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论证手法,讲求关联照应

2019-09-10 07:22王淦生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贾谊人生

王淦生

【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事万物,一动一静,动静适宜,新陈代谢,循环往复。芸芸众生,“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动如脱兔,静如座钟。动,是躁动,是行动,是创造;静,是宁静,是静止,是平衡。静能生慧,慧能促行,行能达成。动静相生,自然充满生机;动静结合,社会充满和谐;静水深流,人生充满智慧。

这道作文题,主要在“动”“静”二字上做文章。所供材料可分三个层次来解读。第一个层次,由两句古诗引出世间万物动静相衬、动静相生的道理,告诉人们:动静适宜,方可新陈代謝,生生不息。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对待动和静的态度出发,阐述了喜静喜动的各自原因,表现出人生追求的差异。第三个层次,具体分析动和静的含义与意义,交代了动和静在人类生活中的表现和价值,指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动静结合才能打造和谐社会。

写作此文,应先对这段满含哲理的话细细品读,了解每句话蕴含的深刻道理,再概括各层次的含义和全段话的主旨,从而选取、确定作文的立意。作文可取某一层次的含义为主题来写,亦可以全段话的主旨为主题;可以根据作者自身的偏好,重点阐述静或动的意义和价值,亦可辩证分析静与动相衬相生的道理。当然最好能开口小一点、挖掘深一点、议论透一点。至于文体的选择,最好选择议论性散文,追求立意新颖、涉笔成趣、内涵丰富。

【原作展示】

动静人生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文科班

夏钒

美好的人生,应该是“动”与“静”巧妙相融的。

人生,不能没有进取。我们应该用进取的“动”创造人生的辉煌。【开头两段,开门见山,揭示了作文主题。但是这样的开头有一个明显的不足:缺少导入,读来稍显突兀;动和静的内涵未作诠释,语义含混;两段话之间也缺少过渡。】

蛹脱壳而出,化成翩翩飞舞的蝴蝶;苗在岩石缝隙中扎根,开出艳丽的花朵;鹱鸟飞越海洋,最终拥有了幸福的家庭……万物进取,才创造了欣欣向荣的美好世界。人生,没有了进取,就如没有了灵魂的躯壳,思想已经一去不复返;人生,没有了进取,就如停滞不前的时钟,永远也不能找到正确的钟点。我们若只留恋过去的美景,或只陶醉于现实的风光,就永远无法到达彼岸的天堂。【这一段通过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突出了“动”的意义。但是语言表达上还要进一步推敲,以达到表意清楚、突出主旨的目的。最后的反面论证,亦要点出其“好逸恶动,不思进取”的特点,以从反面证明“动”的意义。】

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进取的“动”,还有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句中的“至善至美”之前,宜加上“同样”之类的修饰性词语,否则岂不是表明“静”的境界美于“动”的境界?】蕴藏着强大的力量,把最明净、澄澈的一面推至灵魂深处。这就是“静”,是心灵发出的深呼吸,是喧哗与浮躁中的宜人阳光。【这一段同样存在语言斟酌上的问题,写作者应当细心推敲语言,力求表达精准。】

但丁曾在《神曲》中这样描述人们“不断进取”的欲望:“他们似乎充其量只是渴望得到一只苹果,随后却逐渐变为渴望得到一头小羊;再进一步渴望得到漂亮的衣裳,然后是渴望得到马匹,再后是女人……”【引用之后,应对这句名言稍作分析,以转入下文的议论。】

可见,人生一味求“动”是不完美的。“动”就像不停飞驰的车轮,长久运转必然会滞重。【这个比喻不甚精当,需改动。】一味地“动”,是对生命资源过多的掠夺,会让生命倦怠,让心灵负债。正如但丁所总结的:“你只将眼光停留在财物上面,你便从真理之光中收获到黑暗。”【这里如果加上一个反面的实例会更好,会避免文章在论据使用上的单调。】

“静”,才会安抚心灵,让身心享受愉悦,让人生呈现坦然。

在《丰富的安静》中,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今天,在这个充满浮躁和喧嚣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坚守心灵的静、精神的静、生命的静。【还是应当适当补充一些事实论据,以丰富文章内容,避免论据单一。】

“动”与“静”,是人生的两端:一端给你激情和活力,一端给你宁静与安闲。如果没有“动”,就没有人生的峰峦,就没有人生的俯瞰;如果没有“静”,就不会有人生的淡定与沉着,不会有生命的从容与睿智。我们“动”要动得精彩,“静”要静得安详!

