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容 吴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应从“娃娃抓起”。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都指出要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并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将这一精神在幼儿园层面落实,如何加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幼儿园教师思考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以《指南》精神为指导,2017年,我园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基于幼儿、融入生活、重在实效”为追求,以“国学启蒙教育”为着手点,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梳理了幼儿园教师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幼儿园教师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及访谈法开展调查。调查问卷征求了科研专家、业务园长、教师的意见。问卷主要了解教师的国学素养、教师的国学启蒙教育开展情况、国学启蒙教育外部支持与困境的因素等五个方面的信息。除基本信息以外,24道问卷题目中有20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多选题最多选两项,不分重要程度。共回收不同职务、不同职称、不同任职时间、不同专业背景的调查问卷495份,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此外,为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研究者设计了“您认为幼儿园有或者没有国学启蒙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了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效果?”等问题,选取了15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具有积极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幼儿学习国学很重要”,且有接近90%的教师“支持并愿意尝试”在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可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对于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持认可态度。
2.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的价值认识略显狭隘。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价值的认识,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国学知识”,排第二位的是“培养礼仪行为”。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对于国学启蒙教育价值的认识相对比较狭隘,更多放在了“知识获得”和“行为塑造”的功利主义认识上,缺乏对国学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国学素养传承等的认识。这可能是造成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容易出现“功利化”和“形式化”现象的原因。
3.教师国学教育实践与其国学启蒙教育能力正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开展国学教育实践的情况与国学启蒙教育能力正相关(P<0.05)。由此可見,幼儿园教师开展国学教育实践的次数越多、形式越广泛、内容越丰富、频率越高,其国学启蒙教育的能力就越强。
4.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能力存在差异。
研究者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职务、不同擅长领域、不同生源地的幼儿园教师国学启蒙教育能力水平进行了检验,发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幼儿园教师在国学启蒙教育能力的分析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2<0.05。具体而言,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幼儿园教师国学启蒙教育能力水平最高。
5. 教师使用国学启蒙教育的素材欠广泛。
调查发现,教师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素材的选择上,居于首位的是“传统蒙学”,如《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常用的素材,排第二位的是“传统节日类”的素材,如中秋节、春节等,再次是“传统技艺类”如剪窗花、包饺子,而“国学经典故事”排在末位。为深入了解教师国学教育素材选择情况,研究者进一步开展了访谈,访谈发现,“缺乏素材”是普遍现象,在实施中也仅以“幼儿园提供的素材”为主要来源。
6. 缺乏教学指导与课程资源是教师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最主要的困难。
调查教师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时面临最大的困难中发现,“缺乏系统教材和教学指导”排在了首位,“缺乏系统的课程资源”排在了第二位。因此,幼儿园要开展国学启蒙教育,首先要挖掘、选择有用的素材及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系统、丰富的国学启蒙教育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师使用。
7.形式单一与组织形式化是教师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较突出的问题。
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有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经验,但是在活动的形式上比较单一,主要以集体教学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为主。这两类活动多是教师主导设计实施的,大多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也就是所谓的 “形式化”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
8. 教师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环境氛围不充足。
对于“您所在幼儿园是否有体现国学启蒙教育的环境创设”这一问题的调查发现,38.79%的教师认为“有,但很少”,33.54%的教师认为“有,但不丰富”,只有不足10%的教师认为“有,且丰富”,还有20%左右的教师认为幼儿园“没有”国学启蒙教育的环境。
二、教师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经验
