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来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江西省使用的高考全国I卷的作文题,是一道以材料为写作背景的任务驱动型“准命题”作文题,其“准命题”是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关于这道作文题的整体把握,尽管各路专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还是比较认同温儒敏先生的看法:
全国I卷列出现实中一些对于劳动不理解、不重视的言论,要求写一篇“热爱劳动”的演讲稿。今年中央提出要增设劳动课,社会上也在宣传“大国工匠”,劳动的话题很热。这道题估计很多老师都押中了。但越是很多人有准备,要写好,要出彩,就更难了。估计不少考生会针对所列举的几种轻视劳动的错误观点一一批驳,然后讲一通劳动如何重要。这就流于一般。最好能扣住“从我做起”,以及如何“从我做起”去展开论说,可以结合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在叙写中讲明道理。还有,写的必须是演讲稿,要考虑拟想听众接受的情况,词语运用、口气和一般议论文是不一样的。如果写成一般议论文,会扣分。(转引自《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综合温儒敏先生的看法,我们认为这道作文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而是出现了准命题形式。一般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往往只是在材料型作文题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从而较好地破解了高考作文开放性与限制性之间的矛盾。就一般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命题者只需发出“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在“任务指令”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即可。这种“任务指令”一般不会限定考生作文的立意,至多也只是限定了作文的立意方向。比如2018年全国I卷的作文题,其立意恰如坊间所言,可以高度概括为“世纪宝宝中国梦”;在“中国梦”的范围内,考生还是可以自主立意的。今年的作文题则不同,由于准命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出现,考生作文的立意已经被严格限定,几乎不存在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
除了立意被限定之外,作为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还必须在写作中完成以下几项“指令”。
一是内容指令。作文题明确规定,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框架内,作文的内容还必须涵盖两项基本任务,即“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其中“认识与思考”的对象主要是材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还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不尊重别人付出的劳动,不尊重劳动的果实,不尊重体力劳动者。至于“希望与建议”,则显然是指围绕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做文章。
二是对象指令。对象指令主要指背景材料和“任务指令”中涉及的人与事。命题者明确规定作文必须“结合材料内容”,而材料内容包括引导语中对劳动的充分肯定和现实生活中部分同学对待劳动的种种错误言行。考生的“认识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所圈定的对象。而“任务指令”中的“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學”,则是预设了听众对象。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处的“本校同学”,显然是“我”的同龄人。换言之,写作过程中,考生必须处处以拟想受众为对象,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自说自话。
三是文体指令。文体指令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常规文体的选择,既可议论说理,亦可记叙抒情;其次是任务指令中规定的特殊文体——演讲稿。既然是要求“写一篇演讲稿”,那就必须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用温儒敏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考虑拟想听众接受的情况,词语运用、口气和一般议论文是不一样的”。
在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根据题意要求,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上述指令性任务,能针对那些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学生的某一种想法或态度,进行批评、劝说、引导,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劳动的误区。他们有的批评“没空劳动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思想的本质是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了劳动所具有的学习所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有的则批评“替代劳动说”,指出依靠人工智能或花钱雇人虽能替代你劳动,却无法替代你养成吃苦耐劳的顽强品格和尊重体力劳动的健全人格。此类作文大多以“扬劳动之帆,逐筑梦之浪”“浇灌劳动之花,领略劳动之美”“无劳动,不成人”……为标题,往往能进入优秀作文的行列。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考生却罔顾作文的“任务指令”,既缺乏务实说理的能力,也全然不顾及演讲稿的文体特征。有的考生甚至不是从学生对象的角度出发,而仅从社会层面出发;不从对体力劳动的认识偏差和错误态度出发,而仅从一般劳动、人类劳动的角度出发找事例、说道理,最后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地呼几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口号。文章隔靴搔痒,空洞无物,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嫌。概括起来说,今年江西高考作文的典型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失误