一个忙于奔波的人需要“静”下来——对自己的静,对周围的静,以及对功利的静。学会“静”,我们才会从容应对繁杂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变生活模式,学会在生存状态里轻松转身,让自己的脚步更轻松。

让“动”去书写人生的豪迈,让“静”去感悟生命的柔美!【全文收束有力。但在内容上有些偏重于对“静”的赞誉,故在赞美“静”的美好之前须加上一段赞美“动”的价值的话,使结尾做到动静均衡,立意公允,且与上文呼应。】

这篇习作立意鲜明,层次清晰,富于文采,激情洋溢。但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选用材料上的单一。整篇文章,论证上皆为引证,缺少例证。事实胜于雄辩,一篇议论文通篇没有事实论据,便显得内容单薄,论据单调,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二是引入话题时稍显突兀,总结全篇时略显偏颇,段落之间缺少过渡,影响了前后照应和文气连贯。三是语言表达富于激情但有欠精准,这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甚至造成读者的误读。

针对这篇习作存在的问题,可从这样三个方面进行修改、升格:一是适当添加事实性论据,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论证手法多样化,增强说服力。二是仔细推敲斟酌文章语言,使表达更准确,表意更清晰。三是精心设计文章的首尾,使文章导入更自然,总结更到位,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升格展示】

动静人生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文科班

夏钒

世间万物,亦动亦静。动静结合,生生不息。自然如此,社会亦然。人乃自然之子、宇宙精华,所以,美好的人生,当亦动亦静,动静相融。

对人生而言,动,是行动,是进取,是创造。我们应当用“动”创造人生的辉煌。【修改后的开头,语言简洁明快,入题更自然,主题更鲜明,与命题材料联系更紧密。】

蛹儿脱壳而出,化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苗儿在土壤中扎根,生长成参天大树;鹱鸟飞越千山万水,觅得了心爱的伴侣……正是一个“动”字,创造了欣欣向荣的美好世界。没有行动,人生便好似停摆的时钟,永远找不到正確的钟点;没有进取,人生便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思想已经一去不复返;没有创造,人生便成了坐吃山空的累赘,只能随光阴流逝了无痕迹……人若失去“动”的欲望和勇气,只留恋于过去的美景,或只陶醉于现实的风光,就会如冈察洛夫笔下那位连床都懒得下的奥勃洛莫夫,永远无法到达彼岸的天堂,甚至成为这个世界上的“多余人”。【这一层作了两个方面的修改。一是词句上的增删润色,使论述语言更贴近主题,更畅达;二是添加了奥勃洛莫夫的例子,使内容更丰富,论证更有力。】

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波澜壮阔的大境界之外,还有一种同样至善至美的大境界,这就是“静”。这种境界,蕴藏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最明净、最澄澈的精神的阳光送达我们的灵魂深处。“静”,是心灵发出的深呼吸,是喧嚣的风暴退却后的一片宁静的蓝天,是人类最后一处精神家园。【这一段的修改升格,重在词句的增删和润色。修改后表达更精准,排比的运用也使语言更有气势。】

但丁曾在《神曲》中这样描述人们“不断进取”的欲望:“他们似乎充其量只是渴望得到一只苹果,随后却逐渐变为渴望得到一头小羊;再进一步渴望得到漂亮的衣裳,然后是渴望得到马匹,再后是女人……”这句话堪称中国成语中的“欲壑难填”的形象化表达。【结尾添加的这句话,表明了欲望的“不断进取”乃是人类的共性,故须以“静”来抑制。】