基于调查研究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开展了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行动研究,具体行动从改变幼儿园教师国学启蒙教育的认识、开发幼儿园国学教育素材、实践研究探索几个层次展开,从园级层面、教研组层面、班级层面以及教师层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梳理了有效经验。
(一)园级层面:理念引领、资源保障
1.传递新理念
一方面,幼儿园致力于打破传统国学启蒙教育中幼儿“看、听、念”的学习方式,解决国学启蒙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教育现象。在深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微培训、小讲座、小论坛的学习形式,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发展与国学启蒙教育的关系,理解国学启蒙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重要意义及养育“完整儿童”的重要理念。另一方面,拓展教师对于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价值认识,让教师认识到国学启蒙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行为”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只有当教师的理念得以转变,其在实践中才会调整行为,让国学启蒙教育在“班本化”的研究中生发亮点。
2.践行新理念
行动研究过程中,针对如何选择国学启蒙素材及内容时,我们梳理出了“三步思”:第一“思”,思幼儿。思考自己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和经验水平。第二“思”,思自己。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势在哪里,从教师能够胜任的领域来寻找突破口。第三“思”,思环境。分析班级内外的环境资源,如墙面环境如何创設或个别化学习材料如何提供,以辅助各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研究。
3.提供资源保障
在以上两个理念的引领下,我园从“传统蒙学”“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类”“国学经典故事”“中国诗词歌赋”等多方面开发国学启蒙教育素材,形成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资源库。鼓励教师根据班本特点,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循环的方式,对资源库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了幼儿喜欢学、教师乐意研的国学启蒙资源库。
(二)教研组层面:提前规划、试点先行
1.提前思考,重在规划。
在研究中,教研组从素材分析、活动形式设计、幼儿年龄特点几个方面引领教师思考,做好活动前的规划。如活动前,大班教研组围绕“5~6岁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故事中凸显国学精髓”两点对园方提供的资源库素材进行筛选,然后分析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点及学习方式,最后研究具体的活动形式。但这一规划绝对不是硬性要求,还需要为教师“留白”,因为如果一刀切地去做,很可能走回“形式化”“单一化”的老路,要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在班级“自主研究”。如大二班T老师,她是美术项目组组长,在美术领域具有一定的专长,她就选择了在自己的班级以“画”的角度来研究国学启蒙教育里的古诗词。而大二班W老师是“故事高手”,她就主动申请研究国学传统故事的多元表达。
2.试点先行,解剖麻雀。
尽管教研组对国学启蒙教育的开展进行了提前规划,但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还需要支持。因此,我园通过“由点到面”的方式逐步推进,以一个班级为试点开展研究,教研组组织各平行班级进试点班级观摩。试点班负责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分享其中有效的经验以及无效的“弯路”,观摩班级针对自己当天“所看”和“所听”提出问题,教研组共同研讨,梳理有效经验,在其他班级进行推广。这种形式不仅保障了国学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还激发了教师对于国学启蒙教育的研究兴趣。
(三)班级层面:班本特色、师幼共建
1.赋权教师,开展班本特色。
教研组没有给每个班级规定各自的研究内容,但引领教师从“班级幼儿喜欢什么”“作为教师,我擅长什么”“我有哪些资源”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教师各自的优势自定国学启蒙教育的载体。在给教师赋权的背景下,各班教师拥有了班本化课程的管理权力,他们自主研究的热情被点燃。国学启蒙教育这件事成了他们自己的事情。关于国学启蒙教育活动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内容如何选择,使用哪种形式,准备哪些材料,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哪些经验有效的思考,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教师们组织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2.师幼共建,生发班本亮点。
基于前期教研组提供的“试点班级”,各班对于在班级层面如何落实该研究有了初步的轮廓。比如,有了活动开展的思路,选择这样开展的原因等。基于此,教师抓住了研究的核心,尝试通过“师幼共建”的方式来落实自己的班本特色。例如,大三班在国学启蒙教育研究中与班级幼儿协商,选择班级多数幼儿喜欢的“诗词歌赋”作为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内容,确定了“以古诗词为载体探索幼儿喜欢的多样艺术创作”的研究专题。在研究中打破了传统的“听、念、背”诗词的形式,采用“唱、跳、画”诗词的方式渗透国学教育,深受幼儿和家长喜爱。
三、结语
在国学启蒙教育的探索中,幼儿和教师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对于幼儿,他们从单一的表达表现拓展为多元化的表达表现。关于国学经典故事不再局限于“看、听、说”,更多是幼儿喜欢的方式“唱、跳、演”。孩子们眼中的国学启蒙不再是呆板的、晦涩难懂的、脱离自己生活经验的,而是变成了轻松活泼、喜闻乐见的,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对于教师,他们从对研究“无从下手”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教师对研究也不再恐惧,在思考“研究可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样做效果如何?”中培养了科研思维。这种思维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教师学会了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尊重幼儿多元学习方式、发现幼儿不同兴趣需要以及支持幼儿差异发展中,看到了“完整儿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