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开璋综述

2019-09-10 07:22张尉
收藏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孔径馆藏枝条

张尉

璋是先秦重要的玉制礼器,在上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书·顾命》:“秉璋以酢。”《礼记·祭统》:“大宗执璋。”《诗·大雅·械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

,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毛传:“璋,臣之职也。”诗意祝所生男子成长后为王侯。后因称生男为“弄璋之喜”。唐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之二:“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明沉受先《三元记·助纳》:“尚未弄璋弄瓦,一则以喜,

则以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安老爷)好容易才找着了‘病立痊,孕生男’六个字,忙说:‘不是病,一定要弄璋的。’”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对弄璋之喜,大为庆贺。”古人“弄璋”而不是弄璧、圭等其他重要的礼器,正表明玉璋在传统意识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被赋予种社会公共的认知,即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集中代表。

根据璋的不同尺寸和使用功能,还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璟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兆聘。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气。”《周礼·春官·典瑞》:“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二就,以兆聘……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从中可知,牙璋为璋之一种,七寸,射二寸,厚寸,主要用于起军旅、治兵守。但牙璋形制文献中语焉不详,造成后世理解上意多分歧。清末吴大徵《古玉图考》中将有旁出之牙的玉璋认定为牙璋,为近世诸多研究者所接受,但也有学者以为此种器物应称之为“刀形端刃器”“骨铲形玉器”或“耜形端刃器”等。本文暂从牙璋之名。

牙璋起始于龙山文化,至西周以后渐趋衰落。流行范国除东北地区之外,在华东(山东、福建)、华北(山西)、华中(河南、湖南、湖北)、西北(陕西)、西南(四川)、华南(广东)、香港等广大区域均有发现,甚至还波及到越南北部。在如此开阔的时空界限内,这种器物占据着玉礼器中的重要一席,显示它在当时影响力的强大。

上海博物馆自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通过征集、受赠、接受等形式,先后收藏了玉牙璋10余件,均為传世品,现略述于下:

1.牙璋(馆藏号:1131),长29、宽7、厚0.2、孔径1厘米。玉呈黑色,内含灰绿色枝条状纹。扁平体,身窄长,平直单面刃,长方形柄,身、柄之间两侧各出扉牙状阑。柄近阑处单面钻一孔。器之一面纵贯全身中部有一锯切时留下的错位痕迹(图1)。

2.牙璋(馆藏号:1133),长23.5、宽5.5、厚0.2、孔径0.8厘米。玉呈黑色,内布满杂乱的灰绿色枝条状纹,边缘薄处显茶黄色。扁平体,身窄长,两侧略凹弧,双面刃内弧,长方形柄,柄端倾斜,身、柄之间两侧阑部各出一宽牙。柄近阑处单面钻一孔。器之一面有一锯切时留下的错位痕迹(图2)。

3.牙璋(馆藏号:11932),长24.8、宽7.2、厚0.2、孔径1厘米。玉呈黑色,边缘薄处显茶黄色。扁平体,面内凹,另一面弧突;长身,两侧略凹弧,双面刃内弧,两角尖断损;长方形柄,柄端倾斜,一角断损;身、柄之间两侧阑部各出一宽牙,其中一牙断损。柄近阑处单面钻一孔。器之一面有锯切时留下的不规则错位痕迹(图3)。

4.牙璋(馆藏号:11930),长30、宽7、厚0.2、孔径0.9厘米。玉呈黑色,满布灰绿色枝条状纹,边缘薄处显茶黄色。扁平体,一面内凹,另一面弧突;窄长身,两侧略凹弧,双面刃内弧,两角尖断损;长方形柄,柄端平齐,一角稍有残损;身、柄之间两侧阑部各出一宽牙,其中一牙稍有断损。柄、阑处单面钻一孔。器之一面有锯切时留下的不规则错位痕迹(图4)。

5.牙璋(馆藏号:61448),长28.9、宽7.8、厚0.3、孔径0.9厘米。玉呈暗灰绿色,内含灰绿色圆、椭圆形块状纹,边缘薄处显茶黄色。扁平体,厚薄不均,身窄长,两侧略凹弧,单面刃内弧,长方形柄,柄端倾斜,身、柄之间两侧阑部各出一宽牙。柄近阑处单面钻一孔。器之一面稍弧突,另一面稍内弧,亦有锯切时留下的错位痕迹(图5)。

6.牙璋(馆藏号:27924),长24.6、宽5.8、厚。.5、孔径0.8厘米。玉呈黑色,内布满杂乱的灰绿色枝条状纹,边缘薄处显茶绿色。扁平体,厚薄不均,身窄长,两侧略凹弧,双面刃内弧,长方形柄,末端起伏不平。身、柄之间两侧阑部各出一宽牙,牙尖上勾。柄近阑处单面钻一孔,孔内有螺旋痕。器之一面稍内弧(图6)。

7.牙璋(馆藏号:54649),长37.9、宽7.7、厚0.9、孔径1厘米。玉呈灰绿色间黑色,内含圆、椭圆形块状纹,边缘薄处显茶黄色。身窄长,两侧略凹弧,双叉状双面刃,长方形柄,柄端倾斜,有折断痕,身、柄宽度略相当,二者之间两侧各出一宽牙,宽牙中有一凹槽,宽牙前又出小牙,中间双面钻一孔(图7)。此器征集于吴大徵之孙吴湖帆家属,不排除可能系吴大激旧藏。因吴大激热衷收集古玉,在各地任陕甘学政、河北道、广东巡抚、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时利用职务之便,曾藏购许多古物,并于身后将不少古物传给了吴湖帆。

