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圈”心育实践初探

2019-09-10 07:22程坚伟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1期
关键词:倾听

程坚伟

【摘 要】鼓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及方法,以喜闻乐见的集体形式、不拘一格的体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恢复积极心理动力。鼓圈心育运用积极心理学中倡导的“调动每个人的积极心理资源”,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力量,通过倾听、模仿、自我设计、自我表达、团队展示、自由指挥等环节,培养参与者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鼓圈;倾听;自我表达;积极心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8-0040-04

众多研究表明,倾听与自我表达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情绪控制能力差、学习力低、社会交往能力弱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高竞争感、高孤独感的时代,身处青春发育期的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十分重视自己的话语权,与父母、师长存在明显代沟,不愿意接受说理、说教等言语。一旦不被倾听、不被理解,不善于表达的初中生就会表现出各种负性情绪。

鼓圈心育突出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对于鼓圈精神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與技术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心理的成长,将研究性学习、倾听表达、团体活动与个体成长融合在具体的活动中,力求体现倾听和表达的内在整合,发展学生的自我关怀能力。

一、鼓圈的概念

鼓圈(Drum Circle)作为团体音乐治疗的一种形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广泛用于学校、企业、社区等团队建设和个人成长活动中。它是由任意一组人围成一个圆圈,在专业引导师的引导推动下自由演奏打击乐器。鼓圈的目的不是表演,而是促进参与者在鼓圈中得到成长,缓解压力,提高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确定自我效能感和存在意识,促进团队团结。

二、鼓圈的内容与形式

(一)鼓圈中常用的乐器

鼓圈属于音乐治疗中的一种技术,器材的专业性非常重要。鼓圈活动一般采用音乐治疗专用乐器,也可以用非洲鼓(8寸、10寸、12寸),兼顾高、中、低音配置。金贝鼓、东贝克鼓、康加鼓、邦戈鼓等都可以选用,并搭配散响类小打击乐器与色彩性乐器,如三角铁、沙锤、串铃等。无论选用哪种类型的乐器,都需要有专业构造和用途,粗制滥造的乐器会让整体演奏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鼓圈中座位的安排

根据鼓圈参与人数排放位置,围成若干同心圆,以引导者为中心。一般在鼓圈中设立4个通道,便于引导师在指导鼓圈活动中进退场,用听觉、视觉等感知鼓圈内成员的现场心理需求,即时反馈与调控,达到引导者与参与者默契合作、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鼓圈中的分工

鼓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区娱乐性鼓圈,另一类是音乐治疗性的鼓圈。参与者不分年龄、职业、性别、性格、爱好等个人因素,都可以参与鼓圈活动。社区娱乐性鼓圈相较于治疗性鼓圈专业性稍弱,结构性也稍弱一些,更多注重参与性和娱乐性。一般来说,社区娱乐性鼓圈的参与群众和引导者不需要有专业背景。在治疗性鼓圈中,因为前期进行了评估,有一定的治疗目标,因此更注重鼓圈的针对性设计和实施,音乐治疗师担任引导师的角色,让参与者更多地觉察自我与他人,在演奏中达成目标。

(四)鼓圈的演奏原则

1.“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是指在演奏中,音乐属于每个人,无论谁都有创造音乐的权利,发挥人与生俱来的律动本能,不刻意去雕琢、设计,使尊重与接纳在鼓圈中得以体现.更提倡自我引导与自我实现。

2.“请跟随跟随你的人”。

“请跟随跟随你的人”,是指在团体演奏中稳定地律动。律动就是团体成员之间建立的关系纽带,带来团体安全与存在感。 3.“不教而教”。 “不教而教”是让各类乐器轮流发声,共同演奏一段鼓歌,让现场的参与者清晰地从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身体的动觉感知到各类乐器的振动与音色,不需要停下来进行专门的语言讲解,达到心领神会、一目了然的效果。

三、鼓圈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一)各年级实施主题

1.七年级主题。

七年级的主题是鼓圈精神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鼓圈精神文化的起源及演变过程,鼓圈精神文化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认识不同年代的典型鼓圈精神文化,初步了解历代鼓圈的精神文化特点,感受鼓圈精神文化的演变。(3)认识常见鼓圈乐器的面料,并初步感知它们的特点,关注面料中的科技发展。(4)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搜集整理信息、人际交往沟通等能力。

