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行知路 育儒雅人

2019-09-10 07:22支灿灿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支灿灿

【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积淀的丰富而优秀的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小学生身上散发光芒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结合陶行知理论赋予“儒雅”新的意义,我们将“有真知、具情怀、富爱心、立大志”的人视为“儒”,将“具真心、持善行、怀美德”的人视为“雅”。“儒雅”小学生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又是对当下小学生良好素养的形象概括。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儒雅学生;儒雅教师;儒雅课程

《孟子·离娄下》中有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意思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有道德追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认为,不重视道德养成的教育是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习近平也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只有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借鉴、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南通市永兴小学作为“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2016批次实验学校”,结合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构建知、情、意、行统一的德育策略,并以教学做合一为养成路径,培养“儒雅”小学生。结合陶行知理论赋予“儒雅”新的意义,“儒雅”小学生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又是对当下小学生良好素养的形象概括。实行儒雅德育,不仅能教会学生懂礼貌、做文明人,其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是我们继承与发扬民族优秀传统、落实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对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一、博古通今,创设儒雅环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生存和发展的。陶行知曾在《我之学校观》中提道:“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由此可见,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营造儒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儒雅”学生的基础,是展开儒雅德育的路径之一。

1.环境创设富有内涵

只有学问深湛,才能由内而外地体现出温文尔雅的气度,所以我们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处处有“ 儒” ,处处富“ 雅” 的文化乐园,让所见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所走的每一条路都成为“童趣的画”“优雅的诗”;校园的每个楼梯拐角布置传统文化展板、国学经典展板,《论语》《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经典点缀其间,漫步其中可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教学楼依据“一楼一主题”的原则,根据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将四幢楼分别命名为“行健楼”“启智楼”“厚德楼”“计远楼”;根据“一廊一特色”,设置十大主题长廊:“书海长廊”“行知长廊”“科普长廊”“名人长廊”……让学生一抬眼就可以接触文化,一转身就能学到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时时呼吸着文化的气息,感受着经典的气韵,浸润于书香阵阵、墨香缕缕、儒雅缭绕的氛围之中。

2.环境创设指导行为

培养“儒雅”学生是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的,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奠定基础,所以环境的创设也体现着这一思想。每间教室的室内外文化墙都关乎文明礼仪,每一根柱子都公示着“儒雅永兴娃”的评比细则,每个灯牌上都展示着“每周一星”的个人介绍,与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相关的“文明礼仪经典展板”更是随处可见,连每扇门都贴着“言谈之礼”的小提醒:先敲門,经同意,再进入……不管是榜样示范,还是竞争评比,都不断提醒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二、内外兼修,锻造儒雅教师

“培养儒雅的学生,先培养儒雅的教师”已成为学校的共识,教师的儒雅言行所形成的和谐氛围影响着学生习惯和性格的养成。和学生一样,教师的“儒”,要求其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知识方面的;教师的“雅”,侧重文明礼仪和道德品质,是举止方面的。所以,内外兼修是儒雅教师的标准。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这告诉我们儒雅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素养。我校各科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已成为常规研训的重要平台,旨在让研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还着力打造书香型教师团队,为教师订购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鼓励教师征订教育刊物,每周进行阅读沙龙,并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加强教师学习力度,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进行新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远程研修……只有教师的学识丰富了,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儒雅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身正为范。”这告诉我们儒雅教师要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学校本着“施教先修师德”的原则,制订了《永兴小学儒雅教师创评标准》来规范教师的举止:在穿戴上,简洁大方,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在行为上,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俯下身子用自己儒雅的行为给学生以爱的鼓励,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温度、暖人心”,从而直抵学生心灵。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规范,收看“感动中国”等节目,激发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为培养儒雅教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全面发展,构建儒雅课程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认为,德育应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而展开。德育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讲授,不应该只关注道德知识的学习,而应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体验、去实践,在实践中养成,从而构建一个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的不断促进的机制。我校的“儒雅”德育课程积极探索小学生德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努力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的“知识性”“活动性”相互作用的德育课程,促使学生在校做“儒雅永兴娃”,出校门做“儒雅小公民”。

1.儒雅晨会课程

“讲文明懂礼貌”是“儒雅”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德育是长期、反复、逐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还可能出现波动甚至倒退,所以教师应耐心教导。其中,上好每日“晨会”就是一个重要途径。为充分有效地落实学校晨会课,我校编写的《儒品雅行》晨会教师用书已出版并投入使用,内容涉及文明礼仪、学习习惯、传统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用儿童化的语言设计贴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内容,为学生的行为提供知识性的指导。

2.儒雅入学课程

学校结合一年级新生的特性,推出“开学第一周,我们不上课”的入学德育课程。入学课程通过儿童课程和规则教育的方式,将思想教育、行为训练融为一体,以不同形式深入学生的内心与行为,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养成基本习惯,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基础。这一周的训练是以一种游戏化的、新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的,内容涵盖了与人交往、课堂礼仪、整队行进、午餐礼仪等,形式包括绘本阅读、童谣诵读及电影游戏,真正地将儿童课程与规则教育、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奠定了基础。开学第一周看似没有进行相关的学科课程教学,但是开学课程的內容涉及纪律、规则、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3.儒雅“每月一节”活动课程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今后更好地生活,而培养儒雅学生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步入社会做儒雅公民。活动是德育的载体,只有选择源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活动,德育才能取得实效。所以,儒雅德育活动课程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让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据此,我校设计开展了“儒雅”主题文化活动节:儒智数学节、雅健竞技节、儒墨读书节、雅韵艺术节、雅言英语节、儒品科技节、雅壮体育节、儒俊成长节。在四月的儒墨读书节,开展“好书推荐员”“书香家庭评选”“飞花令”等活动,让学生读经典,美言行;六月的雅韵艺术节,举办文娱演出,开展“十佳歌手”“优秀社团展演”等评比活动,让学生亮歌喉,展才艺,学会过多彩的生活;十月的儒品科技节,以“创新”为主题,开展“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一月的雅壮体育节,以“纪律、团结”为主题,在运动会、班级广播操、亲子体育游戏等团体赛活动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学生,提高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活动课程的构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了自己不同的能力,体验到了与众不同的成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道德的成长。这就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即让学生感受生活,学会生活,成长为“内外兼修”的“儒雅永兴娃”。

基于陶行知理论的培养儒雅学生的实践研究,实质就是促进每位学生有“德”有“行”,把“他律”化为“自律”,完善个性,形成素养,指导行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核心观点是“将生活作为中心”,将教育融入生活中,让教育影响生活,让生活产生教育效果,把生活本身当作重要的教育手段和载体,关注道德践行。希望学生能在学校中习得儒品雅行,走出校门,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在真正的“生活场”中去实践,去养成,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跨越。

【参考文献】

凌琦文.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 新课程(小学),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