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小堤
身材瘦削,戴着眼镜,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一口十分普通的普通话。
“你是南方人?”
“不,我比南方更南。”
对方露出疑惑不解的眼神,吴佰声却调皮地笑起来。
如往常一样,吴佰声下班之后,带上使用多年的球拍,准时出现在球馆里。到处都是相熟的朋友,他一一打着招呼。
不知不觉,他已在北京待了两年。2016年12月,32岁的新加坡人吴佰声远赴北京工作,还不忘背上球拍。随着工作、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佰声便想到了自己的最大爱好——羽毛球。
从不适应到习以为常
吴佰声和中国羽毛球已有两次缘分。第一次是在大学期间,他交换到复旦大学学习半年,带着羽毛球拍来到上海,和同学切磋球技。第二次是因为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中国一体校交流,切身体会羽毛球特长生的辛苦。第三次,佰声显然有备而来,而且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社会性质的羽毛球。
以往在新加坡,佰声的羽毛球圈子几乎只有熟人,这也符合当地的“约球”习惯;来到北京,他发现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加入不同的业余俱乐部,大家普遍欢迎新朋友。在狮城,佰声身边经常打球的女生不多,他大部分时候都打男单、男双;而在中国,爱打羽毛球的女生很多,他常常要参与到自己不擅长的混双。在干燥的北方气候下打羽毛球,提前“熏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过去一直在南方生活的佰声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操作,而他最喜欢的一款球线很难在这边的店铺买到,因为它容易断……
这些不适应渐渐成为了习惯。佰声经常网购球线(“很方便”),并熟练掌握熏球步骤;混双水平日益提升,技术越来越全面;陌生的球友变成生活上的好友,一起相约吃饭玩耍……热闹的氛围,共同的爱好,羽毛球已占据佰声生活的大部分,每周大概五天时间都泡在球馆中。
令他兴奋不已的是,中国的羽毛球资源很丰富。网络上与羽毛球技巧有关的视频随手可得,生活中私人教练的水平很高,佰声就像打开了新世界,原来羽毛球技巧还有这么多!佰声找了教练学球,认真的他每次都会在本子里记下教练传授的要点,回去后总结、加深学习,提醒自己下一次不能再犯类似错误。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他在羽毛球上的成长。
丰富的业余比赛也让佰声大开眼界。在新加坡,他和朋友更多参与到团体比赛中,来到中国后,各种各样的个人赛令人跃跃欲试。佰声参加过尤尼克斯“王者之志”北京站赛事,在男单淘汰赛中遇到一名“左手”选手。当开局阶段佰声连得前3分后,对手突然换了右手,接着便以无敌的姿态取胜。
“被碾压了!”佰声回忆起来依旧津津有味。尽管完败于对手,但和高手切磋是他最期待的。这名左右手俱佳的选手最终赢得了该项赛事的男单冠军。
别担心!是他在“鱼跃救球”
深夜,球馆里传来一声倒地后的巨响!人人扭头观望,担心是不是有人受伤了——其实,这是佰声又“鱼跃救球”了。
佰声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学会了“鱼跃”技能,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一直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拼尽全力。佰声从初中开始接触羽毛球,直到高中、大学,每个教练都会告诉他,球没落地,这一分就还没结束。“第一次,你可能连球都碰不到;下一次,你碰到球了可是没能回过网;再下一次,你成功回球而且还能回到位。”拼搏的体育精神早早灌输进他的脑海里。
于是,为了力争每一个回球,佰声开始鱼跃。起初,他不一定能碰到球,也很难把球回到位。经验增加后,他摸索到鱼跃的要领,回球质量越来越高,还能协调好下一步动作。
工作后打球,他依旧那么拼命、认真,因为救一个球而鱼跃、飞扑,往往把球友吓了一跳;因为丢了不该丢的分,他会懊悔地用球拍敲打自己的额头,警醒自己。如果你在球馆看到一个瘦高男子时不时倒地救球,那一定是佰声。
那么问题来了,鱼跃危险吗?佰声表示完全不担心。“因为鱼跃是和地面平行的。”他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而不是直接往地面‘砸’去,因此最多只会受皮外伤,比崴脚安全!”
我们常说“每球必争”,即要争胜、不言弃,可佰声却认为“争”可能带有争夺球是否出界的意味。“我觉得应该是‘每球必回’。”他用了一个更中性的动词。
羽毛球带给他最大的收获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羽毛球是兴趣爱好,是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是锲而不舍的运动精神,对于佰声而言亦如是。他非常赞同一句话,“你要找一个喜爱的活动,同时让你保持运动状态。”佰声希望羽毛球陪他一辈子。但,他还有一个更深的感触。
大学读书时,佰声曾担任羽毛球助教,有一些收入,这让他的家人很惊讶,没想到打球还能赚钱。但佰声说,他不会将羽毛球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我喜欢教孩子打球,不需要收费。只要他愿意学,我便乐意教。”
佰声坦言,羽毛球带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让他有机会带队训练,从而认识了很多十幾岁的孩子。当助教期间,佰声会亲自带着孩子跑步热身,边跑边鼓励。孩子们都非常尊敬他,有的长大后甚至成为朋友、兄弟。其他教练作指导时,孩子们也许不服气,但对这位亲切的大哥哥却心服口服。
还有一件事让佰声感到高兴。最近,他介绍了不少中国朋友学球。他感觉自己在传播这份爱好,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羽毛球当中。
偶尔回到新加坡和朋友打球,佰声还带着中国的味道,比如看到击球出界后,“界外”一词脱口而出——虽然新加坡人也会说普通话,但平时都会说英文的“out”。场面一度尴尬,不过大家都觉得很有趣。
对佰声来说,变化的只是打球环境,不变的是对羽毛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