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攀登道德、思想高峰的基石

2019-09-10 07:22:44成尚荣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基石必修课

成尚荣

全国教育大会又一次提出立德树人的伟大要求。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向那么明确,信念那么坚定,情感那么激越——立德树人在教育的天空,不,是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高高竖起一面旗帜,昭示着教育的未来,呼应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其实,加强德育是世界共同话题,仰望并努力攀登思想和道德高峰,是所有教育人的共同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特别好:孩子应当“对攀登上道德品格高峰的人深表敬意……应当去仰望人的高峰,而不应当低着头去凝视坑洼和沼泽。让少年公民的头永远仰望着闪着崇高思想的高峰……要对孩子们讲英雄业绩美,使他们的眼界永远向着高峰”。

高峰的抵达是要靠攀登的,而攀登要从基石开始。对于基石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依我看,最可靠、最坚实的基石就是课程,是德育课程。课程好比是一条山路,有目标、有计划、有路线、分阶段、有步骤。不难理解,当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一个重要课题亟须研究:德育课程化。毋庸置疑,德育课程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必要举措、一项重要保证。

德育课程的内涵十分丰富,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以学科形式呈现的德育课程,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高中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二是各个学科、各种活动都要渗透德育,并努力开发内蕴的德育元素。三是要加强德育,让以德育人成为校长、教师和职工的必修课。以上三个方面的内涵都很重要,但在实践中,以德育人的教职员工必修课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意识不强、课程化程度不高、路径不太明晰、效果不甚明显,这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德育作為教职员工的必修课,关键是教职员工都要成为道德教师。道德教师是超越学科的,其要义是:对德育的价值有深刻认知并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教职员工本身有道德,以身作则,应作为学生的道德榜样;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道德的方式是尊重的方式、吸引人的方式、循循善诱的方式;能结合自己的工作,不失时机地融入道德教育。可见,作为教职员工必修课的道德课程,内容固然重要,但重点不在课程内容,内容要为人所把握;方法固然重要,但重点也不在方法,方法是人创造的。只有当教职员工都成为道德教师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也许,这样的道德教师才是闪着光辉的道德高峰、思想高峰,学生才会去仰望,于是德育课程化的目标才会实现。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基石必修课
教育部:加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
科教新报(2023年17期)2023-08-12 09:28:10
立足三个突出 奠定安全基石
鲸宝宝的必修课
学校如何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以美国教职员工入职审查制度为例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法大研究生(2020年2期)2020-01-19 01:41:40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今日财富(2018年31期)2018-05-14 12:12:15
核 安全基石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4
用爱做教育的基石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8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30:59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