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反复结构文本”的教学

2019-09-10 18:44田雅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然段尾巴形式

田雅琴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指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重复某一话语,有时是词语,有时是句子,有时是语段。在文章中运用反复的手法来表达,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有韵律美,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强化文本内容,传递情感。在教材中,经常会有一些“反复结构文本”内容的出现,它们具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些“反复结构文本”进行分析,并采取恰当的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反复结构文本”的特点

从结构上来看,“反复结构文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指一般形式上的反复,主要是几个自然段以并列段的形式出现;二是“三段式”反复,主要是相同或者相似情节连续出现三次以上的反复;三是“循环式”反复,主要是指相同或者相似情节以链条形式的反复,周而复始,又回到了起点。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反复结构文本”中,相似的语句或者相似的故事情节反复出现,在学生看来会特别的新鲜、有趣、好玩,他们特别喜欢朗读这些部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时,这首儿歌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其中,“谁的……谁的……谁的……”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两次,并且“短、伞、弯、扁”这些词语的韵母“ɑn”押韵,读起来很有韵味。因此,在課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反复的朗读来感受押韵给句子带来的趣味,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渗透篇章意识

篇章意识不仅是指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还是指一种思维的方式,以及分析综合能力。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字词的发展上,还表现在篇章能力的形成上,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篇章意识的渗透。

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四季》一文主要是以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把握这种结构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再如,在统编本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文中反复结构的文本内容每次都是以“蜘蛛卖什么,卖给了谁,结果如何”的形式展开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关注的目光由表达内容向表达形式上转变,有助于学生篇章意识的形成。

3.促进学生语感形成

“反复结构文本”由于其形式上的特点,会出现大量的“相同之处”,在阅读教学中,聚焦这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段的理解,积累感悟与运用,提升学生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在第1~4自然段中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构段形式进行反复的,不同之处是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搬运水果的动作不同,主要有掰玉米、摘桃子、抱西瓜、追小兔子等。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提升学生迁移能力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对另一种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反复结构文本”自身的特点,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它给学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这类表达的主要特点,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如统编本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首小诗以反复的结构形式为读者讲了几种在野外辨认方向的方法,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范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在野外辨认方向的方法进行写话训练,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

二、“反复结构文本”的教学策略

在“反复结构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这类文本的特征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这类文本的语言表达规律,鼓励他们积累迁移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1.主动发现,习得规律

儿童是天生的发现者,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反复结构文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其规律,因此,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密。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直接让学生去文中寻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去发现文中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会发现这首小诗中第1~3小节的开头都是以“什么尖尖,什么圆圆,什么弯弯”为开头的,只有第4小节是以“雪人大肚子一挺”为开头,另外,在每一小节的结尾都是以“我是什么”的形式结尾。这样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可以使学生被一种惊喜感与满足感所充盈,真正感受到朗读“反复结构文本”的乐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2.举一反三,提升能力

“反复结构文本”多是以相似段落结构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做到重点突破,由扶到放,迁移方法。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教师可以把第2自然段作为重点指导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先思考小水珠说了什么,荷叶是它的什么,小水珠做了什么动作,并学着做一做。在这一自然段教学的基础上,由于课文其他段落中的“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描写结构形式与这一自然段相似,因此,在学习其他段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放手,并让学生以“朗读、发现、表演”的形式进行阅读,这样的举一反三不仅使学生感到新鲜、好玩、有趣,还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3.搭建支架,复述背诵

俗话说“厚积薄发”,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在“反复结构文本”的教学中,富有韵律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适合背诵。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由于课文内容较长,文章中“反复结构文本”出现的地方较多,要想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很好地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背诵与复述,教师就可以从“反复结构文本”的特点出发组织教学。首先,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角色,了解它们出场的先后顺序;其次,要知道狗熊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每次通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最后,特别需要学生记住的是文中反复内容出现在什么地方,一共出现了几次,掌握文本中反复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诵或者复述文本内容,就会轻松容易多了,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与记忆能力的提升。

4.习得方法,模仿迁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反复结构文本”具有样板与示范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子,鼓励学生学习模仿,迁移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主要以反复的结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情景。在教学中,在学生对其他动物尾巴的功能有了一定了解与认识时,结合文本中反复结构的特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文本中的样子续编故事,想一想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会说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材中的“反复结构文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吸收、表达与运用的通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反复结构文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真正发挥出“反复结构文本”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长江镇车马湖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自然段尾巴形式
秋天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美丽的秋天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