2.八年级主题。

八年级的主题是鼓圈精神文化的设计与演奏。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并初步掌握鼓圈精神文化、演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自主设计、演奏简单的鼓乐节奏。(3)在鼓圈活动中,学生分享3—5个成长故事。(4)在鼓圈活动中,体验观察、设计、对比、展示等活动,使合作、探究、倾听、表达等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5)培养学生乐意倾听、主动表达、热爱生活等品质,培养自我关怀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倾听与表达的能力,激发探索的兴趣。

3.九年级主题。

九年级的主题是鼓圈精神文化的审美与礼仪。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鼓圈精神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一些基本的打击乐器,了解鼓圈活动组织内容。(2)初步了解一些鼓类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尝试运用。(3)了解鼓圈精神文化的审美特点,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倾听与表达。(4)应用所学的鼓圈精神文化指导自身倾听表达,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活动中有所体现,甚至能影响周围人。(5)体验参观、调查、访问、演奏、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6)树立良好的鼓圈精神文化审美观,注重仪表,激发自豪感,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各年段实施的内容过程

三个年段的鼓圈心育主题,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及能力进行设计,使学生学习有重点、研究有主题,经过三年的学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鼓圈精神文化系统。通过对鼓圈精神文化元素的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定鼓圈精神文化的起源与演变、设计与演奏、审美与礼仪三大主题,每个主题都是从鼓圈精神文化的一个角度切人,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师在实施鼓圈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现状以及兴趣爱好来充实、调整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效。三大主题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而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有机整合起来的,适宜采用综合性主题活动和专项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研究学习、技能操作、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

(三)鼓圈实施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取向不过分强调结果,而是将关注的重点指向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记录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性资料的一种评价形式。主要由教师实施,学生和家长配合,加强师生间、亲子间、家校间的相互了解与支持。学生进入七年级就开始建立个人档案,每个学期逐步累积经历体验及学习的过程性资料。资料包括:作品實物或照片、学习体会、教师评语、影音资料等。

2.综合评价。

结合“鼓韵”手册,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记录和评价。评价从情感态度、合作交流、学习技能、实践活动、成果展示5方面展开,着重三大能力(自我反思与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的评价,并对表现水平进行划分,建立统一标准,得ILl_:相应的评价。每学期,学生按等级评定获取“鼓圈文化研究员成长值”,学校授予相应的“鼓圈文化研究师”称号并颁发证书。

(四)注意事项

1.器材和师资的专业性。

在器材方面,鼓圈属于音乐治疗中的一种技术,选用的鼓类、散响、金属打击乐、木质打击乐都有较强的专业性,方能更好地体现鼓圈的效能。在师资力量方面,指导教师要有专业鼓圈引导师资质。

2.鼓圈不只是音乐表演。

鼓圈需要有内心发出的真实感受,与舞台表演是不同的。鼓圈引导是一个相对专业的技能,鼓圈活动通过参与者的协同合作、交替变换,共同完成多种节奏的组合,或以此进行律动创编游戏,从而不断创造出属于所有参与者的即兴音乐。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意,可以舒缓心情,消除紧张疲劳感,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也可以提高自信,增强心理能量和积极情绪体验。

3.鼓圈活动需要管理组织能力。

一方面授课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这样安排鼓圈游戏时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让每个学生释放自我、表达自我;另一方面,需要有团体辅导的技巧,要加入有效的肢体语言,随时觉察团体中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鼓励每个学生投入其中。

四、鼓圈心育的积极意义

(一)引入音乐活动,班级更积极

鼓圈通过音乐建立团体成员间的积极心理联结,能够有效增强人际互动与自我表达能力,是提高个体社交主动性和社交技能的有效方式,使参与者在集体的角色定位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省能力,加深对自我内心的探索与成长。学生在鼓圈活动中体会积极快乐的情绪,形成积极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融入音乐体验,个体更明朗

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渴望获得尊重,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丰富体验,尝试用乐器来表达内心感受。面对逆反期的初中生,说教的方式会遭到强烈的行为阻抗和心理防御,而音乐的独特优势可以让教师的影响发挥积极作用。在打击乐鼓圈旋律中,学生大胆直接地说出深藏内心的想法,自然而然地表达,心情也越来越明朗。

猜你喜欢
倾听
纠错中的意外收获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