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审题困境 提高解题能力

2019-09-10 07:22张笃军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花圃读题数量

张笃军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其中问题是关键,而解决问题却是灵魂。但从目前来看,不少学生在解题方面能力不高,其根源还在审题上。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摆脱审题困境,提高解题能力,助力数学素养提升。

一、创设数学情境,丰富审题想象

审题,重心在于“审”,前提是读题。对于读题来说,第一步,先要把题目读完整,这话说来简单,但现实中很多学生不会把题目读完整。他们解题大多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而单凭“经验”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失误。第二步,要善于借助读题,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阅读联想,继而推促其正确理解题意。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针对“教室里有10排桌椅,每排有12个座位,小兰、小花两人想坐一排,并且小兰坐在小花的左边,那么这究竟有多少种坐法?”一题,教师没有着急解题,而是先让学生进行读题,接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假如你是小兰,现在和小花坐在教室里,这是其中一种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知想象,助其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表象。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你们两个从第一排开始,挨着从左往右坐,好好想一想,试着有多少种坐法?”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想象,从前往后坐的具体坐法,这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里通过想象较好地理解了题意,从而助力学生训练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二、借助符号标注,提取关键条件

进行完整读题,提取有用信息,仅仅只是第一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相应问题背景后,借助已知信息梳理关键要素,以便更深层次地讀懂题目、了解大意。具体来说,可以扣住已知信息中的关键字词,通过圈点、波浪线等符号进行标注,对此进行逐步推敲分析,为准确理清数量关系创造条件。具体来说,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有很多,像“已经”“超过”“除”“除以”等等,很多时候一字之差,其意思截然相反。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一课时,这当中有很多数学概念,对解题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相应符号圈画出来,再对此进行分析研判。如“小刚与小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刚每分钟走100米,小明每分钟走120米,半小时后两人相遇,请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这一习题,可以先鼓励学生读题,然后圈画重要字词。有学生圈的是“小刚和小明”,有学生圈的是“甲乙两地”,有学生圈画的是数量词等等。如果从语文角度来分析,学生已经抓住了基本要素,但这是行程问题,是否同时出发,方向是否一致,两人是否相遇,才是判断问题属性的关键。

除了行程问题,针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乘、除法应用题”这一类问题,在解题过程中,首要的是对单位“1”这一量化进行标注,以便学生能抽象理解。还有针对“比多、比少”这一类问题,也要对物体多少进行标注,以便他们能准确把握。某种程度上讲,数字也是一种符号,符号也是数学的一种,借助符号标注,不仅可以提醒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或者数字语言高度重视,而且还能借此加深理解题意,为其准确解题创造条件。

三、借助表格梳理,找准已知信息

相对而言,第一学段学生识字量比较有限,因而针对有文字叙述的,或者文字较多的题目,大多由教师进行读题,以便有效提醒他们进行认真审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少学生也没有完全听教师读题,却能把题做对,其根源就在于他们能从数字中准确捕捉相关信息。因而针对数学解题,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能进行相关数学信息梳理。具体来说,在开始阶段可以借助相关表格,帮助他们梳理相关信息,从中理顺数量关系。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结合例题分析,从中发现已知条件相对较多,如果让学生抽象读题,往往一时很难理解。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借助表格搜集有用信息,而将无用信息排除在外。比如:“公园里有柳树4排,每排5棵;梧桐8排,每排9棵;松柏5排,每排6棵,请问柳树与松柏一共有多少棵?”初读题目,学生就会发现已知条件相对较多,无法迅速对其进行梳理。对此教师可以从中引入表格,引导学生将其已知条件一一摘录,然后进行整理分析。这样学生很快从中梳理出相关有用信息,并且进行顺利解答,而不显得混乱。

相比文字描述,采用列表整理的方式进行信息搜集,更便于学生准确找到有用信息,舍弃无用信息。比如案例中“梧桐”的数量,就是无用信息。这样通过比较,不仅便于学生从中比较,掌握题意,顺利解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培养学生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能力,能较好地发展数学思维,学会在众多信息中搜集有用信息,继而进行整理。这对他们理清数量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借助作图理解,理清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构成数学问题的核心,同样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关键。而学生通过读题、梳理信息,能否从中理清数量关系,已经成为解题极为重要的一步。他们能合理分析好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那么解题就等于完成了第一步。因此,针对数量分析,最有效、最常用的就是作图法,通过数形结合,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示意图,或者简洁明了的线段图,不仅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找准数量关系,而且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时,针对“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一例题,在学生读完题目、找准已知信息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根据问题作出相应示意图,引导他们从中分析,明白要求出花圃面积,前提是要知道原来长方形花圃的宽度,而花圃的宽可以通过增加的面积与增加的长度求出。这样学生思路就较为清晰了,而数量关系也直接呈现在相对直观具体的示意图上。

再如,在教学“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倍比关系”等问题时,教师也可以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如:“甲、乙两个修路队同时合修一条1875米的公路,用25天完成,完工时,乙队比甲队少修125米,乙队平均每天修35米,甲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在解决此问题时,笔者让学生画出线段图,从中分析可知有多种解法,可以先求出乙队一共修多少米,然后再求出甲队一共修多少米,最后再除以天数,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总长度减去乙队修的长度,继而从中求出甲队修建的长度等等。

总而言之,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且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审题能力培养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高度重视,在提高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猜你喜欢
花圃读题数量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虎伯的花圃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花圃与小路
紧箍咒,我爱你
花圃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