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振美,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综合教务处主任,高级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成员、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专家。系江苏省镇江市心育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心理学会理事、镇江市“五一”巾帼标兵。她致力于全民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普及工作,十多年来带领镇江市心育骨干力量及市心理学会的会员开展了5项省、市级心理学类课题的研究,出版专著《心理那些事》,参与编写《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初中生心理健康》等心育教材及读物,50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心怀梦想,立志成为心理导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我初中毕业时,虽然中考的分数能够入读当地的丹阳中学,但是父母商量后还是决定让我读丹阳师范学校,希望我将来能成为一名教师。进入丹阳师范学校后,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与大学教育擦肩而过了,但也正是因为选择了丹阳师范学校,我接触到了教育心理学,并在老师们的教导下渐渐喜欢上了这门学科,和心理学结缘,也源于此。虽然当时读了中师,但我仍常常做着大学梦。1996年,江苏省教育厅发文,要在中等师范学校中择优保送一批应届毕业生上大学。可能是因为我在丹阳师范学校求学的几年里一直积极进取,认真学习,成绩优异,所以我有幸得到了学校的推荐,之后更是顺利通过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考试,成了丹阳师范学校那一届300多名毕业生中的幸运儿。
大学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它是一切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視,成为帮助个人成长和提升的重要学科。在南京师范大学众多知名教授的教导和熏陶下,我开始钻研心理健康教育,并特别关注儿童心理成长与发展的研究。彼时,新闻媒体时有报道的中小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发生的极端事件,让我认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慢慢地,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心理导师,让更多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从心理问题中走出来。
大学毕业之后,我回到了家乡丹阳的学校任教。十多年来,虽然身兼行政职务,工作烦琐,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过追逐梦想的脚步,始终孜孜不倦地在心理学的世界里耕耘。除了做好教师和学生心理的教学与研究,我还帮助近百名学生摆脱了心理成长的困扰。我知道,要让学生通过我的疏导和妙语解颐获得心理成长的动力,我自己必须更专业、更博学。在学校领导和家人的支持下,我考取了南师大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生,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并自学成为中国注意力训练导师、中国沙游治疗师、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之后,我又获评镇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并成为丹阳市“耿振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助人自助,为人治疗“心理感冒”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感冒发烧等不适都能坦然接受,可以明确地告知他人、求助医生。其实,人的心理也会“感冒”,只是人们一般不愿意去面对,更没有主动求助的意识,这也是中西方心理健康观念的差异。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他可能正处在心理感冒期,如果不具有自愈能力,又不能及时得到疏导,那么很容易“重感冒”,产生抑郁、焦虑,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并不一定都是心理疾病,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心理问题,只要自身能够调节好,负面情绪就不会蔓延。但如果自身不能正视问题,也不能通过外界帮助来化解,那么心理问题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在多年的学生心理成长辅导中,能够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阴霾,对我而言是很艰难的事情,同时也是很幸福的事情。通过对众多辅导个案的分析与研究,我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在婴幼儿时期教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确定心理咨询为辅、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心理问题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学生的心理困扰往往不是个体本身能解决的,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成长。当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朝着良性的方向改变时,心理疏导工作就能水到渠成了。
以一则具有典型性的咨询个案为例。16岁的独生女张慧(化名)是一名初三学生,在进入初三前考试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但在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她一向擅长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排名下跌至班级20多名,接下来的考试中成绩仍然下滑明显。受到来自任课教师和父母的压力,张慧自觉前途渺茫,又觉得对不住父母,寒假期间内心忐忑不安。进入初三下学期,张慧发现自己上课时精力不能集中,不想与同学交流,感觉在班级里没有了价值,想到考试便坐立不安。她也曾努力去克服,情绪反而越来越紧张。这种状态持续了3个多月,已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吃饭没胃口,晚上很难入睡,甚至在一次考试中晕倒在教室。从此,她害怕考试,提起上学就烦躁、害怕,回家无心作业,每提到学习就发脾气。张慧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医院说孩子没有生病,只是心理压力太大。她们几经周折后找到了我。我通过与张慧的沟通以及对她进行心理测验得知,张慧因为家庭对她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已有中度焦虑,属于严重心理问题范畴。了解这些后,我确定以帮助张慧重塑信心为首要的辅导目标,我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经过诊断、咨询和巩固3个阶段以及7次心理辅导,张慧基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测验结果显示焦虑症状已基本缓解。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她的焦虑程度下降,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也不那么害怕上学了,即使有时会出现焦虑,也能够通过放松练习,及时将情绪调整到正常状态。张慧母亲也反映,女儿情绪状态恢复不错,回家能主动学习,并能和家人讲讲学校的事,吃饭、睡觉的状态都比原来好。张慧后来在中考时发挥出了正常的水平,成绩也比较理想。