(1)脱离试题创设的写作情境——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忽视演讲对象,不能拨响听众心里绷得最紧的弦——三个“有的说”,一个“还有”;而只是泛泛谈论“热爱劳动”。
有的考生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写起,写农牧文明、农耕文明中劳动对人类进化、社会进步的作用;有的写现代文明中,劳动对科技进步、人类文明的意义,如港珠澳大桥的开通,鹊桥中继卫星遨游太空,领先科技前沿的量子缠绕技术等;有的写劳动可以舒展筋骨、强健身心,劳动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劳动可以创造精神文明等;有的写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可以改变命运等。
这些劳动的正面意义当然可以写,也是试题提供的材料中的一部分;但若只谈劳动的正面意义,而缺少帮助同学们化解心结,走出对劳动认识误区的内容,那最多只能算是完成了部分指令性任务。
(2)对题中所讲“劳动”的概念认识模糊。虽然试题材料中的“两个源泉”“一个传统”,以及所提及的“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可理解为一般劳动,但一些同学怕苦怕累,不愿劳动的种种想法显然是指体力劳动。因此,决不可“劳动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有的考生把艰苦奋斗当劳动写:写王进喜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噴,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章丘铁锅一万三千次煅打等;有的考生把理想信念当劳动写: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剑,肩住黑暗的闸门,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有的考生把勤奋学习当劳动写,把锻炼身体当劳动写,把创新当劳动写……直至提出“劳动兴国”“让劳动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的口号。文章的针对性大打折扣。
2.文体失误
(1)有些作文按试题材料的顺序,逐一解释说明,不像演讲稿,倒像一篇扩写。相当多的考生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劳动重要,说明两个源泉、一个传统,从正面说劳动光荣,要热爱劳动;然后用六分之一的篇幅写劳动中不和谐的音符,分别解释三个“有的说”、一个“还有”;最后用六分之一的篇幅写“从我做起”,提出一些诸如扫地抹桌、倒垃圾、修马桶的具体建议。没有中心,缺乏重点,不痛不痒,完全不具备演讲稿的文体特征。
(2)论据不能论证论点。有些作文所列论据不能证明劳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如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创造中国医学的辉煌,郎平带领中国女排折桂里约奥运,徐光荣守望于稀土发展,为中国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3.表达失误
(1)语言不合逻辑。如:“古之张衡刻苦钻研,扫庭院、扫天下靠劳动;今之雷海为奋斗在大街小巷,背诵古诗词靠劳动;村上春树伏案写作靠劳动;梁启超奋笔疾书奔走呼号,创办报刊靠劳动;国学大师陈寅恪整理史料靠劳动……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民请命,奔走民间,更是劳动的表率。”
(2)语言不得体。如:
“你吃了睡,睡了吃,你猪呀!”——话语不文明,且伤害拟想听众。
“你不愿劳动,根子在你爸妈,你老爸吃饭叫外卖,购物靠快递,家里搞卫生叫钟点工,成天宅在家里,给你做啥榜样;你老妈成天说你只要学习好就行,家务活有我哩。你老爸老妈把‘学习不好,将来扫大街去’挂在嘴上,他们不是你轻视劳动的罪魁祸首吗?”——话虽有理,但这样说听众受不了,也不符合演讲稿的语体要求。
综上所述,今年江西高考作文答卷虽然不会跑题,不及格卷很少,但问题仍然很多,优秀率不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归结起来说,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题目限定性过多,束缚了考生的思路,不利于优秀考生发挥。如前所述,今年全国I卷作文题既有立意限制,又有文体限制,同时还有受众限制。在如此多的限制当中作文,考生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难以伸展手脚。其实这道作文题只要稍加改造,将“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删去,考生的发挥空间就会成倍增加。
二是高考试卷的阅读体量空前巨大,就连语言运用题都有三大段文字需要认真阅读。考生完成阅读题后,时间已所剩无几,面对作文只能提笔就写;而作文题所给材料中列举的时下中学生不愿意劳动的三个心结,似是而非,要批评、劝说,不是那么容易,只好虚晃一枪,忙着写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美丽,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这种短时间内不假思索赶出来的急就章流于一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去年高考与前年高考的作文题都有宏大叙事、史诗风格的倾向,因此,不少考生一年备考练的都是此类风格,一旦试题面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写贵在分析、务实感人的作文,很多考生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很不适应。
总之,2019年江西高考的作文虽然不乏佳作,均分也较高,但总体流于平庸,优秀率极低。问题的出现固然与作文题不无关系,但日常教学的偏差可能才是更主要的成因。如果高中的作文教学总是高考考什么我就练什么,一切唯高考马首是瞻,那结果恐怕永远只会慢半拍,既无益于母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无助于高考获取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