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秘密和玄机

2019-09-10 07:22:44郭文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1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自主能力

【关键词】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7-0045-02

【作者简介】郭文红,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210036)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

作业的秘密

晚上9点了,“写话”作业总算完成了,整理书包时,二年级的小宝没有把“写话”作业放进书包,而是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写话’作业明天不一定交,李老师说了,这个星期内都可以。”

妈妈将信将疑,反复确认:“真的吗?明天真的可以不用交吗?”“是的,李老师说了,一周内都可以。”

早上一进教室,小宝就跑到李老师面前说:“老师,我今天的作业本忘记带了,我能不能在学校重新补写呢?”老师看着懂事的孩子,点头同意了。

很快,小宝妈妈看到了老师在班级QQ群里发出的消息,知道“写话”作业其实应该今天交,而女儿已经在学校补好了作业。

满心疑惑的妈妈非常不能理解女儿的行为,她为什么要两头说假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妈妈赶紧与老师进行了沟通。

一番交流后,老师似乎了解了一些“秘密”。

原来,小宝妈妈因为职业的关系,对文字比较敏感,酷爱看书的女儿似乎也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嘴巴里经常也会冒出一些同龄孩子听不懂的成语或“新词”。而母亲在日常和女儿的对话交流中,经常会对女儿的一些“不当”用词进行纠偏和矫正,这让女儿对母亲又是自豪又是烦恼,自豪是因为身边人都夸妈妈文章写得好,烦恼是因为自己总不能得到妈妈的认可,而妈妈对自己说的那些词语似乎也不能完全明白,每当这时候,小宝就会选择躲开不听。交流中妈妈自己提到的一件事:一次傍晚散步的时候,小宝看到湖边地上做的一片地灯,说:“妈妈,这片灯一眼看去好壮阔啊。”妈妈立刻纠正她词语用得不恰当,并进一步解释“壮阔”的意思。可小宝没有听完妈妈的话,就跑开了。

理清了家庭教育背景之后,对于今天小宝的举动似乎就不难明白了:昨天晚上在家里完成的那份写话作业,又是一篇被妈妈仔细、认真、专业地辅导过的“美文”,然而却是一篇小宝自己无法理解也不认可的“写话”。年幼的她在家里无法公开违抗妈妈,然而却在心里决定并选择了第二天的逃避策略——“忘记带作业本”。

秘密中的玄机

仔细回忆一下早上的情况,其实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小宝一进教室就主动说忘记带作业了,说明她很清楚當天应该交作业,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跟老师商量重新写一遍);而且她能很快补写完作业,说明昨天的作业对她来说不存在困难,不会因为难度系数过高导致难以完成的情况出现。既然作业可以轻松完成,为何小宝不把在家里已经写好的作业带来,还这么煞费苦心地让妈妈相信第二天不用交作业呢?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不愿意多写一遍作业的,而小宝今天恰恰不走寻常路。这么不寻常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不想交在家里完成的那份作业。

由此,我想到自己工作这么多年来接触到的很多家长在行动上、精神上控制孩子的案例。有孩子选择用考试时一个字不写的方式来反抗家长、老师的强权;有孩子用躺在家里一年不上学的方式来抗议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有孩子成年后用拉黑父母的联系方式,12年不归家,并写下万字长文的方式控诉父母的“控制与伤害”……这样极端的处事方式,其起因一定是在低龄阶段的心理失衡,这类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家庭教养方式出现偏差。

儿童在5岁半左右,独立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他们更希望被尊重,想拥有自主发言权。7岁的小宝已经有了相当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对于新鲜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认知并愿意积极去表达,这说明她的认知水平正在飞速发展,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尊严,希望有更多的独立空间。而父母们更多的是出于担心或者焦虑,总是武断地限制甚至控制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变得胆怯不自信,同时也会本能地选择逃避那个得不到认可、得不到肯定而自己暂时又无力挣脱的空间。

7岁小宝的行为正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指导家长及时调整思路,看到积极的一面:这对于孩子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他的能力增强了,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父母们应该积极地支持他们的发展,这样他们才会更加自信。具体说,教师可以给家长以下建议:(1)尽可能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倾听孩子的心声。比如前文中小宝说出的“壮阔”一词,其实是她看到现实场景,结合自己认知思考后的理解,虽然不一定精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个非常棒的思维过程。家长可以在看到合适的场景时再来告知孩子,壮阔一般是用在这里的,可能效果要好一些。(2)充分尊重孩子,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你轻蔑或不相信甚至讥讽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让他越来越不自信,不再与你交流,还可能也学会了嘲笑别人。(3)尽可能和孩子一起讨论,鼓励他们多表达意见。同时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用平和、友善的方式及时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遇到不同意见时,不是简单地选择回避、冷战,而是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分享,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这样的言传身教也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主动沟通。(4)无条件地爱孩子。让孩子很清楚地感觉到,就算是自己“不听话”,爸爸妈妈依然宽容自己、接纳自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获得思想的自由。

从孩子“反常”的举动中,发现其正常的心理活动,进而有效地予以引导和帮助,这不但需要教育者敏锐的眼光、丰富的智慧,更需要一颗理解儿童、贴近儿童的心。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自主能力
浅谈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如何发挥政府职能
学周刊(2017年27期)2017-08-09 18:17:46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新特点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创新时代(2017年5期)2017-05-22 20:18:32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文理导航(2017年12期)2017-04-21 03:16:10
共享“心灵之约”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8:28:05
浅析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
刍议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18:43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