可见,人生一味求“动”并不可取。“动”,就像不停加载的车辆,长久运转必然不堪其重。一味求“动”,是对生命资源过多的掠夺,会让生命倦怠,让心灵负债。正如但丁所总结的:“你只将眼光停留在财物上面,你便从真理之光中收获到黑暗。”想想柳宗元的寓言中那只名叫“蝜蝂”的小虫,岂不正是死在自己的“不断进取”的欲望之下?【这一段修改了一个比喻句,添加了一则例证材料。修改后表达更精当,材料更丰富。】

“静”,是安抚心灵的良药,让身心享受愉悦,让人生呈现坦然。

在《丰富的安静》中,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今天,在这个充满浮躁和喧嚣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坚守心灵的静、精神的静、生命的静,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如“坐听雪溜竟日”的徐霞客,如垂钓瓦尔登湖的梭罗……【这一段除了润色部分词句之外,段末添加了一组事实论据,意在丰富论据内容,使论证手法多样化。】

“动”与“静”,是人生的两端:一端给你激情和活力,一端给你宁静与安闲。如果没有“动”,就没有人生的峰峦,就没有人生的俯瞰;如果没有“静”,就不会有人生的淡定与沉着,不会有生命的从容与睿智。我们“动”要“动”得精彩,“静”要“静”得安详!

趁着年轻,我们需要行动,需要进取,需要创造——如此才能不枉一生,才会为我们身处的世界添砖加瓦,才会让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同时,一个忙于奔波的人亦须让自己“静”下来——静对自己,静对自然,静对社会,静对功利。学会“静”,我们才能从容应对繁杂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才能在不良的生存状态里轻松转身,才能让自己的步履更轻松、更自信。

以“动”去书写人生的豪迈,以“静”去感悟生命的柔美!【结尾的修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添加对“动”的总结,使结尾“动”“静”平衡,呼应开头,照应全文;二是词句上的润色,使表达更准确,语言更有文采。】

升格之后的文章,一是立意准确,观点辩证,体现了议论文的思辨性,强调了人生中“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论证手法上做到了丰富多样,引证、例证和类比论证相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三是思路明晰,结构井然,首尾呼应,整篇文章文气贯通,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四是语言凝练,表达精准,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形象优美,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

本期赠卷参考答案:

一、(一)1.B[第②段对应的原文“只有……才会”表达的是必要条件关系,A项使用关联词“就能”将必要条件偷换为充分条件,致使判断失当;C项为强加因果,据原文第④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说明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歪曲原意,原文第⑤段中有“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的明确表述。]

2.D[A、B、C项的表述均正确无误。文章末段(第⑤段)的分论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此段中有“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的表述,但并未讨论“正面人物的塑造”问题,所以D项的分析不正确,属于“无中生有”。]

3.D(此项第一句话的表述无误,但第二句“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曲解了原文。原文最末一段提出应“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但并没有讲到艺术家创作“多”与“少”的问题。)

(二)4.A(“材料一”中对预防、治理、修复三方面工作有清晰的界定。A项所述属于“治理”工作中的“脱水”,不属于修复工作;B项“除锈”为清除“附着物”,属于修复工作;C项修补“破损的古籍”,属于修复工作。D项,“破碎的古代瓷器”是“已经变形的遗产”,对其进行“粘接”属于修复工作。)

5.C(据“材料三”可知,用纸浆补书机修补法修补书页属于“修复方案”而非“去酸方案”,而且原文中没有关于“纸浆补书机修补法”“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的表述。)

6.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

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

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7.D(该项“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作者故事新编,古为今用,使用幽默的手法,借古代故事巧妙嫁接现代词语,正是为了实现讽刺现实的目的。)

