狮子在做什么?
教师借助情境图创编故事,通过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拼音单元教学中,教师聚焦情境图,正确把握情境图的内涵与外延,努力提升拼音单元的研读能力。根据情境图编排的意图与特点,巧妙运用情境图,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韩素静.利用情境图,让拼音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8(10).
[2]陈青.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