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脉问诊制”在校长工作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室以“六化”为总体目标,在此总体目标下确立三个目标定位,形成“把脉问诊制”六步法和三个特色活动。在专家把脉问诊、相互把脉问诊、自我把脉问诊等模式下,工作室引领成员学校思考并建构自身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提升了校长群体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治校能力,促进了各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与特色发展,发挥了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扩大了影响力。
关键词:学校文化与特色 专家型校长 把脉问诊制 影响意义
韩民点评:
本文聚焦徐民慧校长工作室的“把脉问诊制”的实践运用,从背景缘由、目标定位、特色活动、影响意义及问题建议五个层次进行阐述,全方位、客观而准确地突出了“把脉问诊制”在工作室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把脉问诊制”力求能够寓理论于实践之中,有成功案例的呈现,有理论的落地化;同时也能够寓实践于理论之中,有教育思想的启迪,有经验的理论化。
徐民慧校长工作室自成立伊始,形成了专家型校长与区域骨干校长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的研究领域付诸了理论与实践的积极行动。经过两年周期的努力建设与实际运作,探索了一些值得总结和分享的工作室运作机制和经验。其中,“把脉问诊制”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对于各学校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凸显了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也扩大了工作室的影响力。
一、“把脉问诊制”产生的背景缘由
徐民慧校长工作室于2016年6月底启动,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作为研究领域,建立了校长学习共同体。在两年周期内,工作室通过研修学习、实地调查、培训考察、讲座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中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培养优秀校长群体。其中,“把脉问诊制”在工作室建设中成为特色和亮点。
(一)高端平台的因素
校长工作室是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学习型组织,能够通过研修学习、外出考察、实地调研、专题讲座等途径拓展眼界,分享教育智慧,成为“成就名校长、优秀校长”的孵化器。
(二)专家校长的因素
工作室主持人徐民慧有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的经历,曾历任三所学校的校长,教育学硕士,现任本溪市实验小学校长。多年来,徐民慧校长高度专注于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并投入了极大的研究热情和实践行动,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见解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成功案例的因素
本溪市实验小学“做有灵魂的教育,办有品位的学校”为核心价值观的三原色文化的整体构建,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时代人文精神、师生精神面貌、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发展愿景等有着精准的表述和构想,唤醒了师生的文化自觉,经过几年来的办学实践与具体操作,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层次、特色方向和品牌意识,将本溪市实验小学推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优质发展的新高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存在问题的因素
目前,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普遍存在着表面化、盲目化和短暂化的问题,在学校教育理想的诉求和办学价值方向上缺乏统领性、持续性,在特色办学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这些,都需要工作室成员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五)强烈诉求的因素
工作室成员校长多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方面具有相当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强烈的自我提升诉求。
二、“把脉问诊制”确立的目标定位
工作室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六化”:即,文化建设体系化、特色化;校长成长团队化、专业化;教育发展均衡化、优质化。在此总体目标下,“把脉问诊制”确立了三个目标定位。
(一)发现问题,加深校长们的教育理解力
我们的“把脉问诊制”要能够准确切入成员校长所在学校在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看到每一所学校由于各种教育内外部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办学价值观、组织变革、课程构建、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掣肘,解决学校整体发展所遭遇的瓶颈;另一方面,看到学校特色发展乏善可陈,或是勉励而为的根源所在,让校长们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当下面临的核心和根本问题,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加深教育的理解力。
(二)指导实践,形成校长们的价值领导力
我们的“把脉问诊制”要让校长们在关注具有时代性的教育问题中,思考并建构自身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思维水平,拓展教育视野,从而加快专业化发展,形成自身的价值领导力。在关乎着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和追随。
(三)修炼本领,提升校长的办学行动力
我们的“把脉问诊制”要让校长们在共生共进的学习中,练就过硬的本领,注重成员校长办学的中长期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领导能力以及资源利用能力等,最终能够付诸于实践行动,成为区域内高品质办学的典范。
三、“把脉问诊制”相关特色活动
工作室逐步形成了“把脉问诊制”六步法,以此来衡量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設与特色发展状况,即:一是校长是否深谙文化治校之道;二是学校文化的生成过程是否科学理性;三是办学理念是否体现一个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四是教育教学载体是否真正体现学的精神;五是制度支撑是否行之有效;六是学校特色发展方略的行动力是否坚持不懈。由此,形成以下三个特色活动。
(一)专家把脉问诊
主持人徐民慧深入到成员学校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成员学校的综合了解,零距离把脉问诊各个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针对性地将学校遇到的具体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集思广益,找到学校整改的切入点和推进方向。
(二)相互把脉问诊
每个成员学校都有不同的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的形态呈现,其中的差异和变数能够反映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为校长们增长才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为此,我们各个成员校长加强了交流协作,进行相互的把脉和相互的诊断性调研,保持着持续互动,得到了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分享。
