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琦
声乐教学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使其学会欣赏音乐、实践音乐,培养其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促进人际沟通、情感交流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声乐学习与音乐素养
声乐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把语言与歌喉相结合,用情感化的旋律塑造出鲜明悦耳的听觉形象。声乐学习包含着多种元素,学生不仅要学习声乐知识,还要从其他方面进行完善,其中自身的音乐素养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关系到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表现和创造,这些是声乐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理解音乐素养不单纯是具有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有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其内涵更加宽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感知音乐审美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和人文内涵的总体知觉,是一种主观思维上的感悟,需要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实现。
教师通过正确的声乐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进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享受声乐作品的同时,让他们的心灵在这个开放、包容的新时代环境下得到净化。
2.音乐实践表达
学习声乐的目的是将好的声乐作品内涵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大家接受,并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升华。声乐实践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应侧重理解感悟、表现创造,而情感的表达则是核心。因此,通过不断的、有效的声乐实践,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优秀声乐作品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能最终实现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3.理解音乐文化
通过声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是每个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学生也可从声乐学习的角度认识社会,了解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明确声乐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知声乐。
二、把握审美教学灵魂,凸显声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以看出,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声乐中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1.以审美为核心,确立正确定位目标
好的歌唱不仅要有声音的高低,更要把握旋律的走向、节拍的律动、歌词语感,不仅要有声,也要有形。声乐课堂要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声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能力开展教学。如,从声乐作品中认知音乐表现的对象和情感;从声乐表现要素体验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及社会功能。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声乐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只是教学生唱歌,而是在设计声乐课时将每一首声乐作品的学习都作为一种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以美的声音表达美的情感,达到最终培养学生提升音乐素养的目的。
2.识人知声,指导找准优美音色
音色是评判声乐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正确、有效的声音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优美音色。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首先,了解嗓音生理结构是重要前提。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都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去挖掘和维护每个学生的声音,做到对不同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
然后,以自然音为基础,以弱声为引导,逐步过渡到头声发音。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从头部高位置发出的,无论旋律向上、向下,都要在高位置上发音,这样的声音才会明亮圆润。
其次,指导学生声音的连贯和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歌曲的演唱只有融入内心的情感,才能正确地表达歌曲。
在教学中,教师将声音的处理和歌曲所蕴含的情感结合起来,如,表现欢乐的情绪,声音就要流畅生动,表现严肃、庄严的情绪,声音就要坚硬,爆发性强一些,只有将声音与情感统一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演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优美音色。
三、树立“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丰富音乐实践并感悟
正确的教学观念是通过科学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的,只有真正吃透和理解《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把学生培养成声乐课堂的主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声乐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在声乐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演唱基本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个别声乐学生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对声乐作品的深入挖掘;只注重课堂热闹华丽,忽视学生内在的思想……一节课下来,能提升学生多少能力,是否达到教学效果则很少思考。
2.提升声乐教学效果
声乐教学效果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多少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完成了多少教学内容。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授學生声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把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表现自己的能力,从点滴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声乐实践能力是音乐素养的重点
声乐的审美感知过程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生动、多样的声乐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实现的。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聆听构成音乐美感的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诸要素的对比;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声乐实践,带着丰富的想象,品味声乐的气氛、情绪和所表现的内容,并将这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逐渐促进声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有效形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是检验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重视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声乐实践中认知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有效的声乐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用相长的完美结合。
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理解和认知不同人文语境
学生音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而声乐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和人文修养最大化地挖掘。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音乐审美感悟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把握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下以及拥有人文视野的宽度和高度。
1.引入声乐作品鉴赏,情感渗透辅助教学
教学中,把声乐作品的鉴赏过程作为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的体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音乐审美观,逐渐培养其音乐素养。
2.理解和认知不同人文语境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更多注重声乐作品的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让其心灵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净化,从感知和表现的具体声乐作品中,体验、学习、理解每个国家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树立平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文化价值观和人文情怀。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声乐作品,了解分析声乐作品背后社会环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来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总之,音乐素养是一点一滴逐步养成的,声乐教学不仅是声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从而为学生塑造一个真善美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不断完善人格的目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