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的研究思考

2019-09-10 07:22丁莉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

丁莉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操作兴趣,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在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评价上进行创新探索,以激活学生的作业训练思维,调动学生的作业训练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形成数学学科能力。

【关键词】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评价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课堂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一直以来,课外作业被视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重要工具,它的设计往往存在很多缺陷:一成不变、形式单一、结果雷同等。这样机械重复的作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特别是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小学生,机械性作业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作业布置展开深入研究,利用学习多样性、开放性、灵动性等特征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内化学习认知,形成丰富的学科素养。

一、形式上走向多样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业设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诉求对作业形式展开创新设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探索,以培养学生的操作主动性,让学生从排斥作业到热爱作业。作业形式众多,我们该如何做出理性选择呢?

1.游戏类作业

儿童天性好玩。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一些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成游戏题,寓教于乐。例如,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设计的作业是“猜数游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想好一个数,让另一个人来猜,看谁猜得准且猜数的次数更少。每猜一次,出题者都要给出一次提示,如你猜得数太大了、小一点、这个数在你猜的数的前面等。这样的游戏类作业带有“玩”的色彩,深受学生的喜爱,且课间、放学路上都可以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人之间也可以玩。在游戏中,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当然教师在设计游戏类作业时一定要考虑游戏与所学数学内容的关联性,让游戏有“数学味”。

2.设计类作业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学习了“位置與方向”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操作性作业:去公园游玩时,需要找到一定的游玩路线,如果你是导游,你能否给游客设计一份导游图,将主要景点和道路连接起来,为游客提供清晰的行进路线。这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了公园的主要景点,有的还添加了美食店、洗手间等设施,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在完成这份作业的同时,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3.情境类作业

设计情境类作业时,教师需要深入生活之中,对数学情境形式展开筛选,为学生设计适合度更高的学习情境,以成功调动学生的作业操作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复习”后,教师设计的作业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饼干盒,我们要将其拼接到一起,根据你的观察和分析,有哪些拼接拼法呢?如果要节省材料,哪种拼法最合适?学生拿到作业后,情不自禁地展开研究。学生被生活情境所感染,自然会进入作业练习之中。

二、内容上走向生活

“生活即教育”彰显了生活化教育的精髓,我们在落实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时,需要建立明确的生活教学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1.生活观察作业

数学观察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观察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观察有着特殊兴趣,教师应给出科学的设计,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更多的新问题,面对更多新情况,也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学生学习“克与千克”一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去超市里找一找,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哪些物品的质量比1千克要少得多?通过观察,学生对1千克的物品质量有了初步的体验,上课交流时能够有切身体会。

2.生活调查作业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学习《统计》一课后,恰逢学校组织春游,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制作统计图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欢乐。

3.生活实践作业

在设计生活实践作业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进行设计。例如,学习了“一亿有多大”后,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每天能节约多少粒米?如果100粒米是35克,那么这些大米是多少吨?你还想到了什么?完成时间为一周,制作小报或PPT。一周后,学生的反馈让笔者感到惊喜。从这一调查中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的学生说,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不难,但贵在坚持。如果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国家会更强大。这就是“一粒米的力量”。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学生既解决了综合性数学问题,也收获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生活探究作业

设计生活探究性作业时,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探究认知基础以及学生的生活认知积累情况,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这样的探索设计才会取得更好效果。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笔者设计的探究作业是:用一根16厘米长的花边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你有几种围法?它们的周长与面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发现?利用这个发现,你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规律,应用新的规律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

三、评价上走向多元

课外作业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最终的完成结果,还应重视完成的过程,从而借助评价成功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另外,教师还要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允许学生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评价可以将家长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当然,生活化是指在模拟情境或现实生活中开展课外作业,相应的评价要实用、接近生活。

总之,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教师对数学课外作业进行精心设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参考文献】

林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艺术,2017(05):58-59.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试分析高中化学的个性化作业评价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
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思考
用心摆弄数学作业评价的“魔方”
浅谈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布置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