类似的案例,每年我都会遇到好多个。很多学生面对学习时的焦虑度很高,很难静心专注于学习,在对这些案例的接待、咨询和反思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当学生遭遇焦虑时,除了帮助他们找出焦虑的主要原因,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焦虑到来时采取有力措施,减轻焦虑,调整好心态。实践中我还发现,当类似于焦虑等情绪问题来临时,当事者本人以及教师、父母都应该正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如若对学生在萌芽状态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有效解决,后续又没有重视和妥善处理,就很难预料结果的严重性和伤害性,有时结果可能是令人终身遗憾的。
真诚付出,只为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身心健康是其成人成才的基础。工作中,我经常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很严重,但他们又羞于承认,不愿开口倾诉或求助。对于这些学生,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和他们交流并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正确面对心理困扰等等。当一个内心极度压抑和痛苦的学生找到你,希望你能帮他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是一种责任,同时也能看到一种希望。沟通往往耗时很长,与家长、学生一聊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多少次的互动交流,常常让我身心俱疲,但是看到学生的改变,得到家长的信任,我就觉得一切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然,工作中也有感觉遗憾的时候,比如由于家长的忽视,有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更好了。心理咨询和治疗固然重要,但在我看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传更为重要。为了能更好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辅导学生心理,根据丹阳市教育局的安排,我先后两次组建了丹阳市心理健康教师骨干培训班,组建了心育青年名师班,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训工作。2017年,丹阳市教育局授牌成立了“耿振美名师工作室”,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对丹阳市上百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带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更宽阔的道路。同时,我还先后应邀在教育、司法、企业等单位做心理成长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两百多场,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辅导时间达1000多小时。
为了更好地科普心理学知识,受《丹阳日报》的邀请,我于2013年在该报开辟了“心理驿站”栏目,针对青少年儿童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给更多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帮助。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在丹阳市广播电台“太阳花”栏目中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我觉得,只要是为科普心理健康教育,我付出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在丹阳市的延陵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有650人左右,80%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者亲友临时监护,他们缺乏同龄儿童应受的关爱,导致心理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些儿童内心或孤独漠然,或叛逆敌对,或自卑胆怯,或情绪难控……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受市妇联的委托,我组建了一支优秀而专业的心理成长团队对他们进行心理关爱——这就是“虹爱”守护成长省级公益项目。一年多时间里,每月我都会精心安排相关人员通过讲座、沙盘游戏、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延陵学校及行宫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群体进行专业的辅导,这些专业辅导提高了监护人的亲子教育能力,提升了孩子们学习、交往、担当的能力。
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也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来不断提升自己。比如主持江苏省规划办的立项课题“‘同质性问题’学生家长的团体辅导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心理辅导优化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主持和开展镇江市级课题“丹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丹阳市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管理策略的研究”“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心理基础探索”“关于小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疏导的个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在多家报刊发表了多篇与心理学相关的论文,主编并出版《心理那些事》,参与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初中生心理健康》等书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心育这条康庄大道上,我将继续用我的真心去治疗每个“心理感冒者”,用自己的真情去改变每一个来访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