(三)自我把脉问诊
经过专家把脉问诊和相互把脉问诊后,各个成员校长融入到了自己的反省和反思中去,从而更清晰和理性地看到自身的不足,获得在学校整体文化建构和特色发展的思路,并进一步躬身实践,下大力气进行学校文化的理念再造、课程的整合优化、教育活动内涵的丰厚等,使办学品位不断提升。
四、“把脉问诊制”的影响
工作室的“把脉问诊制”在运用中经过不断完善和不断总结经验,将重心指向了综合把脉问诊、专项把脉问诊以及深度把脉问诊,以此引领着校长们明晰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主动思考办学实践,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锤炼个人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学校开辟特色发展的道路成为可能。其影响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挥“种子”力量,凸显责任与担当
本溪市实验小学作为徐民慧校长工作室的科研与实践基地,为工作室“把脉问诊制”提供了范例。
本溪市实验小学的三原色文化特色具有清醒和自觉的境界,确定了“做有灵魂的教育,办有品位的学校”核心的价值追求。三原色文化的特定涵义是:三原色取自光学,红色代表生命,绿色代表儿童,蓝色代表教育。所以,三原色寓意着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底色,并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丰厚最精彩的未来。学校真诚地朝向“生命、儿童、教育”的本源,做直抵师生心灵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清晰的三原色文化的精神表述,让组织变革、校本课程、德育创新、教育活动等形成了系统性的整体文化架构,具有高度的学校特色发展的辨识度。
学校秉持着“尊重儿童、尊重生命、尊重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进行了三原色文化的深度构建。其中,三原色课程文化,以“教师成就学生,学生成就教师”的目标理想为主题,进行了三级课程的整合优化,做到有完整的架构、有明确的目标和序列、有相应的开发教材以及实施落实的保障,以此给学生一个快乐学习的童年。三原色德育文化,确立了红绿蓝三个德育目标。即红色寓意活力,培养身心健康的实小人;绿色寓意灵动,培养人文素养深厚的实小人;蓝色寓意广阔,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小人。在这样的德育目标下,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形成序列、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学科德育多元设置、德育实践贴近童心,做到了德育的拓展、融合、提升为一体,培养有德行、有特质的学生。
(二)激活文化“涟漪”,实现共生与共赢
以本溪市实验小学为原点,各个成员学校在把脉互诊中形成了同心圆式的文化涟漪。同时,工作室校长共同体攥成了拳头,形成了共生共赢的学校发展格局。
张晓斌校长作为工作室的成员校长,经过把脉问诊后,对本溪市迎宾小学67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从学校曾经企业办学的文化性格中以及之后更名改制的内外部教育因素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原来的“致和”文化理念进行充分挖掘和深度阐述,确立了“和育万物”的核心价值观。把“迎纳天性,宾从自然”作为办学宗旨,提炼了“笃学笃行,致善致和”的校训;将“创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名校,打造一所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作为发展愿景。让“致”成为寻求“和”的主观力量,让“和”是一种结果,一种状态。“致”是发展的,“致和”是永续的,从而深层次的推进着学校群体价值观的认同,管理制度与机制创新,并最终落地于校本课程的重构来强化并升级了“致和”文化特色的发展方向,使学校更加顺应时代教育改革趋势而走向新的发展高度。
花启国校长作为工作室的成员校长,在把脉问诊中更坚定地将自己的教育信仰付诸于办学实践,从原来的学校到任本溪市明山区东胜小学后,将“家”作为承载所有师生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归属的文化符号。以“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道德价值为出发点,致力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视野的现代公民。学校确立了“小家讲孝道,大家讲忠道”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孝承百德,忠载万物”的校训。让“教育要有灵魂,学校要有温度”的办学价值观回答了东胜小学对于“学校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一切教育教学在东胜这个“家”中与师生的生命对接。
(三)发挥点面效应,走向引领与辐射
“把脉问诊制”在校长工作室建设中有着积极意义,使工作室致力于发挥“点状辐射、面状覆盖、点面结合”的引领辐射作用成为可能。以本溪市实验小学为一个点,成员学校就是面;以成员学校为一个点,区域就是一个面;以工作室为一个点,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就是面。这样的把脉问诊,让工作室真正名实相符。
同时,徐民慧校长多次以培训讲座的形式推广经验,达到“点面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工作室的影响力。包括在本溪市南芬区“十三五”教育干部培训启动暨特色学校建设专题培训会上,徐民慧校长做了《目标在勤奋之前,方向在努力之先》的专题讲座;同时,徐民慧校长工作室成员与市教师进修學院领导到桓仁雅河小学开展诊断性调研和送教工作,并做了《做好学生成长的摆渡人》的专题讲座等。
五、“把脉问诊制”的实施建议
工作室“把脉问诊制”的运用,触碰到许多现实的困境和局限,现有如下的三点建议。
(一)敞开学校大门,延请外部专家
校长工作室本身是学习型组织,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在把脉问诊的过程中,无论的工作室的专家校长,还是成员校长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为此,“把脉问诊制”需要进一步丰富工作内涵,让学校敞开大门,从外部延请更高层次的专家学者,针对学校文化与特色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把脉问诊,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鼓励广泛参与,真正服务师生
问计于民是一个国家和政党的执政水平的体现,比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同样如此。对于我们来说,学校文化与特色最终是要落地于教育的服务对象身上的。因此,把脉问诊需要更加广泛的参与,不仅有教师代表,更要有学生代表,甚至是家长代表,对学校的真实生活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把脉问诊更加有的放矢。
(三)加强外出学习,提高诊断水平
人是在不断的增长识见的过程中成长成熟的,只有打开眼界,多看多想多学,才能提升教育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具备教育的真知灼见和做事的本领。所以,外出学习是校长的必然之选,校长们需要从繁复、琐碎的行政事务中留出自主掌控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走出去看世界,更能够静下心来做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诊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民.辽宁省专家型校长工作室运作实践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5-7.
[2]夏友周,赵在民.名校长工作室:造就优秀校长的孵化器[J].当代教育.2012(11).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