8.牙璋(馆藏号:27859),长29.7、宽6、厚0.7、孔径1厘米。玉呈黑色,内含灰绿、灰黄色枝条状纹。身窄长,两侧略凹弧,内弧刃,长方形柄,身、柄之间阑部两侧各出宽牙,牙前又各出一组双齿的小扉牙,柄近阑处单面钻一孔(图8)。

9.牙璋(馆藏号:26996),长30、宽7.4、厚0.2、孔径0.6厘米。玉呈黑色,内含灰绿色枝条状纹和圆、椭圆形块状纹,边缘薄处显茶黄色。身窄长,两侧略凹弧,双叉状刃,一叉尖部残断;长方形柄,柄末端有残损。身、柄之间阑部两侧各出一倒三角形牙,牙外侧雕有二小凹槽,牙前又出两组各为双齿的小扉牙,其中一牙断损,扉牙间阴刻三组直弦纹,弦纹间各有二组交叉纹。柄近阑处单面钻一孔。此牙璋背面平素,且无抛光,有切割痕,显系器对剖以后留下之一半,另一半不知所在(图9)。

10.牙璋(馆藏号:48214),长21、宽8、厚0.8、孔径1厘米。玉呈黑色,长身两侧凹弧,刃稍内弧,长方形柄,柄端稍凸弧,身、柄略等寬,二者之间两侧各出一似鸡冠的宽牙,上出若干小齿,其前又出交错的两组一大二小齿,近柄处单面钻一孔(图10)。

11.牙璋(馆藏号:11520),长35.2、宽7.3、厚0.3、孔径1.1厘米。玉呈黑色,满布灰绿色枝条状纹,边缘薄处显茶黄色。长身一面内弧,两侧凹弧,三角形单面刃部内凹,其中一角尖断损;柄亦断损,靠近下端两侧各出二等距对称的小齿,近齿部单面钻一孔。器之一面有锯切时留下的错位痕迹(图11)。

12.牙璋(馆藏号:1134),长34.8、宽6厘米。玉呈灰白色,间翠绿色,长身两侧稍内弧,刃略斜平直,长方形柄,柄较身略窄,柄端亦稍平直,阑部及柄部两侧各出一牙,阑、柄牙间又出二小齿,身近阑处单面钻一孔(图12)。

上述馆藏牙璋的玉质、形制、工艺经与各地出土的牙璋作综合比较分析,其中图1-图11与陕西神木石峁出土的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牙璋风格相近。石峁曾出土28件牙璋,器型均为长条扁平形,双叉尖、内弧或斜直刃,长方形柄,柄上穿孔,无阑或有阑,阑部出牙,阑间或有阴线装饰,特征鲜明。玉质全部为黑色,经仔细观察,其黑色中隐含着灰绿色,二者相互交融,而在边缘薄处则呈现出茶黄色,这种特殊质地的软玉应为当地所独有,从而给我们判定类似传世器物的制作年代和流行区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有学者认为,牙璋采用黑色玉质与古代阴阳五行观念中的北方尚黑有关,可备一说。馆藏品图1-图8与石峁多数牙璋形制契合,应属陕西龙山文化较早的遗物,其中图1-图4皆为上世纪5。年代同时收购于北京某文物店,显示出其来源的一致性。图9与戴文中石峁27号璋、图10与石峁25号璋相似,出现了较其他璋更为复杂的扉牙装饰或弦纹、交叉纹,如从石峁牙璋均为征集品及器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考虑,这些制品的年代可能要较其他牙璋稍晚些。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刀等上,即见有饰以弦纹、交叉纹等,应该是受到石峁牙璋的影响。图11因柄部残损,具体形制不明,但其穿孔部位十分独特。图12两侧装饰形式亦属少见,二里头出土的牙璋扉牙分布极有规律和特点,即二大齿间等距出小齿,与龙山不类,图lH或正体现了这种扉牙分布的特点。

出土牙璋中,或见有将一器对剖变为二器的现象。此类传世作品海内外亦有收藏,除图9外,另如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日本出光美术馆和白鹤美术馆等。关于对剖的时代和原因,有的学者根据当时的制玉水平和器物本身留下的制作痕迹,认为对剖之举和器物制作时代应系同时,排除了近现代人为了牟利而后剖的可能。而我们从出土中也能发现,对剖的玉牙璋早在战国时期墓葬中已有踪迹可寻,因而不可能是后世的加工。而对剖之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战胜者将缴获的象征权威的牙璋一剖为二后,自己留下一半,另一半授予臣属——即拥有原物的战败者,以示赋予的权力,有符契的意味。

上海博物馆庋藏的这批玉牙璋,年代跨度从龙山文化至夏代,它们见证了早期牙璋的发展和流散,其中有些藏品的器型还为探讨牙璋的形制演变提供了少见的实例,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可资借鉴的珍贵材料。

猜你喜欢
孔径馆藏枝条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闪光的枝条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激光预打孔接装纸透气度与孔面积数学模型的建立
民用飞机孔径偏离修理方法简介
制备工艺对活性炭中孔分布的影响
绝句
孔径天线和阵列基础从理论到设计,制造和测试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