8.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解析:结合小说内容,能称为“中国的脊梁”的,只能是禹及其随员。换言之,题目要求考生分析的,就是鲁迅先生是如何具体塑造禹及其随员这些人物形象的。这就涉及人物描写的手法,有直接描写,如肖像、言行、动作、心理描写等;还有烘托与对比等侧面描写。)

9.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文本特征”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包括最明显的选材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运用、结构特色、思想特点、语言特点等。本题题干已明示考生必须“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作分析,故而不必涉及其他方面。只要说明所依据的是什么“故事”,其“新编”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思想、艺术效果即可。)

二、(一)10.C(“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不合语法与常理,排除A项;“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不合表达习惯与常理,排除D项;“门下甚幸爱”不合前后文语境,排除B项。)

11.A(选项中“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表述有误。当时各种学说流派众多,故称“诸子百家”,但其实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影响最深远”的应是儒、道、墨三家,法家与农家不在其列。)

12.C(“于是任命他……”错,据原文“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可知,是过了一段时间才任命他为梁怀王的太傅;另外,说“重新得到重用”也不准确,因为此前及以后都是做地方王的太傅,前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淮王太傅。)

13.(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关键词:乃、短、专、擅权、纷乱)

(2)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关键词:数、或、非、稍、削之)

14.C(“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原意是作者赞美许道宁通过一扇小窗大小的画作,表达出辽阔万里之势。)

15.第一问:画中蕴含着绝妙的诗意,却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16.(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三、17.D(“边缘化”指向人或事物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侧重于表达越来越不被重视的意思;“私人化”指向大众化的反方向移动、变化。从文中的“被社会遗忘”来看,应填“边缘化”。第二处应填“焕发”,因为“焕发”比“获得”更有表现力,而且更突出了古琴自身的内在力量;从搭配看,“焕發……生机”也更恰当。第三处,“制约”强调外在因素的约束;“约束”则内外因素皆可:所以用“约束”。结合前文“禁”的意思,最后一空应填“修身养性”。)

18.D(文段的第四、五两句,以如何看待“古琴音量小”为讨论的中心。作为议论的对象,最好独立呈现;此外,“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也与下文“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形成最佳呼应,故选D最恰当。A、B、C项都坐实了“音量小”是缺点,也与下文“我”的看法相互抵牾,难以吻合。)

19.C(A、D两项第二分句都是一个长句,行文拖沓,可直接排除;A、B两项均使用“使得它是”的说法,属动宾搭配不当,亦可排除。而且,A项的关联词位置不当,使得后一句的“使”缺少主语;D项,“因为”作为表原因的介词置于句首,也使得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基于这些理由,A、B、D项都应排除,本小题只能选C项。)

20.①压力与肥胖有联系;②本来应该是低谷时;③压力产生的时间

21.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答题方法:忽略次要信息,寻找并把握关键信息,而后进行语言上的整合。)

四、22.写作提示:略(可阅读本期刘松来、王亮、王道信的专题文章,并参看相关例文及评语)

附:

1.【文言文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便能赋诗作文,在全郡都有名声。(当初)吴廷尉做河南郡的太守,听说贾谊才学优异,把他招到自己衙门任职,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因(吴廷尉)与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说贾谊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汉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问题,那些年长的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于是他草拟了各种礼仪与制度,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与大臣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从此,汉文帝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之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不知不觉地把座位往贾谊身边移。听完之后,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但汉文帝没有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2.【古诗译文】

整个画面都是浩浩的长江水;一片苍苍茫茫,这究竟是哪个地方的山?许道宁的画从来都透着万里之遥的意蕴,如今却只在一窗之间得以展现。只见万木沉浸在苍茫的暮色中;一片孤云徘徊在天际,不愿离去。画中蕴含优美的诗意,但(我)吟出后又感觉与画境全不相关。

(本卷答案解析和古诗文译文由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何有湖老师提供)

猜你喜欢
贾谊人生
贾谊究竟是否怀才不遇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贾谊为何英年早逝
怀才不遇的贾谊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
贾谊谱系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